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多措并举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把“难”解在“心”上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通讯员  徐星星

这是一个位于大山里的山沟。这里是“导弹的家”,也是“神剑卫士”坚守的战位。

前不久,记者夜宿深山,与火箭军某部综合保障营官兵摆起“龙门阵”。

二班班长李长庚快人快语:“以前有人说咱们这里‘山清水秀、一待就够’。去年面临退伍,老兵们唱的是‘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这里的艰苦,来过的人都知道——山高、林密、沟深。一些新兵来了很不解:“为啥不搬出去?”现在,这里竟然成了一个大家“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地方”。原因何在?

一级军士长刘建行开了口:“一是‘导弹的家’在这里,我们就得守在这里。二是各级持续推进帮难解困工作,把好事办到了大家心窝里。”

“‘飞驰’服务平台值得一说。”李长庚用鼠标点开军营局域网。网站首页上,一条“广告语”格外醒目:沟内商品3小时送达;另有需求3日内送达。

“广告语”为何特别强调“送”字?因为,这里远离市区。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布局特点,更增加了官兵购物的难度。

“现在不一样了。”李长庚说,“营区有了平价超市,机关经过充分论证,还依托军营网络建起‘飞驰’服务平台。无论官兵在哪个点位,只要在网上下单,就能享受‘上门服务’。”

李长庚告诉记者,碰到“山里没货”,机关也会利用干部出山办事、采购物资等时机帮大家“调货进山”。

“远在深山频相问,真心解难暖兵心。”听到这里,记者突然意识到,“飞驰”这两个字,体现的不仅是机关服务官兵的“速度”,更是上级为基层帮难解困的“态度”。

“大家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得到了一定满足。营区的文体活动中心与市区里的影城签订了协议,节假日官兵不出营门就能欣赏到最新影片。”

“以前是一根电话线联通山外,如今电话间扩建成了‘亲情视频室’,既实现了官兵与家人视频通话,也落实了保密要求。”

官兵们谈着身边的事,眉宇间满是笑意。这笑意,不仅是对之前帮难解困工作成效的肯定,还因为大家心里清楚,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多的措施会落地,更多的喜人变化将会发生在座座军营里……

多措并举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通讯员  李郑楠  李永波

某部联合军地法律专家开展“法治温暖官兵心”活动,引导官兵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习惯。张  峰摄

●运用“网络+”模式服务基层官兵

以前需要来回跑几趟的事,如今不出营门就办成了

“您提取住房公积金的申请已审批通过,请留意!”前不久,一直奔忙在工作一线的某部中士曾泽生,一回宿舍就看到了手机上机关人员发来的提醒短信。短信字数不多,曾泽生又仔细读了一遍加以确认。

此前,曾泽生打算购买婚房,可手头资金不够。于是,他想到了提取住房公积金。听了他的打算,以前办过这类手续的一个战友告诉他:“我记得手续挺多,要做好跑几趟的准备。”

“咱们不是已开通了网上为兵服务平台吗?可以网上申请呀。”另一个战友的话点醒了他。

下载电子表格,填好信息后上传……当时,曾泽生还在想:“如果线上办不了,那就跑几趟。”

没想到,千里之外的机关业务部门受理后很快走完审批流程。曾泽生很是感慨:“以前需要来回跑几趟的事,如今不出营门就办成了。”

曾泽生所在的部队,一些基层营连距离机关上百公里。官兵遇到个人困难时,有时不知怎么办、不知找谁办、不知多久才能办完。为此,该部依托军营网络开通了“一站式”为兵服务平台,开设了工资福利、住房用车、医疗服务、亲属保障等13个版块,推行“线上受理、集成服务、线下承办”帮难解困模式。

“在火箭军部队,像这样借助网络为帮难解困工作提速增效的事很多。”今年年初,火箭军机关盘点去年帮难解困工作的成果时发现,各单位运用“网络+”模式服务基层官兵的现象已很普遍。

在某导弹旅,旅党委要求相关办事人员做到“基层有留言、机关就留心”。他们不仅在军营网络开通了“首长信箱”“网上兵声”“业务咨询”等平台,还建立了网上值班制度,承诺对基层官兵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回复不过夜”。

去年以来,该旅协助办结官兵家庭维权涉诉案件23个,化解矛盾纠纷15起,协调为70余名子女和家属办理了入学或就业手续。这些事项中,不少是“网上兵声”引出的“解难答卷”。

效率来自网络平台的助力,也来自火箭军机关的整体统筹推进。

去年以来,火箭军成立帮难解困领导小组,先后4次集中研究重要事项,明确提出“官兵在哪里,帮难解困就跟进到哪里”。

面对部队主体为“网生一代”的现实,各级不断拓宽网上帮难解困渠道,使这项工作呈现出提速增效、便捷暖心的生动图景。

●从“自己孩子自己抱”到“区域协作属地办”

为一名导弹旅干部解难,牵头单位却是士官学校

翻看“火箭军帮难解困工作台账”,一则记录让记者不禁一愣:“为一名导弹旅干部解难,牵头单位却是士官学校。写错了吧?”

