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娱乐 >> 电视  >> 正文

小剧场粤剧新编 重构经典吸引年轻观众(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广州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小剧场戏剧原是19世纪西方戏剧运动的一个概念,也被称为实验戏剧。小剧场运动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话剧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受此启发与影响,戏曲界也出现一系列与中小型剧场舞台空间紧密联系的戏曲创作和演出——小剧场戏曲。当下,小剧场戏曲已成为戏曲发展的一种新方向。

“小剧场人员少、体量轻,同时又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相对于大剧场,小剧场的自由度和包容度更高一些。小剧场戏曲将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了解传统艺术。”《胡不归·颦娘》出品人、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认为,小剧场粤剧的形式灵活方便,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进行演出和交流,有利于推动粤剧的传播交流。

中国传统戏曲演出始自勾栏瓦舍,即具有适配于中小型剧场的空间形态。戏曲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的艺术特征也适配于小剧场的美学原则,因而小剧场戏曲的诞生亦可理解为中国戏曲在当代某种意义上的“回归”。《胡不归·颦娘》的监制和出品人之一、广州粤剧院董事长花利红表示,期望能通过打造小剧场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子,创作出更多有利于广州粤剧院后续走出去的作品。

传统韵味和时代性创新统一

事实上,小剧场粤剧近几年有蔚然成风之势。

2018年,由红线女艺术中心出品,广州红豆粤剧团与希习喜戏文化合作创排了小剧场实验粤剧《武松》。该剧由李满编剧,倪超导演,陈振江、李嘉宜主演。

《武松》在传统文学形象的基础上,以武松“为兄复仇”为切入点展开叙事。在保留粤剧唱腔、南派武技等传统表演手法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多媒体介入等艺术呈现手法,努力实现传承粤剧传统韵味和剧目时代性创新的高度统一。

另一部小剧场粤剧《金莲》,由中国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蒋文端主演。2020年该剧参加第七届北京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时广受好评,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2021年更是获得首届“好腔调·小剧场戏曲季”最佳女主角。

该剧用了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方式,整体呈现出强烈的前卫戏剧观念与演剧模式,实验性令人印象深刻。“本剧可以定位为一部心理剧。”该剧编剧陈云升如此表示。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戏曲电影《谷文昌的故事》首映式在东山启动

台海网5月22日讯 据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报道 5月22日上午,戏曲电影《谷文昌的故事》首映仪式在东山县谷文昌干部学院举行,将于5月27日在全国公映。 戏曲电影《谷文昌的故事》顾问蒋位卿、总制片徐大良、出品人徐梅霞等剧组主创人员,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电影处四级调研员何登,东山县委书记洪泰伟等县领导,谷文昌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沈...

精雕细琢厦门好戏 增强“海丝文化”传播力

台海网5月11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晚,歌仔戏《侨批》亮相闽南大戏院,向业界专家及厦门观众,展示其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的“二改”成果。群策群力的匠心打磨,不断推动这部厦门好戏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市领导吴子东、庄荣良、薛祺安观看演出。   歌仔戏《侨批》是厦门近年倾力打造的反映华侨华人题材的剧目,也是我国第一部以“...

致敬抗疫英雄 泉州陆续推出 “五一”精品戏曲展演

台海网5月2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春回福地,“艺”起出发。昨日,泉州市“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抗疫英雄精品展演陆续推出,多部梨园戏、高甲戏轮番上演,参与2022年春季抗疫的医护人员和抗疫志愿者等凭相关证明可免费取票观看。 1日至3日,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推出“春回福地 ‘艺’起出发”系列演出活动,线上可同步观看演出。昨晚,新编梨园戏《倪氏教子》在中心市区...

粤剧电影《南越宫词》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提名:探索银幕戏曲美学新突破

台海网12月30日讯 据厦视直播室报道 在28日晚举行的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者表彰仪式上,共有五部影片获得最佳戏曲片提名。让我们一起走进金鸡奖,看经典戏曲如何借助电影的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5部戏曲影片脱颖而出,获得最佳戏曲片提名。其中,获得提名的粤剧电影《南越宫词》,由同名经典粤剧改编,讲述秦王朝派遣赵佗南下征战百越,赵佗罢战求和,最终促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