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涛掠岸,雾色朦胧。
随着一短一长的铃音响起,海军某舰驶离码头,奔赴指定海域执行任务。
“故障警报!”起航不久,一阵刺耳的警报声让人心跳加速,一场模拟排除故障训练随即展开。接到指令,机电兵陈学铭一下蹿了出去,在星罗棋布的设备和纵横交错的管线间穿梭,精准找到故障点并迅速排除。
7年前,陈学铭从武警某部退役,完成学业后选择二次入伍。“本以为自己能很快适应,没想到工作、训练节奏比当年快多了,很多新科目都是边训练、边学习。”回想起刚上舰时的感受,陈学铭记忆犹新。
“我有过一次入伍经历,所以即使面对新环境、新岗位,依然有说不出的亲切感。”陈学铭心无旁骛勤学苦练,仅用2个月就顺利通过岗位资格认证,从“后来者”一跃成为“领头羊”。
“二次入伍士兵,是个新群体。他们既有新兵的态度,又有老兵的功底,更有骨干的样子!”该舰领导说,“他们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激活了单位人才培养的一池春水,带动战友一起助推部队战斗力加速生成。”
“这些年,人民军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陈学铭感叹,“我虽然有老兵的经历,但面对军事领域的高速发展,依然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感,不加倍努力就会落伍。”
曾经,许多人恋恋不舍脱征衣;而今,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重回军营,在强军新征程上践行自己的初心和誓言。
战舰犁波。张伟峰摄
(一)
凌晨两点半,海上漆黑如墨。夜色中,战舰正向某海域机动。
争分夺秒,不舍昼夜,这样的夜间出航已是常态。官兵都明白一个道理:战斗不会只在白天打响。
中士杨本成在战位紧张忙碌着,这名二次入伍的老兵目光坚毅,工作起来眼疾手快。
“别看我现在熟练了,刚上舰时可不是这样!”面对全新专业,杨本成选择将自己“归零”,“如果问二次入伍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有一定基础、自觉性更强。我时刻告诫自己,无论学习还是训练,都必须有老兵的样子。花同样的时间、干同样的工作,要有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效果。”
全力奔跑,重塑自我。一般人最少需要3个月练就的专业技能,杨本成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短短1个半月就熟练掌握。战友交口称赞:“真是不一样,进入状态非常快!”
“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时间根本不够用。好在大项任务一项接一项,每次任务都是亲身实践的战场、推动成长的课堂。”说起上舰后最深刻的感受,陈学铭脱口而出。
二次入伍加入海军,陈学铭选择“主动出击”:原理枯燥难懂,就一点一点学;管路布设密集,就一根一根捋;阀门位置复杂,就一个一个记……
“某种程度上讲,学习力关乎战斗力,学习的速度慢不得。”陈学铭说,“只要心里装着‘明天就要打仗’,就不会有慢慢学的想法了!”
怎样才能在学习上提速?陈学铭的大学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画建筑平面图是基本功。他利用专业特长,把复杂的线路画到纸上,反复看图加深记忆。很快,他对系统装备特别是关键部位了然于胸。
“不论是进入新领域,还是搞强化训练,他们都能从容应对。”该舰一名干部感慨地说,“在破浪航行的战舰上,每个岗位的成长周期压缩一点,全舰战斗力生成就能快一大截。”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战舰载着官兵逐浪冲锋,二次入伍官兵也用自己的加速成长,全力推动战舰战斗力生成提速。
(二)
“压力当然很大!但作为二次入伍士兵,我们有自身优势,帮我们踩上战舰高速前进的鼓点。”二次入伍的郑达,去年上半年首次随舰参加远海实战化训练。波涛之上,他很快将特长经验运用到新岗位上。
有段时间,舰上维护专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带教方法,缺少统一的教案和作业标准。
“工作缺乏标准,难免出现偏差和疏漏。”郑达介绍了老部队的经验做法,提议组织经验丰富的班长,编写预防性检修工作卡片、换季后复查工作卡片和大修归建后重点检查卡片等精细化维护专业流程卡片,新同志对照卡片逐项检查,可快速掌握各项流程,有效降低差错发生的概率。
“经验丰富是二次入伍同志的优势。”该舰领导评价,“第一次入伍经历让他们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很短,很多成熟的经验做法拿过来就能用。”
二次入伍官兵,带来跨专业、跨岗位甚至跨军种的经验,成为战斗力生成的“助推器”。
杨本成曾在陆军某部服役。上舰后,他发现身边有的战友体能训练方法不够科学,训练成绩提升较慢。领导得知后,安排杨本成给战友详细讲解科学训练方法。
讲台上,杨本成对战友不同的体能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针对有的战友上肢力量不足,练习俯卧撑效果不明显,杨本成建议辅以器械训练,对各部位肌肉进行专项练习;考虑到练好蛇形跑对大家在舰上工作有帮助,杨本成便指导大家控制好步频和步幅,运用手臂和躯干控制好转向时的重心转移……
短短几个月,在杨本成精心辅导下,战友们的体能训练成绩进步明显。
