自从2012年赵薇执导的《致青春》、徐峥执导的《泰囧》接连成为“爆款”,演而优则导就成为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上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在过去的一年里,由演员当导演推出的作品有十几部,尽管相对国产电影全年400多部的产量,它们占据的比例并不高,却是其中自带流量与关注度的一批作品。
处女作普遍票房口碑低
去年由演员转型而来的导演中,有一部分交出的已经是第二份考卷,更多人则是首执导筒。前者包括吴京的《战狼2》、苏有朋的《嫌疑人X的献身》、韩寒的《乘风破浪》以及大鹏的《缝纫机乐队》;后者则有王宝强的《大闹天竺》、黄磊的《麻烦家族》、黎明的《抢红》、王啸坤的《有完没完》、蔡康永的《吃吃的爱》、李晨的《空天猎》、高晓攀的《兄弟,别闹!》和正在上映的吴君如的《妖铃铃》。
无论口碑还是票房,前者都完胜后者。票房最高的当属《战狼2》(56.8亿元),《乘风破浪》紧随其后,拿下10.49亿元。《嫌疑人X的献身》虽然票房不及前两部,但也是一部合格的商业类型片。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认为,这显示出经过《左耳》的历练,苏有朋已是一位水平稳定的成熟商业片导演。
黎明执导的《抢红》(1690万元)和高晓攀执导的《兄弟,别闹!》(1209万元)票房和评分都垫底,豆瓣评分分别为3.3分和3.1分。其他几部中,王宝强的《大闹天竺》虽然拿下7.58亿元票房,但主要靠的是明星效应和春节档期。另外,《空天猎》和《妖铃铃》也各自突破3亿元,但无论票房好坏,这些导演处女作口碑全部不及格,豆瓣评分大多集中在3分-5分之间。胡建礼分析,演员跨界当导演,拍出的作品其实有一定共性,比如最容易出彩的是演员表演和台词,容易失控的则是对影片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影片的结构和内涵,需要好好磨炼。
影视投资人谭飞认为,相比前几年,演员想要凭借导演处女作一鸣惊人、成功转型,门槛已经变得越来越高,因为“观众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你做演员的时候名气大,但如果导演的作品不好,观众还是不会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