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异:电台》里比较受欢迎的《寻隐者不遇》拍摄最后一个镜头的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非典型影视团队
2015年,欧丁丁抱着项目书四处找合作团队和投资方。对方一看只是5到10分钟的单元短剧,都说算了,太短。那时候项目的名字叫“不思议”,诞生在他大学期间,是欧丁丁随便想出来的。
在南京广播学院读书的时候,拍腻了小清新爱情题材,欧丁丁转向玩起了小众的惊悚风格。同学作业是青春片,他交的是鬼片,包括毕业作品也是。那时,短视频刚刚兴起,1991年出生的欧丁丁捕捉到了这个风口的气息,单元短剧时长便是基于此的考虑。
辗转一大圈,欧丁丁才想起来,曾经认识的袁哲和邱其虎也许是很好的合作者。毕业前,他曾在央视实习,之后留下来做综艺节目的导演。两年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喜欢影视,从央视辞职。正巧,辞职的那一周,朋友邱其虎给他打来电话,要找他叙旧聊天。
袁哲和邱其虎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在学校时就一起拍过片子。毕业之后,袁哲在广电总局工作了两年,还是决心出来做独立编剧。但剧本完成,找平台,之后全是不可控的因素,他觉得这样不是办法。之后,两人一起创业,方向是给一些影片做前期开发。一次,要找一个长着娃娃脸、又会英语的演员,他们通过母校校友找到了在南京广播学院摄影系读大一的欧丁丁。
2014年,邱其虎和袁哲又创办上海琥辕影视有限公司,专门做电影制片和发行,定位的方向是两人都一直感兴趣的悬疑、科幻。创业的时候,他们看见“中国的市场总是越全才越专业”,而他们选择借鉴好莱坞模式,觉得要开发一个垂直领域,做精细。袁哲的经验让他很清楚这个类型边界在哪儿。比如,鬼和宗教是不能碰的,而怪物可以。
“短视频已经是红海,但是迷你剧是蓝海。”2017年,他们发现这一点,环顾了一下圈内,几乎没有尝试者。想清楚路线,开始转方向,做独立制片,找导演,组建制作团队和投资人。也就是这个时候,他们联系上了欧丁丁。
他们碰撞了两天,安排公司在职的90后编剧杨笑一对接,一起开发剧本。大家觉得欧丁丁原本起的《不思议》名字不太好,要改,但换了很多也没有觉得更好,有人把“议”改成了“异”,欧丁丁觉得倒是不错,“不思异TV”就这么启动了。
团队大约十来个人,常常被欧丁丁叫来一起头脑风暴,在他原来的基础上生长出了各种各样新的故事,杨笑一把这些故事的内核扩充成详细的剧本。欧丁丁再通过各种途径找合适的演员。
最初,第一季《不思异:辞典》在B站和他们的微信公众号播放,虽然点击量过了百万,但是公号的粉丝只有3000左右。他们也尝试全网分发,但在好几个平台都被下架了。
他们反思了一下,国内已有的网剧模式无非是,第一,最为传统的,是委托的定制剧,买下一个IP,对接一个平台去制作播出;第二,是经纪公司为了推艺人,跟平台联合出品一个剧;第三,是新媒体或者营销公司卖广告的模式。
而他们的模式,是从美国公司Blumhouse借鉴来的。其制作的系列电影,包括《解除好友》《人类清除计划》《暴力山谷》,都是关于恐怖悬疑的低成本、高概念、强类型片。公司又成立子公司Crypt,免费在YouTube上发恐怖小短片。袁哲他们也想如此,形成IP之后,反哺电影。
2018年,抖音开始聚集大量用户,段子剧频频出现。在其他平台,迷你剧也开始出现,比如爱奇艺推出的《生活对我下了手》等。年中的时候,有投资人和营销公司向他们表达了对《不思异:辞典》的兴趣。欧丁丁和两位老板决定做一个更大的——在第二季《不思异:电台》里,每一集都要有不同的风格,每一集的片头连起来也要成为一个故事。
但那一年,影视业遭遇寒冬,影响了公司的其他业务线,融资的压力持续了一阵,合适的平台方也成为困扰。已经完工的第二部《电台》挪到了2019年。
即将上线的《不思异:人类之城》的拍摄现场。图/受访者提供
以小博大
男子坐在摄像机前讲述,自己曾举着手机在地铁上偷拍到一个漂亮的姑娘。为此,他有一段时间总坐同一个车厢,但奇怪的是,从某一天开始姑娘再也没有出现。在故事结尾,他说他留下了这些视频记录,或许可以再看一遍。
观众买了账,很多人真的从头看了一遍,弹幕叠加着他们的心情。他们开着弹幕看了第一遍,又关了看一遍,然后辨认出一个隐没在人群里的大爷,像是他们成功破了案。
团队很高兴观众进入了他们想要的互动里。他们在这个第三季的设定里,就考虑观众拿着手机的时候,演员在屏幕里似乎是在跟观众对话。成堆地出现在床底下的指甲片,看得人头皮发麻。那不过是他们从淘宝买的一堆道具。还有演员在故事里受到惊吓,跑楼梯的时候真的摔了一跤,镜头跌跌撞撞,观众这种真实的不舒服感也是他们想要的。
也有意料之外的,在第二部里,《寻隐者不遇》是唯一的古装题材,他们只是当做一个小文艺片风格,放进这个百花齐放的剧集里,没想到关注度很高,甚至袁哲和邱其虎还觉得观众会被拗口的台词劝退。观众的心思太难猜,他们意外又欣喜。
他们看到,一旦形成系列,有周期性,观众也会如期而至。而短视频的周期比电影快得多,调整速度,缩短跟观众的感情培育时间是他们对未来的设想。接下来,一年4到6部可能是理想的节奏。
粉丝们对于剧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只是用弹幕参与互动,还有业内的粉丝为《不思异》的主创提供了支持。比如,一个粉丝是西瓜视频的部门负责人,看完之后,西瓜视频给了独家支持。第三季,B站主动找来,最后成为了网剧的联合出品方。
目前,第四部《不思异:人类之城》已经杀青,是女导演席文婷完成的,风格变得细腻、文艺和诗意,探讨的是现代人的欲望和孤独。《不思异:山野》也进入筹备阶段,由导演张恒执导,借鉴《聊斋》《笑林广记》《阅微草堂笔记》,找了一些有趣的古代故事来构成一个系列。
袁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两年影视行业不景气,大家不愿意做原创,“这是我们原创的好机会。如果英雄辈出,我们怎么出头?”《不思异》IP的盘子越铺越大,还有相关的动漫在开发。在这个独特的领域内,主创们觉得暂无对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毛翊君 发于2020.3.2总第937期《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