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娱乐 >> 电视  >> 正文

《中国诗词大会》:激活传统诗词文化的创造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光明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在我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古老而又青春的中华诗词唤起人们许多深沉而诚挚的内心感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五岁半的青岛小孩王恒屹站在舞台的中央,用稚气的嗓音念着颜真卿的这两句诗,那沉稳自信的小表情、灵动机敏的大眼睛,还有“绝地反击”中“出口成诗”的聪明劲儿,立刻吸引了电视机前众多温暖的目光。这个小男孩是近日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第一位选手,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诗词历久弥新的魅力,也看到了薪火相传的美好未来。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五年的美好时光,一季接一季,甘蔗节节甜。从第一季到第五季,这个节目所唤起的文化共鸣,依然还是那么热烈而真挚。

  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播出的时候,曾有朋友用“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来表达自己的观后感——这是把《中国诗词大会》比作了清新脱俗的梅花。如今倘若让我用诗句说一下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印象,则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档节目经历过5年的探索和奋进,从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像“天然去雕饰”的万顷风荷,亭亭玉立,摇曳多姿,婆娑万朵,更加成熟也更加绚丽,确实已经蔚成气象了。

  五年回首,《中国诗词大会》走出的武亦姝、雷海为、彭敏、陈更等已经成为观众们耳熟能详的明星式的焦点人物,而飞花令等有趣味、有格调的比赛形式也很快被复制到大众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群众文化领域中一个和谐熨帖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季选手涵盖教师、工人、飞行员、空乘员、工程师、保安、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公务员等各个行业,百人团中有年龄最长的90岁高龄的“新中国第一代飞行员”,也有五岁半的幼童。这种跨年龄、跨职业、跨地域的全国诗词总动员,其实本身就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一次大范围推广和深层次体验,有着非同寻常的社会效应和时代意义。可以说,《中国诗词大会》在传统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画下了一笔彩虹般璀璨的绚丽亮色。相信时间越久,其价值就会越加鲜明。

  《中国诗词大会》没有浮光跃金、鸥鹭翔集的表面风光,却有着波澜不惊、静影沉璧的内在力量。这样一档沉静内敛、素朴纯净的诗词节目,能够保持五年的观众热度和节目竞争力、传播力,而且一直延续着传统文化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确实令人刮目相看。

  这里有人间冷暖。聚集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诗词故事,也把各种生活状态中的共同热爱真挚地传达了出来。第二季选手、河北农民白茹云,作为带瘤生存的癌症患者,她朴实乐观而又坚韧执着的人生态度,不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真实写照吗?曾经荣获两季比赛亚军的彭敏再次来到第五季的赛场,他这种积极进取、不计成败、认真参与的奋斗激情,不也同样令人感动吗?第五季选手中还有为目盲女儿圆梦的坚强母亲翁志平、有回到家乡大山里教书育人的土家族语文老师张汇林、有开动车的淳朴司机师傅秦鹏……他们每一个人看似平凡而不凡的诗词故事,汇合在一起,不也正是我们的中国故事中的壮丽篇章吗?

  这里有家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在一次次激烈而生动的比赛环节,彰显了鲜明的社会效应和美育功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高远的境界,诚挚的态度,秀雅的格调,清峻的风骨,给观众带来的是灵魂深处的洗礼和激励。一场诗词大会就如同是一场寓教于乐的人生大课堂。一句句经典诗词的主题引领,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地洒在人们心田。

  这里有岁月芬芳。《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媒,为观众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诗意舞台,也在诗词知识的比拼、解读之中带动观众分享了传统文化的久远芬芳,让大家共同体味中华诗词的温馨和浪漫、灵趣和哲思,回顾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和心灵细节,重温那些古典诗心的深情跃动和激情澎湃。

  这里有怡情悦性。节目既保持电视节目的基本美学品位和教育功能,又兼有娱乐功能。五年以来,出现在诗词大会上的“考试”题目越来越轻松风趣,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舞美形式也融合了更多的现代科技因素。同时,这档节目不是端着教师爷的架子、板着高高在上的表情进行说教,而是亲切平易地放下“高雅”包袱,把藏在书斋和图书馆里的高冷范儿的中华诗词,欢欢乐乐送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诗词大会》在我们的身边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抒情律动,也在我们的心里传递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中国诗词大会》越来越深入寻常百姓家,不仅仅带来怡情悦性的精神大餐,而且在我们的心底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这样一档有方向和层次、有力量和内涵、有趣味和格调的电视综艺节目,确实值得认真梳理和深入研究。

(作者:高昌,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

相关新闻
居家抗疫读什么? 孙绍振:诗歌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诗词大会》现场。截图   台海网2月20日讯 据福州晚报报道 以“(阅)读”攻“病(毒)”,这是近期不少居家抗疫市民的选择。抗疫期间,读点什么好呢?昨日,记者联系了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绍振。他建议抗疫期间可以多读诗歌,不久前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

担任点评嘉宾、出新书……蒙曼如何诠释唐诗之美?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3日电 蒙曼,近年来关注度颇高的一位学者。她曾登上《百家讲坛》,也是《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那些对唐诗的精彩诠释,曾令许多读者因此喜欢上传统文化。   不过,提到对古诗词的解读,蒙曼却表示,自己的一家之言作为对唐诗一个小小的领会,“希望大...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在厦分享感受:在诗词中学会人性的关怀

在诗词中学会人性的关怀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在厦分享学习诗词的感受 陈更签赠作品   台海网10月20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日,2019鼓浪屿诗歌节拉开帷幕,一系列演出、沙龙和公益活动陆续登场,包括诗歌进校园、诗歌沙龙、诗歌研讨会、诗歌POS机公益活动、诗歌...

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 宁德赛区选拔赛 9月21日将开赛

台海网9月6日讯 据闽东日报报道(记者 叶陈芬) 昨日,记者从宁德市教育局获悉,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宁德赛区选拔赛将于9月21日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东侨校区)举办。届时将选拔推荐15名选手,参加9月28日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福建赛区(厦门)选拔赛。 据介绍,此次宁德赛区选拔赛选手名额分配为,各县(市、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少年组与青年组各4名;宁...

旧体诗词如何实现当代复兴

《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不久前落下帷幕。很多观众在回味传统诗词魅力的同时,不禁心生疑问:当代旧体诗词为何少有经典流传?   翻开各类现当代文学史论著,很难寻觅到“旧体诗词”的踪影。绵延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为何被排斥在现代文学之外?   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的“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论坛引发学界共鸣。旧体诗词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