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五十四载问天路 志向苍穹再出发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五十四载问天路 志向苍穹再出发

2024年4月24日,第9个中国航天日。

54年前的这一天,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人自此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

54年后的这一天,这片土地又将见证新一代航天人再创辉煌。

在这个属于航天人的特殊节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叶光富神采奕奕,他带领两名新队友李聪和李广苏亮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公众正式见面。

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带您走近执行此次任务的3名航天员。

指令长叶光富——

追光路上  继续拼搏

■解放军报记者  王凌硕  特约记者  占康

叶光富,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硕士学位。1980年9月出生,1998年8月入伍,200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陆军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司令部空战射击主任,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10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1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4月25日,叶光富将作为指令长带领神舟十八号乘组奔赴中国空间站。这次出征,距离他首次圆梦苍穹,仅仅过了2年。

“心中有梦就要执着追梦,从一名飞行员成长为即将两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是‘拼搏’二字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叶光富坚定地说。

和名字中有“光”字巧合的是,叶光富喜欢仰望星空,他说自己就是一个“追光者”。当飞行员时,他喜欢翱翔天空,看璀璨星辰;成为航天员后,他拍摄了太空视角下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如今,他想着尽快尽多地飞向更高更远的深空。叶光富觉得:“这世上恐怕没有什么,比仰望星空更能感知梦想的引力,比追逐星光更能激发他所未知的热情。”

2021年10月16日,叶光富和战友翟志刚、王亚平驾乘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升空,刷新了乘组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这是叶光富的首次太空飞行。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11年。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驻留183天,开展了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凯旋后,叶光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虽然鲜花和掌声不断,叶光富选择全面归零,重新开始。

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他在半年时间内就恢复到了飞行前的身体和训练状态。

2022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一场“天地英雄”隔空对话在网络上刷屏。远在四川的91岁抗美援朝老兵、一级伤残军人涂伯毅用他的残臂写下书法作品“航天强国,奋力拼搏”,托人转送给航天员大队。叶光富给前辈们回复:“当年你们为了和平,为了正义而战,为党和人民建立了卓越功勋。你们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英雄形象令我们非常敬佩。我们一定传承好老前辈们的崇高精神,时刻准备为祖国出征太空,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成功入选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后,叶光富又迅速转入到备战状态。这一次,叶光富被任命为指令长,带领两位新搭档执行任务。

新任务带来新挑战。叶光富面临首次进驻三舱三船状态的空间站,平台设备设施、实验机柜成倍增加,操作更具复杂性。

面对挑战,唯有要求更高、标准更高。叶光富以身作则,每一个训练课目,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同时,他结合自己在太空中的经验和体会,给两位新航天员做好传帮带。

第一次担任指令长的叶光富,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以全新身份重塑自己,他围绕统筹规划、分析决策、协调沟通等方面不断加强自己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团队融合能力。如今,乘组三人之间配合默契,只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心领神会。

一次,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模拟器舱内进行运动肺功能操作训练。他们在穿戴设备准备时,突然,舱内响起报警声。三人相互对视了下,便已心照不宣。

他们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工作,叶光富说:“我去观察仪表参数,判断舱内压力!”李聪说:“我去开应急气瓶!”李广苏说:“我去连接氧气面罩!”……接下来,他们紧张有序地开展应急流程操作。

这个性格互补、配合默契的“80后”乘组对此次圆满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

“请祖国和人民放心,我们乘组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在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代表乘组向全国人民自信满满地表示。

航天员李聪——

笃行不怠  心向太空

■解放军报记者  贺逸舒  特约记者  占康

李聪,男,汉族,籍贯河北邯郸,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出生,2009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2024年4月24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航天员李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首次亮相。这个一头短发的青年航天员,笑起来格外俊朗。

2003年,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时,李聪还是一名初中生。他看着电视机里航天英雄完成任务顺利返回,觉得无比激动、自豪。他从未想过,未来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这样的英雄。

李聪,人如其名,非常聪慧——这是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指令长叶光富对他的评价。然而,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到一名航天员,仅凭聪明是不够的。为了踏上这条飞天之路,李聪拼尽了全力。

竞争,从李聪参加航天员初次选拔时,就已经开始。

那一天,李聪上午刚来报到,下午就被安排参加心理测试。在一个空旷的房间内,参加选拔的飞行员坐在大屏幕前答题。谁答得更快,且正确率更高,谁就能获得更高的分数。

屏幕上,各个领域的题目一道接一道,大家争先恐后按下答题器……

后来,李聪私下里与其他伙伴交流,原来几乎每个人都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幸好,李聪坚持下来了。

离心机项目选拔的第一天晚上,同一个宿舍的舍友就因没有通过选拔被通知离开。这更让李聪背负着巨大压力。那时候,他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

通过层层选拔,李聪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对飞行员出身的航天员来说,载人航天是个全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大量基础学科的航天理论学习,更是难啃的硬骨头。“要想飞得精,飞得好,理论学习很重要。”李聪常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不知不觉就过了半夜12点。有时候,李聪结束了当天的学习后会出去“放放风”。“从宿舍楼下看,我们公寓没有一个熄灯的。”李聪说。

