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火焰
■田佳玉
王子铮,陆军某训练基地中士,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
一
寒风咆哮着,蛮横地把雪花向空中扬起。我用军大衣将自己裹得紧紧的,双手搓了又搓。这里是北疆大漠,这里的冷是透过鼻尖的刺痛,是呼吸时白花花的哈气,是睫毛上凝结的冰晶。
走进连队会议室,未等我坐下,一双粗糙的大手已将一杯热水递到我手中。我寻着这双手向上望去,一双略带血丝的眼睛闪着真诚的笑意:“您请坐,先喝点儿水吧。”
“谢谢班长!”我向他表示感谢,眼睛很自然地打量着他胸前的姓名牌。他笑着说:“我叫王子铮,铮铮铁骨的铮。”只这一句,我便被他的声线吸引了,特别是当他用极富亲和力的语气讲出“铮铮铁骨”一词时,眼神中透出一股坚毅。
中等的个子配上结实的肌肉,让子铮有种西北汉子的敦厚可靠。和这里的战士们一样,他也有着一张被大漠风沙磨砺过的“朱日和脸”。我望着他高高的发际线、反着光的额角,以及脸上交错的皱纹,以为他是一名饱经沧桑的老班长。
“班长,您是哪年入伍的呀?”我恭敬地问。
“我是2019年入伍的。”
“2019年?”我和同行的战友异口同声地反问道。
他显然对我们如此大的反应有些吃惊,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为数不多的头发,腼腆地笑笑。
鼻尖残存的寒气在消逝前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紧捂口鼻尽可能小声地打了个喷嚏,生怕破坏了这安静的采访氛围。子铮一个箭步起立,边介绍情况边把两张纸巾递到了我的手中。我不禁感叹,他是个细心周到的人。
二
对于子铮的细心,连长一早便发现了。新兵下连前,连长拍着子铮的肩膀说:“子铮啊,你去带他们,好好准备准备。”接到这个任务后,一贯倒头就睡的子铮,那天竟然失眠了。他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的“两道拐”军衔,怎么也没办法把“新兵班长”这个称呼与自己联系在一起。
距离新兵下连还有两天,子铮早早地把被褥搬到新兵班,寻着记忆将宿舍布置成自己当年来到这里时的模样。
这时,子铮红着脸,探过头来小声告诉我,新兵下连后第一次出早操,自己便闹了笑话。集合站队时,新兵早早地站成两列,报过人数后,他站在队列外打量着新兵的军姿。值班员看子铮并没有入列的意思,便小声提醒:“子铮,快入列呀。”子铮的脸一下红了,他这才知道集合站队时,新训班长也是要入列的。
带开训练时,子铮站在队列里边下口令边一起做着动作。生涩的口令,让他的脸红得更厉害了。与他一同带兵的老班长替他解了围:“休息一下吧,大家都累了。子铮你来一下。”老班长把子铮拽过来小声地说:“子铮,这个时候就不用站在队列里了,要出来指挥。”
尴尬的早操经历让子铮明白,自己必须主动学习带兵方法。训练时,他在一旁认真听老班长下的每一个口令——长口令、短口令、连续口令,每个口令分别下在哪只脚,什么时机下什么口令,都是一门学问。接着,子铮又向班长求教,点名怎么点,队列怎么指挥,歌怎么教,一日生活制度怎么带,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事都被细心地写进了子铮的“带兵日记”。
三
谈及带兵,子铮充满血丝的眼睛好像一下子被什么点亮了。他手上比画着,为我们讲起了他的“三阶段带兵法”。
新兵提着行囊来到大漠腹地,对朱日和的第一印象便是无尽的寒冷和漫天的风沙。所以,第一阶段关注的便是新兵如何适应朱日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从生活起居教起:洗脸一定要用温水,擦完脸一定要抹护肤品,冬天一定要涂防冻膏,甚至连每天喝多少水,他都会提醒到位。子铮的努力没有白费,新兵们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渐渐在大漠中扎下了根。
适应了环境,下一阶段便是要适应部队生活。下连第一天,子铮带着新兵在教育本的扉页上写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他对新同志们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从打扫卫生,到礼节礼貌,再到专业训练,新同志干什么,子铮也跟着干什么。
新兵们很快掌握了日常工作,专业学习也小有成绩。这时,子铮对他们的培养进入了第三阶段——提高自己。他从军事体能训练入手,开展了间歇跑、有氧跑、冲刺跑、体能游戏、小竞技小比武等活动。不过,单是体能好还远远不够,子铮又开始对战士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展开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部队。于是,“子铮培训班”开始授课,“表意清楚,有礼有节”是培训班的教学目标。
渐渐地,新战士们对于连队工作掌握得游刃有余,子铮又开始发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有的战士爱玩电脑,就让他去做表格和PPT;有的战士爱摆弄相机,就请他担任连队的新闻摄影师;那些喜欢写写画画的,就来负责连队板报和展板……”战士们都说,子铮班长真神了,他们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竟然这么厉害。
四
“班长,那您有没有遇上过难管的兵呢?”我知道,新同志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而对于他们的心理波动,子铮自有一套应对方法。新兵小龙出生于军人家庭,他一直梦想着进入蓝军旅,成为骁勇善战的“朱日和之狼”。可来到连队这么久了,连场演习的影子都没见过,每天单调重复的保障工作让他情绪低落。