采访中,杨本成向记者透露了他的小目标:规定时间内,不仅要完成战位上的操作,还要追求更高的精度。
“对于舰艇这样复杂的系统,每个战位、每个角色都需要追求极致精度,因为精度关联着速度。”杨本成说,“舰艇上不能有差不多的心态,必须追求精益求精。”
在杨本成身上,加速成长,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累积。
一次训练,舰载直升机降落在甲板上。在复杂战情条件下,杨本成迅速为战机加油,动作一气呵成。操作完毕,直升机再次离舰升空。
“二次入伍官兵在老部队养成的很多优良作风,正是舰上所需要的。”该舰领导说,正是每一名官兵的努力,让战斗力生成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富于创造力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这句话,为舰艇上二次入伍官兵群体作了最好的注解。
(三)
清晨,天空乌云密布,雨点密集。一场题为“如何从攻击方角度看待对空防御”的强军讲堂,在该舰舱室内开讲。
“某型战机携弹量大、机动性强,拥有良好的超低空突防性能。像今天这样的复杂海况,操作舰艇武器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敌’机攻击舰艇有利的‘天时’。”结合过去在空军服役的经历和对现在工作的思考,郑达为舰艇对空防御提供了新视角。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该舰领导说:“这堂课为我们拓宽了思路。我们要加强和其他军兵种的联合训练,不断升级对空防御战术战法。”
中午时分,雨势仍在加大,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
“我舰遭‘敌’水雷攻击,损管警报!”随即,一场战斗条件下损害管制连贯考核展开,上级随机设置特情,构设黑暗、微光、烟雾、缺员、仪器仪表失灵等逼真战场环境,锤炼官兵实战本领。
“舱壁堵漏”刚结束,“火情处理”就来了;“装备抢修”一考完,“伤员急救”随即打响……记者在现场看到,损管队员分工协作,相关预案有条不紊展开,各类“险情”得到快速处置。
“打仗不是单一科目的较量,而是整个体系的比拼。”该舰领导介绍,一次交流中,杨本成提到陆军单位多课目连贯考核的组训方式值得借鉴。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该舰整合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流程、设难考核条件,在高强度作业中,帮助官兵找准短板弱项,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打赢能力。
一个险局刚解,又一考验已至。
“开始飞行保障准备!”谈话间,舰艇广播发出新的指令,一场低温条件下的飞行保障训练接踵而至。
官兵克服寒冷,反复练习,细抠每一个动作,力求速度能再快一点。
取得第一名成绩的是正在“跨岗位练兵”的陈学铭。面对记者的称赞,陈学铭有些不好意思:“这没什么,在我们舰上,很多战友都是多面手。”
“近些年,我们蹚开了‘一岗练精、多岗轮换’的人才培养新路,大量T字型人才涌现,竖线为‘一专’、横线为‘多能’,二次入伍同志是其中的先锋。”
二次入伍,起步就要加速。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二次入伍官兵和战友一起加入全舰创新研究工作中,取得许多喜人成果。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在该舰蔚然成风……
傍晚,云销雨霁,晚霞洒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助理工程师孙磊却无暇欣赏眼前的美景。
舰艇战位上,孙磊正一丝不苟地开展检测,记录分析各项指标。
4年前,以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身份入伍的孙磊,服役两年后退伍返校,继续完成学业。
身在校园,心却始终向往军营。第一次入伍的经历,让孙磊对大学里究竟如何学习有了深入思考。他珍惜在校的点滴时间,加班加点学习部队急需的专业知识。
大学毕业,孙磊报名参加直招军官选拔并顺利通过,第二次穿上戎装。登上舰艇,他很快就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岗位上,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技术骨干。
“一滴油,怎样才能发挥最大效能?”今年,已熟悉岗位工作的孙磊,尝试对油料工作涉及的装备和流程进行革新。采访时,他信心十足:“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革新能够为提升舰艇战斗力带来加速度。”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部队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是二次入伍官兵战位建功重要的动力源泉。”该舰领导告诉记者。
从踏上战舰的那一刻,二次入伍官兵就开始了新的冲锋,向着梦想勇往直前,用铿锵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来源:解放军报 记者 任 旭 刘宝瑞 通讯员 杜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