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娱乐 >> 娱乐八卦  >> 正文

孟京辉只是满足了人们对经典假想敌式的愤怒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又会成为一部填补中国戏剧史空白的作品。最直接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它是法国“阿维尼翁IN戏剧节”73年来首部入围演出的中国大陆作品;其次,它恐怕是第一部遭“观众大喊退票”的《茶馆》改编版本。

  孟京辉的《茶馆》一路在海内外饱受争议,无论是褒奖或是谩骂,立场和理由极其清晰简洁。正面评价几乎清一色源自其对经典的颠覆,让我们终于得见了一版与众不同的《茶馆》,其潜在的比较对象正是北京人艺首演于1958年、经焦菊隐与夏淳导演之手、被视为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的经典版本。而贬责意见认为这样的改编实乃对老舍原作的糟践。

  在《茶馆》排演至今的历史上,还有 “昙花一现”的一版《茶馆》,由林兆华1999年导演,舞台布景倾斜与写意,让其被批评裹挟。可见想要扭转《茶馆》在人们心中“原汁原味”的印象,要面对多么大的挑战。林兆华后来说,“戏剧如果只有一个《茶馆》是可耻的”,这一度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标题。

  剧场里只有一版《茶馆》固然是可耻的,然而多了孟京辉版《茶馆》就光荣了吗?对于一位早已度过先锋探索期、成长期的导演,我们期待着在孟京辉的剧场里,看到更多具有创造性的剧场手法,然而很可惜,除了蹦迪、后摇、网络梗这些大众流行文化元素,近年来在蜂巢剧场的舞台上,已经鲜少看到任何可以称为“独创”的舞台手法,或是对这些大众流行文化的独立态度。

  孟京辉与澳大利亚的剧院合作的《四川好人》中,曾经展露过将经典带入当下的智慧。国人最熟悉的本土话剧经典,加上与德国戏剧构作塞巴斯蒂安·凯撒的合作与碰撞,孟京辉的《茶馆》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确实让人期待。

  然而很可惜,孟氏《茶馆》打破了原作的时代框架,却同时像“擀饺子皮”一样熨平了原作,以及它与当下对话的潜在意义。饺子皮够大,然而上面只有孟氏美学的小聪明,丝毫感受不到充实的“馅料”或是新意义。

  说到“小聪明”,孟氏《茶馆》的优点是明显的。时长3小时10分钟的演出里,融合了《微神》、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布莱希特的诗歌等文本,尽可能拓展《茶馆》的容量,模糊《茶馆》的年代感。作为老舍唯一浪漫爱情主题的短篇小说,《微神》的化用,让孟氏美学所追求的浪漫忧愁找到了泼洒的出口,也让这版《茶馆》所强调的梦境得以架构起来,赋予王利发梦中诗人的身份,和小丁宝浪漫爱情回忆,以及台词抒情色彩的合理化。

  在头20分钟时间里,舞台上分坐在上下两层的18名演员,加上坐在舞台最前沿的王利发,按照角色扮演的形式,用一致的、声嘶力竭的姿态冲着观众将《茶馆》第一幕的台词喊了一遍。而原作第一幕中茶客甲乙丙丁议论“谭嗣同是谁”的部分,加上王利发用以打断大家的“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共同构成了这20分钟里的“副歌”,不断复现、提醒着观众第一幕台词的顺序已经被重新调整。

  结束这一段的方式,是王利发开始歇斯底地喊出《茶馆》原作开头的舞台提示,而“像这样的大茶馆,现在早已不见了”这句“闲话”,是甩给老舍写的《茶馆》还是人艺版《茶馆》,我们不去揣度,但终归是甩给了现场观众,那么我们就看看接下来的孟氏《茶馆》是个什么样子。

  开场就枪不离手的王利发,向观众道明了他要自杀,以一种诗人的姿态。两个月以来他每天晚上仰望星空,就觉得天上的星星提醒着自己要自杀,唯一使他延宕的是一个小女孩:

  “要不是这个小女孩的出现,我现在可能已经死了。”在接下来的场景中,王利发就像穿梭在不同场景中的编外人员,老舍原作的台词会时而将他拉回到戏中。与他始终相伴的,是一个17岁的小女孩,一个融合了《微神》里“她”和《茶馆》里“小丁宝”的合体,他救下过被诗人侮辱与损害的“小不点”,他与这个“小不点”一起念诵《微神》里的文字,好像里面写的就是他们的初恋。老舍笔下那个有道德弱点的好人不见了,换成了一个矫情的自杀者,一路向观众抒发他的浪漫,喊叫着他的私愤。

  本着一贯不惮于自嘲、能够预知观众负面评价的本能,在换场间隙,饰演王利发的陈明昊调侃起这版《茶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蹦迪”“我们都没演明白,观众怎么会看明白”,甚至调侃舞美设计的“巨轮”,只是为了表达让观众“滚”。现场气氛一度热烈,掌声频频。感受到精神振奋了吗?然而这与全场那些让观众体验到情绪高潮的处理如出一辙,无论是演员用电锯锯开一具人体模特塑料,用茶壶淋上红色颜料,为“两个逃兵想娶一房媳妇”的经典场景助兴,还是一群演员站在红色颜料中高喊着“向XXX致敬”,这些看似充满叛逆气息的情绪碎片,依然只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荷尔蒙,无法构成经典新释的真正能量。