子铮知道,平时没有手机的新兵们最喜欢的,就是睡觉前缠着班长讲故事。那是他们了解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他开展教育的好时机。这天熄灯前,子铮自顾自地说:“演习部队又要开始打对抗喽。”
“班长,演习啥样的,给我们讲讲呗。”新兵们一下子来了精神。
子铮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一幅幅硝烟弥漫、黄沙滚滚的画面在新兵们的眼前徐徐展开。“演习时,坦克围着场区成战斗队形前进,带起的黄沙让你什么也看不见,枪弹在耳朵边上嗖嗖地飞,天上都是降落伞。”子铮边讲边向小龙的铺上看去,蒙着被子的小龙也悄悄地露出了一只耳朵,生怕漏了一点细节。
“等你们专业学好了,将来就有机会走上演习场……”第二天,小龙一改往日的沉默,工作起来干劲十足,还主动向子铮问起了问题。
“‘睡前小故事’见了成效。”我忍俊不禁。
“有时候,他们犯了错误要立即指出;有时候,直接指出可能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在教育上,子铮又动起了脑筋。有一天睡觉前,他给新兵们讲起了自编的小故事:“之前有个兵啊,干了这么个事儿……后来受了处分,早早就退伍啦!”新兵们都被吓得不轻。他忍住笑,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啥事都没有。行了快睡吧。”
我被他独特的带兵方式逗得哈哈大笑。
看着眼前这个笑容亲和的班长,不难想象当他的兵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子铮告诉我,对于凡事都要讲个为什么的“00后”新兵,他从不会下无目的、无理由的命令。“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成了他的带兵准则。
一批批新兵在子铮的教导下,在大漠深处扎下根来。子铮骄傲地说,他带过的兵,有的回到学校攻读研究生,有的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有的在比武中夺得第一……听着,记录着,我能分明感受到子铮心里升腾起的那种幸福与自豪。
采访结束离开时,我耳边依然回荡着子铮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当兵,就是要办好三件事。第一件就是自己该干的事,第二件就是提高自己的事,第三件,就是展现自己的事。勇于展现自己,是有自信的表现。”
“让新兵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他的内心就会燃起一团火。”是的,对于新战士来说,子铮就是那点燃火焰的人……
(摄影:齐跃龙)
印象
子铮是我到连队后认识的第一个战士,他那温暖的笑容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后来,我慢慢发现,子铮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总是把战友的事记在心间。他精心策划集体生日,为站岗的战友铺开被子,在深夜为新兵掖好被角……子铮带兵也是这样,用真心传递温暖,让每一个战士都在关爱中成长。
(陆军某训练基地干部 沈 立)
带着梦想凯旋
■贾 骥
张梦凯,北京卫戍区某团二级上士,被评为“陆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荣立三等功一次。
马上就到自己了,张梦凯心跳得厉害。
就在刚刚,兄弟团驾驶员高速通过错位小巷时,方向盘右打没有控制好距离,反光镜瞬间被挤碎,车头直接撞上障碍墙……
这次比武相较往年,不但增加了9个战术驾驶课目,还将所有障碍杆全部换成真墙真架,副驾驶位坐着裁判员。别说拿名次,万一出了事故怎么好意思回连队?
半年前的一天,张梦凯正在炊事班算当月的伙食账,抬头就看见连长。还没来得及起身,连长直接开口:“你不是一直想回战斗班吗?过几个月卫戍区举行比武,如果进了前三名,一班长你来当!”
眼看保障人员争分夺秒修复完障碍墙,张梦凯定了定神,深吸口气:“报告主裁判员同志,驾驶员张梦凯考核前准备完毕,请指示!”
“选手张梦凯,预备——发车!”
张梦凯一跃进入驾驶室,扣上安全带的同时,点火、踩离合、松手刹,直接挂上3挡,运输车驶入赛区。“8”字形路、直角转弯、双边桥……这些练过不知多少遍的障碍设施,飞也似的被他甩在身后。
到了“U”形弯,张梦凯没踩刹车,直接打方向漂移进弯,轮胎摩擦着地面呲呲作响。
方向还是打得有点慢了,张梦凯赶紧微调,但车尾还是蹭到了铁架。余光瞥见副裁判员记下一笔,张梦凯皱了皱眉——马上要驶入难度加倍的战术课目路段了。
前方的水泥路变成土路,车身颠簸明显加剧。张梦凯抛开杂念,直接挂5挡冲入指定位置,准备倒入掩体。掩体周围都是结结实实的土墙,张梦凯预留好右侧距离,紧盯左后视镜,车身几乎擦着土墙倒入斜坡。眼看伪装网刚盖住前挡风玻璃,张梦凯换挡加油,运输车轰鸣着驶出掩体。
距离地面1.5米的高架桥位于观礼台正前方,两条长长的铁轨均仅有5厘米宽。众人都以为张梦凯会减速,没想到运输车保持4挡直接冲上高坡,20厘米宽的车轮瞬间压稳铁轨。
嗒,嗒!随着车身疾速通过铁轨后的两声脆响,张梦凯完全进入状态。紧接着,运输车灵活钻过错位小巷,不减速驶过弹坑路,跃过连续拱桥,高速穿过仅比车身宽10厘米的限制门障碍……最后一段“S”形路前进后退课目,张梦凯再以极限速度入弯并倒出。车身压过终点线的刹那,他拉下手刹停稳并鸣笛。
副裁判员松开紧握的扶手,笑着说:“张班长,这是要破纪录啊!”
