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日本导演竹内亮:希望通过纪录片展示真实中国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凭借《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好久不见,武汉》等纪录片而在中国走红的日本导演竹内亮,9日携《我住在这里的N个理由》一书亮相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图为日本导演竹内亮 。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供图

  在该新书首发分享会中,竹内亮一如既往地诙谐幽默,称自己成为网红后有了“偶像包袱”,特意为这次活动买了一身衣服,并询问台下观众好不好看。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竹内亮,已经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告诉记者,中国人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随意”。“很多中国人很随意,人和人的距离很近,第一次见面的人可以直接一起去吃饭,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我也是比较随意的人,我很喜欢中国人的这种随意的性格。”

  谈拍摄中国的理由:

  减少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

  2010年,为拍摄《长江天地大纪行》节目,竹内亮被日本广播协会(NHK)派遣至中国,在为期一年的纪录片录制时期走访了青海、四川、云南等许多地区。

  “那个时代,他们仍然只知道高仓健、山口百惠,我特别惊讶。”中日两国的这种信息脱节,竹内亮萌发了要向中国人介绍现在的日本的想法。

  2013年8月,竹内亮一家搬至南京定居。在数年时间里,竹内亮团队走访住在中国的外国友人(也包括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通过他们的独特视角及感受,展现出真实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差异。

  除了《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竹内亮团队还拍摄了很多中国的纪录片,比如最近播出的《走近大凉山》。

《走近大凉山》纪录片视频截图

  竹内亮称,10年前,他曾来过大凉山,但当时只留下了贫穷的记忆,自己是骑着驴进去的。10年后,所有的拍摄过程都可以开车过去。他说,再次走进大凉山,希望能向世界讲述更加多元的中国,消除外国人的误解。

  竹内亮直言,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对中国有偏见,黑中国的报道有点多,特意把中国不好的地方突出展现给外国人,所以很多人对中国不了解或者有误会,“我希望通过我的纪录片,给大家展示真实的中国,尽量减少日本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偏见”。

  2020年以来,《南京抗疫现场》《好久不见,武汉》与《后疫情时代》等一系列与中国抗疫相关的纪录片让竹内亮迅速“出圈”。

《好久不见,武汉》纪录片视频截图

  谈及当初为何想拍武汉,竹内亮坦言:“当时虽然武汉已经解封了,但是好多人觉得武汉不可能解封,很多朋友(对武汉)都有极端误解,我也不能判断武汉是否真的安全,我想亲自去看,把真实的武汉拍下来。”

  通过拍摄疫情之下的南京和武汉,竹内亮对中国抗疫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指出,中国控制住疫情的原因,一个是中国政府的执行力很强,另外一个是中国人的团结能力很强。

  “中国人一起配合政府各种各样的防疫政策,这个团结的力量真的比我想象的厉害多了,所以我2020年完全是重新认识了中国人的团结的能力,”竹内亮说:“通过我的视频让大家了解真实的中国,是我在中国拍片子的最大动力。”

  谈无脚本拍摄:

  想打破大家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

  在纪录片创作中,竹内亮力求真实的、无脚本的拍摄。每场拍摄都在主人公的家中或工作场所进行。拜访前,主持人只会被告知主人公所在的地点,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完全没有台本的自由拍摄,让节目得以回归到平凡人的真实日常。

竹内亮参加《我住在这里的N个理由》新书首发分享会。朱族英 摄

  谈及自己的创作,竹内亮说,他想打破大家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纪录片有很多种,有的比较深刻,有的非常轻松,好玩、真实的也可以叫纪录片。

  “现在喜欢看纪录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因为(纪录片)太严肃了,大家都追求深度,我觉得可以有不同的纪录片,有时候深度,有时候轻松快乐。”竹内亮指出,如果非要二选一,他会选择轻松的纪录片。

图为日本导演竹内亮 。深圳全国新书首发中心 供图

  为了让纪录片尽量真实,竹内亮特意不加背景音乐,而且还自己出镜。他说,在纪录片里出镜不是为了当网红,而是让大家看到更真实的互动。

  目前,竹内亮和团队正在拍摄纪录片《华为的100张面孔》,该片试图通过拍摄一百位华为员工,探寻最真实的华为。据了解,该片上线后,在境外视频网站收获了近700万的点击量。

  竹内亮透露,目前团队已经拍了华为30位员工,剩下70位正在陆续进行拍摄,他的目标是最后能采访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

竹内亮接受中新社等媒体采访。朱族英 摄

  因拍摄《华为的100张面孔》 ,竹内亮最近经常到深圳。他说,深圳是一座很独特的城市,不断成长,不断变化,同时也非常开放。“日本人对深圳的印象很好,因为它是中国的硅谷,日本年轻人来深圳创业的越来越多,所以希望能够通过深圳城市变化的故事来介绍中国。”

  如今,竹内亮的粉丝遍布海内外,当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自己成为网红时,他直言:“网红是非常短暂的,不想靠个人魅力活下去,靠作品做下去是最踏实的路,一直在中国做纪录片是我的最大的目标。”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孙秋霞、朱族英)

相关新闻
纪录片《罗长姐》湖北宜昌首映 弘扬母爱精神

以全国道德模范罗长姐真人、实地为蓝本拍摄的电影《罗长姐》6日晚在湖北省宜昌市举行首映礼仪式,该片将于5月9日在全国院线上映。   1928年出生的罗长姐是五峰湾潭镇九门村村民,1978年,为了不给国家和部队添麻烦,罗长姐毅然接回因执行重要任务因伤致残而导致失忆并精神失常的儿子祁才政。虽然充满艰辛,甚至被儿子打瞎一只眼晴,但是她始终无怨无悔。2013年,罗...

《山河岁月》:他们的伟大爱情

隔着山河岁月,他们的爱情仍旧像天上的星辰皎皎,他们追求的真理却已不再像天上的星辰那样迢迢。“金花籽那个开红花,一开开到穷人家……”1920年,毛泽东返回长沙后,革命与爱情一起走进了他的生活。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1925年春节刚过,杨开慧就带着孩子跟随毛泽东来到韶山,度过了他们为数不多的团聚时光。在韶山,...

献礼建党100周年丨纪录片《那年 那岛 那旗》开机仪式举行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这100年间,我们党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开创各项新事业。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以及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出品纪录片《那年 ...

真实记录边疆孩子圆书法梦历程 书法进藏纪录片《白玛的心愿》昨在厦举行首映式

本组图为纪录片《白玛的心愿》影视截图。   台海网4月24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在厦举办的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由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出品并制作的书法进藏纪录片《白玛的心愿》举行首映仪式,这也是书法教育行业制作的首部书法进藏纪录片。   影片讲述的...

纪录片《百年跨国两地书》开机

台海网4月22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21日上午,真实反映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的纪录片《百年跨国两地书》在福建省档案馆举行开机仪式。 该片由国家档案局、福建省档案馆、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三方联合摄制,聚焦侨批和为保护侨批付出努力的群体,记录近代以来闽籍华侨华人求生存、谋发展、创伟业的生动实践,再现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和情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