听了这话,负责管理台账的机关干部解释道:“这张表上登记的都是需跨区协调解决的事项,这名干部的老家正好在火箭军士官学校所在地,涉法涉诉难题交由属地单位去解决,效率会更高。这就叫‘属地办理’。”

“属地办理”,在火箭军部队,这个词已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不少官兵已经通过这种方式解了难。

某旅军士小纪的父亲在老家因一场事故身亡,由于涉及的责任单位较多,定责赔偿工作进度缓慢。小纪所在单位跨区协调驻防当地的某部提供法律援助,较快地解决了问题。

火箭军工程大学学员小杨的家人遭遇“老赖”借款,金额较大。接到跨区协调解决的来函后,驻防小杨老家所在地的某部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地方法院采取措施。不久,双方就签订了协议。

“‘属地办理’的方法很管用。”火箭军帮难解困领导小组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前,我们走的弯路也不少。”

以往,官兵遇到类似的事,大多是人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来负责解难。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有时效果并不佳。

在一次座谈中,官兵一一道出了相关弊端。有的人说,家里突遭变故的官兵,最盼的是“事能快点儿解决”,但异地解难往往实现不了这一点,官兵只能干着急。有的人说,即使所在单位有人到了当地,也常因不熟悉当地情况而“两眼一抹黑”……

经过调研和分析,火箭军机关找准了症结所在——这难那难,说到底大都是各单位“自扫门前雪”造成的。仅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难以解决,那就转变思路拓新路。

火箭军机关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搭建跨区协调、“属地办理”解难的新机制,构建起“一站受理、一网统筹、一线贯通”的工作链路。由此,以充分借力“卡点”所在地驻军单位力量为特征的“共管瓦上霜”方式开始运行。前不久,某基地政治工作部梳理“帮难解困成绩单”时发现,仅去年就为兄弟单位协调解决了近10起涉法涉诉难题。

●既“一事一策”帮也“举一反三”防

如果不强调预防,官兵提报的困难事项可能会更多

春节过后的第一天,某营官兵每个人都收到了各自的“专属礼包”。“礼包”里,装着一页纸。上面是根据去年官兵各自表现和经历,写下的新年寄语和暖心提醒。

“说是‘专属’,是因为官兵的经历有所不同,本人或其家庭遇到了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有的困难产生原因有一定私密性。”该营陈教导员告诉记者,“节后第一天,官兵收到‘专属礼包’。从帮难解困的角度讲,算是一个‘温馨提示’,提醒每名官兵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这个暖心提醒不好写。”陈教导员说,“难就难在,要对官兵个人或家庭情况了然于胸,还要有一定风险预判能力。”

这个暖心提醒,折射出火箭军部队开展帮难解困工作的另一个特点——既“一事一策”帮,也“举一反三”防。

“官兵提报的重要困难事项已解决448个,官兵满意率97.5%……”这组数字,来自2023年火箭军帮难解困工作“成绩单”。火箭军帮难解困领导小组的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如果不强调预防,官兵提报的困难事项可能会更多。”

为做到这一点,去年以来,火箭军深入开展以“及时掌握、及时报告、及时处置”“有效防范、有效化解、有效激励”为内容的“三个及时”“三个有效”活动,要求各单位适时组织官兵谈心交心,并设立网络信箱、解难热线、意见箱等,提升知兵难、知兵困的及时性和精准度。

与此同时,机关采取案例剖析、数据比对、风险预判等办法,定期梳理易发多发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提醒各单位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补齐短板。

一次调研中,有战士反映,碰到一些涉法问题时不知向谁“请教”。机关举一反三,发现此类问题较为普遍。他们及时组织“送法下基层”活动,依托136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常态化为官兵提供咨询,对官兵遇到的重大涉法维权问题,安排律师“一对一”服务,补齐了预防环节上的这个短板。

●把着力点聚焦在问题落实“清零”上

去年未完成的事项,成为新年度专题工作会主要议题

“去年,计划解决的官兵急难愁盼问题,目前还有7项没有完成。”前不久,某部新年度首次专题工作会,先把这些未完成事项摆到了桌面上,并根据实际逐条逐项地拿出了具体推进措施。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一次交班会上,某旅对照帮难解困“马上办清单”,也对前期未完成事项“过了一遍筛子”,以“职责归位”来推进“难题归零”。

两个单位都把着力点聚焦在问题落实“清零”上,原因之一就是火箭军在探索建立的综合评价机制中,把台账清零率、官兵满意率列为关键指标。

“两率”被列为关键指标,源于火箭军机关组织的一次调研。那段时间,一些官兵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进度较慢。调研结果显示,除了客观原因,一部分事项进度的延后,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比如,有的办事人员存在“难题拖得太久、短期难以解决”的畏难情绪,有的抱着“问题涉及面广、得靠地方支持”的等靠想法,还有的存在“解难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个过程”的缓办心态。