加入航天员队伍后,远离校园多年的李聪,重新拾起课本。一天,李聪从晚上8点开始解一道题,把题做出来后,他才发现已经快11点了。解题的过程是折磨人的,但得到答案的那一刻,他获得的成就感也是满满的。

在通往飞天之路上,关关难过。凭借不懈努力,李聪终于获得了前往太空的“船票”。当听到神舟十八号乘组名单中自己的名字,李聪的内心平静中带着些许高兴。“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艰辛和困难都是势不可挡的。”他在训练笔记上写下这段话。

今天,李聪站在问天阁,面对着无数期待的目光。对于即将到来的太空生活,李聪也充满了期待。他准备了与家人的合照,还准备在太空坚持阅读和锻炼身体。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任务完成好。

李聪说:“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适应太空环境,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顺利、高效、圆满完成任务,以实际行动建功伟大新时代。”

航天员李广苏——

心之所向  行必能至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特约记者  占康

李广苏,男,汉族,籍贯江苏沛县,学士学位。1987年7月出生,2006年9月入伍,201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空军中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2020年9月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酒泉问天阁,李广苏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全新的太空挑战。回想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李广苏感觉“一切都像做梦一样。”

小时候,每当被老师问到“梦想是什么”,李广苏的回答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想当科学家。”那时,他只知道,科学家能为祖国做贡献,是崇高又令人敬仰的职业。

一天,还在上小学的李广苏背着书包,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他听到天上传来一阵轰鸣声。李广苏猛然抬起头,寻找声音的源头。

“那是一架直升机,我要能坐在里面该有多酷!”李广苏回忆说。

但李广苏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他依然每天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父母对他的期待,是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大学。

李广苏上高三时,空军招收飞行员的消息传遍学校,李广苏本着尝试的心态也报了名。经过几轮选拔后,李广苏被空军航空大学录取。

李广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体验飞行时,飞机在气流中的颠簸以及机舱里泛起的浓重油味,让他忍不住恶心。他想,这下完了,如果这时就吐了,可能会面临停飞。李广苏强忍着眩晕感,努力让自己转移注意力,憋得直冒冷汗……

之后的日子,更成了令李广苏不堪回首的煎熬时光——每当飞行训练时教员做横滚动作,李广苏的胃里就一阵“翻江倒海”。

尽管如此,李广苏没有退缩,而是选择继续飞下去。当一次次冒冷汗时,一次次头脑不清醒时,他咬紧牙关,靠着强大的毅力,和晕机反应“硬碰硬”。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李广苏慢慢克服了晕机,前庭功能也有了很大改善。后来,李广苏被分配到空军某基地飞行,正式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蓬勃发展,国家开始选拔第三批航天员。“成为一名航天员为国出征,那是了不起的英雄,值得去拼一把。”李广苏积极报了名,也通过了一关又一关严苛的选拔。

比起前两批航天员,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他们的压力也随之而来——从入队到完成考核,仅有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要完成基础理论、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等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训练。

李广苏沉下心来,先攻克理论学习这道难关。他利用课后时间,到处跟人请教,将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弄懂、弄通,并反复刷题加以理解。熬过许多不眠之夜,李广苏攻克了一道道深奥的难题。

手控交会对接训练成绩还有差距,李广苏一边请教员给他加练,一边在桌面式模拟训练器上反复练习并分析每次训练结果,最终得到了满分;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要求在封闭空间中三天三夜不睡觉,还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各项测评,李广苏暗自提醒自己一定要战胜困意、全神贯注,每一次测评成绩反倒越来越好。

心之所向,行必能至。当李广苏得知自己入选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时,内心十分平静。

李广苏的微信名叫“狂奔的蜗牛”。蜗牛虽慢,但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总有一天可以到达胜利的彼岸。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对于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李广苏充满了期待——他期待7.9公里/秒的速度与激情,期待失重带来的别样体验……

李广苏说:“工作之余,我想好好看看美丽的蓝色星球,看一看祖国的锦绣山河,也想替我可爱的孩子看一看天上的星星到底会不会眨眼。”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新闻
趣味科普传播航天知识【图】

  4月24日,小朋友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观看“火箭”发射趣味实验。   当日是中国航天日,海南文昌举办“气象航天手牵手”系列科普活动,用各种趣味实验和游戏让观众了解航天知识。   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4月24日,小朋友和家长在文昌航天科普中心制作航天主题版画。   ...

发射塔架下的致敬【图】

  4月24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少先队员交流。   当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主题活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卫星发射场举行。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4月24日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卫星发...

多彩的“中国航天日”【图】

  4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解航天科技知识。   当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航天主题活动,普及航天知识,共筑航天梦想。   新华社发(王正摄)   4月2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地理信息科技馆的工作人员为孩子们...

近观|这一历史时刻 习近平念念不忘

|天天学习|1970年4月24日,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夜晚,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随着一声“点火”指令划破寂静的夜空,白色火箭瞬间喷薄出橘红色耀目的火焰,载着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直刺苍穹。 当《东方红》的优美旋律回荡寰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

探秘宇宙 共襄星汉——写在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   今年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同步举办的航天科普系列展览上,人们排队体验VR太空探索、触屏感受未来月球科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