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说回来,即便有画质问题、表达问题,《中场休息》依然是一部近年来不多见的出众电影,如果它不是一出“李安作品”,理应获得更多的喝彩。
只不过,李安无论在好莱坞,还是在华语影坛,都已修为到了“国士无双”的境界,大家就必须用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去考核他。
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5、
李安成就空前,确实是为电影而生的天才。
不过,多年来,坊间也有所谓他总是成一部败一部的判词——成本极高却被制片厂放弃发行的《与魔鬼共骑》,至今仍算是美国影史上数得着的一桩公案,而《绿巨人》《制造伍德斯托克》则已经被归为败作(当然,依然是顶级高手级的失手)。
在叫好又叫座的《少年派》之后,似乎《中场战事》又要应验这一“魔咒”了。那么,巧合之中,或许也自有某种难以索解却着实见效的造化在弄人,甚至,我们也不妨说,这和李安骨子里迷恋败者之歌,进而无畏于失败有些关联?
因为,他着实是一个当今影坛不多见的特别爱冒险,特别不愿意重复题材的勇者。
无论如何,就和侯孝贤、王家卫、张艺谋一样,“李安出新电影”,不止是华语电影界的盛事,也算得上国际影坛的大事。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就像《一代宗师》或《聂隐娘》,就算有瑕疵,终归是光彩熠熠、独一无二的存在,必须注目,必须领教。
因为,就算李安败了,也像他的电影里的那些败者一样,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