为此,火箭军机关有针对性地拿出了一套方案,明确了解难事项、制度机制、工作流程、标准要求等,明确将“两率”列为关键指标,倒逼工作落实。

各单位纷纷加大督办力度,使一件又一件官兵的“挠头事”“闹心事”画上句号。

某部发放《跟踪督办联系卡》,搭建起双向互动、信息直达的“沟通渠道”,先后解决官兵急难愁盼问题90余个。

某旅挂单销账,明确解难图、时间表、责任人,使官兵反映的60余个涉法涉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在重视解难结果的同时,火箭军机关要求各级对帮困过程给予关注,既关注办事人员的方式方法是否高效,也关注其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援手,同时对办事人员的努力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前不久,火箭军各级机关在筹划新年度帮难解困工作中,“两率”继续被列为关键指标,所订的措施更实、标准也更高。火箭军帮难解困领导小组的一名领导说:“持续朝着这个方向用力,官兵的满意率会越来越高。”

锐视点

暖心方能聚心

■李永波

关心关爱基层官兵有很多种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想方设法为基层排忧解难。尤其是在官兵及其家庭遇到凭借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法克服的困难时,就要切实抓好帮难解困工作,通过真抓实帮来帮助官兵渡过难关,尽快消除其后顾之忧,在暖兵心中不断激发官兵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汇聚上下同欲、矢志强军的磅礴力量。

实践证明,让帮难解困工作成为暖心之举,发挥凝聚兵心士气的作用,有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心中始终装着官兵。帮难解困工作是关心基层、关爱官兵之举,体现着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开展好这项工作,首先心中要始终装着官兵。这样,才能真正带着深厚感情做工作,真正与官兵坐在一起、干在一起、想在一起,把官兵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帮难解困的责任扛在肩上,把官兵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事事时时全力以赴。

把事情办实办妥。帮难解困是暖人心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做真功,切实把事办妥办出成效,才能让“有困难找组织”的理念深植于兵心。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立起精细、求实、高效的工作标准,做到情况掌握到位、组织跟进到位、政策运用到位,集中多方力量和资源大力推进,对官兵急需急盼的事紧盯快办、特事特办,对复杂棘手的事担当作为、集智攻坚,让官兵对帮难解困工作由衷感到满意。

做好常抓不懈准备。帮难解困不是阶段性任务,随着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必然会不断涌现。为官兵帮难解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要将其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让倾心服务基层、用力解难纾困成为各级机关的一种行动自觉。要注重发挥制度管长远的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优化工作程序,通过畅通军地协作渠道、强化督导问效,不断释放制度效能,持续激发广大官兵心无旁骛、备战打仗的热情和动力。

(来源:解放军报)

相关新闻
立体抓教筑牢“防火墙”——火箭军某部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掠影

官兵在安全警示教育中心进行体验式学习。 近日,火箭军某部安全警示教育中心挂牌亮相。 集体参观,以学促管。 坐上模拟驾驶座椅、系好安全带、佩戴VR头显……列兵王达正在体验安全驾驶模拟VR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选择不同道路状况,还能模拟日常行车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这种体验...

火箭军某基地服役期满的一级军士长们,离队前的坚守与冲锋

退休命令即将下达,火箭军某基地多名服役期满的一级军士长工作比以往更忙碌了。请看—— 离队前的坚守与冲锋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岳小林 特约通讯员 任增荣 图为一级军士长潘建设(左二)为战友讲解装备操作原理。张振泽 摄 深冬的西北高原,寒风刺骨,滴水成冰。火箭军某基地某旅...

火箭军某团直招军士刘迪锤炼硬功立志跑出“加速度”

火箭军某团直招军士刘迪入伍一年多,荣立二等功。他一直要求自己—— 把“跳过”的时间抢回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通讯员 许蒙蒙 刘迪与父母合影。许蒙蒙 摄 “这个喜报真好看!”躺在病床上的高育欣,看见儿子刘迪身着笔挺军装、披着“二等功臣”绶带推门进来,不禁愣了一...

踏浪蹈海向战行——海军南昌舰党委领导备战打仗记事

  从造船厂船台,到远海大洋深处,再到形势复杂严峻的斗争一线,“万吨大驱”首舰南昌舰赓续英雄血脉;远航白令海、战巡太平洋,航行10万余海里,跨越40多个纬度,“101”犁出壮美航迹。   代际传递,梦想接力。在习主席“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的...

列兵你好!欢迎入列!

一纸命令 一声宣誓 火箭军某部秋季新兵 迎来授衔仪式 这是新训生涯的“毕业礼” 亦是新兵专属的“成人礼” 新训生涯 是一段交织着苦累与欢乐的时光 新兵们在摔打磨炼中飞速成长 洗去稚嫩褪去迷惘 直至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仪式现场 新兵们整齐列队、精神抖擞 年轻的面庞、坚定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