  《茶馆》不是《四川好人》,布莱希特剧本自身的场景结构,为改编者留下了诸多可以随意置换、调整的空间,所以当孟京辉将原作中的烟草店改成了毒品交易点,把三位“寻找好人”的神仙乔装成拎着购物袋、吃着零食的消费时代符号,《四川好人》天然地向我们所处的当下移动。然而《茶馆》虽然是三个场景的片段连缀,却是一部有主题、靠着线性推进的完整剧作,所留下的辩证空间在于老舍叙述主题上的模糊和游移,在于他塑造人物性格时注入了辩证逻辑。

  在孟氏《茶馆》之前,李六乙的“川话版”《茶馆》、王翀的《茶馆2.0》是在这条路上的尝试。王翀的《茶馆2.0》在不改变任何原作对话的情况下,通过时空的改换,将教室“小社会”与《茶馆》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相互对照,观众听到的是老舍的原作,看到的是一群高中生的校园生活画面,感受的则是经典穿越时代的力量。

  孟氏《茶馆》的舞台上,有着麦当劳点餐与裕泰茶馆里茶壶、烂肉面场景的并置,有着将秦二爷造工厂换成“秦时明月”登月计划、率众喊出的“Fight to the First”联系当下的尝试,有着一人分饰二角、一角两人饰演(常四爷和松二爷由一个演员饰演,诗人由两个性格差异极大的角色共同演出)的辩证讨论意识。然而真正将这近200分钟的《茶馆》串起来的,除了无来由的愤怒、片段式的情绪渲染,还有瞬间让人情绪高涨的电锯、颜料、蹦迪等元素,孟京辉的《茶馆》依然只是一堆碎片,它可以满足人们对经典假想敌式的愤怒,却构不成任何经典翻新让人感受到的惊喜。

  在第三幕中,原作的经典场景,王利发、秦二爷和常四爷三个老朋友“撒纸钱”的段落,随着秦二爷感叹“都拆了”,舞台上的巨轮开始转动,上面刚刚摆放好的木制桌椅,随着转动散架,发出真实的“拆迁”声音。没有了“团结就是力量”(焦菊隐、夏淳版)或是遵循原作的王利发上吊与沈处长的“蒿!(好)”(林兆华版),不讲悲喜,无论未来,孟氏的茶馆以一副全体演员“蹦迪”庆祝茶馆的落幕。

  对于在剧中、宣传册中多次引用布莱希特的导演来说,他一定还是个信奉思想要与娱乐并行,排演经典是为了表达自己态度的创作者。正如同样爱着布莱希特的海纳·穆勒所说:“对布莱希特不加批判的继承就是背叛。”

  没有态度的《茶馆》改编,依然只能是空有一副视听元素的皮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蹦迪,固然会让更多的观众注意到蹦迪的人,然而要想经得起时间的考量,还需要更稳健的舞步。

  (文/今叶 供图/合众能量)

相关新闻
《茶馆》仅五版,这不值得深思吗?

对孟京辉《茶馆》的骂声异常响亮,持续不断,总纲一句话:这不是老舍的《茶馆》。且不论原作精神,在孟京辉的舞台上如影随形。就是回到最传统的线性叙事层面来看,孟京辉虽加入大量通俗流行文化元素和其他西方经典文本,以拼贴的方式凸显异质性、不和谐性,但是,《茶馆》剧本最重要的人物关系和“起、承、转”三部分结构,仍被保持完整。《茶馆》是否只属于老舍?或...

吕中:表演是研究人的科学工作,而非娱乐

原标题: 她创造了北京人艺舞台上多部话剧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74岁时与威尼斯银狮奖擦肩而过 表演是研究人的科学工作,而非娱乐 吕中第一次上人艺舞台是在《茶馆》里演小太监。 吕中第一次上人艺舞台是在《茶馆》里演小太监。到了1979年的复排版就已经演上了小丁宝,是谢延宁的B...

四川话版话剧《茶馆》21日登鹭

台海网6月21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由北京人艺知名导演李六乙创排的四川话版《茶馆》将于6月21日至22日在闽南大戏院上演。这部中国极具代表性的话剧创新演绎,将为厦门市民带来新的体验。   据介绍,四川话版《茶馆》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用四川话进行表达,展现老舍作品中风趣幽...

北京人艺《茶馆》再开张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记者 白瀛)为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北京人艺2月23日至3月5日再次在首都剧场上演话剧《茶馆》。 《茶馆》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馆的衰败为背景,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线索,展现了戊戌变法后、军阀混战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的社会变化,用老舍自己的话说,要表达“葬送三个时代的目的”。 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

老舍诞辰120周年 北京人艺《茶馆》再开张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高凯)23日晚,北京人艺再度上演《茶馆》,以此“镇院之作”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也再一次在舞台上呈现了传承经典的意义。   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一个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就是他为什么选择“茶馆”来反映老北京几十年的人事变迁。而老舍先生对语言的运用更是绝妙,诙谐幽默又饱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