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天(7月30日)中午12:55,
上映5天的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
累计票房达到9.57亿元,
超过《大圣归来》在2015年创下的9.56亿元纪录!
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微博发文
“感谢@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点燃的这把火,
以及托举起这捧火焰的每一个你。
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个画着烟熏妆,有着鲨鱼牙、塌鼻子、锅盖刘海,像个“熊孩子”的小孩,就是电影的主角——哪吒。
(哪吒:对,就是我)
作为“陈塘关最酷的仔”,小哪吒都是这样的↓
和这样的↓
(哪吒:插兜儿是最帅的!)
这个“混世魔童小哪吒”
与我们平时所熟知的“少年英雄小哪吒”相差甚远,
却成为继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后,
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个“爆款”!
《哪吒》票房超《大圣归来》
光线至少收益2亿
目前《哪吒》在豆瓣上的评分为8.7,在猫眼专业版上的评分为9.7,在淘票票上的评分为9.6。随着票房和口碑的走高,《哪吒》的票房纪录也在不断被高估,猫眼专业版上对该电影的预测内地票房为34.31亿。
点映口碑的传播让《哪吒》在上线当天拿下了排片率第一的成绩,首日票房达1.37亿元。在观众逐渐成熟理性的市场中,电影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微博、朋友圈、短视频网站加速了电影口碑的传播速度、拓宽了广度,口碑前置成为了众多影片的新选择。
作为暑期档的票房黑马,《哪吒》是导演饺子的胜利,也是光线传媒的胜利。
观众可能完全没听过饺子这个名字。不过早在2009年,饺子就推出了一部高评分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这部片子拿下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也正是该短片,让光线认识了饺子,有了如今的《哪吒》。
对光线来说,最明显的利好体现在财务数据中。光线传媒在最新发布的公告中称,目前该电影的票房已经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的50%。截至2019年7月29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目前为票房收入) 区间约为2.03亿元至2.43亿。 且该影片才上映5天,未来还会有持续的营收增长。
2015年,光线传媒宣布成立彩条屋影业,正式进军动画领域。为了实现光线董事长王长田“彩条屋三年能冲击国产动画半壁江山”的目标,导演饺子也自然成为了彩条屋想要合作的对象。2017年,饺子拿到了彩条屋的投资,成了新公司可可豆,也就是如今《哪吒》的制作公司。
有人说《哪吒》是国漫之光,有人说国漫崛起。仅凭一部电影下定义还为时过早,不过,《哪吒》确确实实给了中国动漫市场不小的信心,国漫也正在崛起的过程之中。
这一次,为什么《哪吒》能封神?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这个夏天横空出世,上映几天,票房已突破9亿元,豆瓣评分达8.8分。
中国电影俨然成了一个创富神话——动辄几亿乃至几十亿的票房撩动的不只是大众神经,更刺激着电影投资人、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等一众相关人士的野心。
电影就是电影,它有自己的生产方式、制作流程、传播特性,不是光靠金钱堆砌和一腔热情,就能生产出一个好的作品。
“观众是傻子”的年代早已结束。在社交媒体的时代,一部好电影即使不大做广告也能口口相传获得良好口碑,而一个号称投资几个亿的大制作也可能瞬间扑街。
纵观近几年的高票房电影,无一不有其可取之处。票房达56亿的《战狼2》以其燃情热血的打斗、紧张的故事情节,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爱国史诗大片;票房达46亿的《流浪地球》以刘慈欣小说为底稿、以千余人的团队通力合作,竖起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座丰碑;票房达30亿的《我不是药神》直击现实痛点,以震撼人心的叙述揭开了中国社会鲜为人知的一角……
而从中国的文艺创作来看,一旦一个产品爆红,跟风乃至抄袭者就会尾随而至。毕竟,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要省时省力得多。
前几年的电视荧屏上,婆媳剧、宫斗剧、玄幻剧轮番上演,就是因为一两部剧火了后,无数的后来者试图蹭热度分得一杯羹。
影视作品要想有口皆碑,最需要的是时下提倡的工匠精神。《霸王别姬》里的经典台词“不疯魔、不成活”,其实说的也是做人做戏的一种忘我境界。
这次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导演饺子,为了不放弃自己热爱的动画事业,曾经有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只能依靠母亲1000块钱的退休金来生活。
这让人想起大导演李安的经历。为了不放弃自己的电影梦,李安在1984年硕士毕业后,在家赋闲6年,所有的生活开支都由妻子撑起,直到1990年拍出《推手》才受到全世界瞩目。
每一部成功、走红电影背后,都需要一个乃至数个“疯魔”的电影人倾注所有的热情和心血。这种“疯魔”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
据媒体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剧本初稿就用了半年时间,总共经历了66版修改。而导演饺子在每次修改时,都处于一整天闭门苦思的状态里。这种将自己“逼疯”的境界,最终呈现了一个颠覆经典但仍能被观众接受的故事。相比之下,不管是红极一时的第五代导演还是第六代导演,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不会讲故事。有的劣质电影,故事情节错漏百出,让人分分钟出戏。
一部上乘电影,同样需要追求完美的制作。《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江山社稷图四人抢笔一个场景,单是草图便“死磕”了2个月时间,总耗时4个多月时间。《流浪地球》中有2003个特效镜头,而这些特效镜头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一步一步地去试错、去改正。真正下功夫做出来的东西,观众是识货的。而那些粗制滥造试图圈钱的电影,最终也会被观众唾弃。
中国电影带来的创富神话也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热钱,这更需要电影人保持一颗初心、守住电影创作的底线。在中国电影圈内,不乏煤老板为捧红一个演员不惜砸重金投资一部戏的传闻。而在票房异军突起的几部电影中,却鲜有流量小生、小花的身影,有的只是整个团队的诚意投入。如果资金、资源乃至镜头都向一个演员倾斜,相信《流浪地球》《战狼2》这样的电影很难会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动辄几十亿的中国电影确实鼓舞人心,而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些电影中的创新、突破精神。那些冲着票房佳绩而来的投资人或电影人,需要钻研的是一部成功电影背后的规律,拿出与之相匹配的诚意和实力。除此,别无捷径。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之魔童降世》
这类国产动画电影为何能获得观众认可?
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的成绩如何?
中国动画电影在哪些方面仍有不足?
一张长图,带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