张梦凯搓了搓汗津津的手心,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两年前的那次比武拿了全师第二名,他心里是一百个不服气。此刻,3个月刻苦训练的点点滴滴一起涌上心头——也许今天,可以圆梦了。
成绩公布了,张梦凯在连续驾驶、倒库移位课目上的成绩均打破比武纪录,赢得卫戍区“保赢杯”汽车驾驶专业比武第一名。梦凯,这次是真的带着梦想凯旋了。
(摄影:刘 飞)
印象
一次我去上级机关开会,误了饭点,便想着直接去运输连对付几口——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张梦凯,彼时他还是连队司务长,笑着问我连队伙食是否可口,一脸的憨厚诚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半年后,当我看到全团比武名单时不禁一愣:运输连竟然派司务长去参加卫戍区汽车驾驶专业比武?再然后,我就听到了捷报:张梦凯以打破两项课目纪录的方式一举夺魁!老班长,好样的!
(北京卫戍区某团干部 贾 骥)
金牌的分量
■梁佳伟
杨鑫康,新疆军区某团列兵。
3000米长跑的起点线上,杨鑫康扯了扯胸前那张印有“新兵营”的号码布,努力平复着紧张的心情。
看台上人头攒动,杨鑫康刚一抬头,便遇上了一双双火辣辣的眼睛。听说新兵营也派出代表参加军体运动会,观众一早就涌入田径场,饶有兴趣地寻找那张陌生又稚嫩的脸庞。
人群中的新兵连连长李红兵自然听到了大家的议论。运动会前夕,各营纷纷挑兵点将。新兵被允许体验参赛,得知消息的杨鑫康缠着连长要报名。尽管刚入伍一个月,李红兵却能看出杨鑫康骨子里的韧性。“既然选择了,那就全力以赴拼一把!”李红兵拍拍他的肩膀同意了。
杨鑫康离开时,挺直了腰板,走到门口立正,向李红兵行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便兴冲冲地跑开了。此后,傍晚的田径场多了个一遍遍冲刺的身影……
热身完毕,运动员蓄势待发。发令枪响,杨鑫康像离弦的箭一般向前奔去,顺势抢到第二位。
进入弯道,田径场边上“人在苦中练,刀在石上磨”10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每呼吸一次,标语便在他的眼中放大一分。3圈过后,杨鑫康一直保持着第二名。这时,身后战友们的呼吸声与脚步声越来越近。回头一瞥,后面的队伍开始加速,越来越快的步频不断冲击着杨鑫康的内心。
深吸一口气,杨鑫康大吼了一声,脚下发力,逐渐向第一名靠拢。当两人并排的一瞬间,观众席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新兵竟然领跑了!”听到大家的惊呼,李红兵紧皱的眉头略微舒缓。
“我叫杨鑫康,很喜欢跑步,喜欢风从耳边吹过的感觉。”杨鑫康入伍时的自我介绍简单明了。翻阅他的微信朋友圈时,李红兵印象最深的是他写下的那句话:“没有天赋,只能绝对努力。”杨鑫康在大学里便参加了不少田径比赛,获得的奖牌和证书已经装了满满一抽屉。此刻,背负着集体沉甸甸的荣誉,他只记得自己是新兵营的一个兵,必须再快一点。
最后一圈经过标语时,他再次提速。观众屏住呼吸,紧紧盯着赛道上的杨鑫康。终点处,连长呐喊的声音愈发清晰。还没有等观众反应过来,他已冲过了终点线。
“第一名,杨鑫康,9分40秒!创下了单位新的纪录!”
“杨鑫康是谁?之前从没听说过。”
“来自新兵营!” 正当挤在后排的观众疑惑时,广播里传出的声音点燃整个田径场的气氛。缓过神来的观众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送给这名新战友。
夕阳透过冰寂的博格达峰,将余晖洒向领奖台上那张稚嫩的脸庞,胸前的金牌在霞光中显得愈发耀眼。载誉归来,连队的战友簇拥着杨鑫康要他发表获奖感言。杨鑫康显得有些拘束,他将金牌捧在手心,思考片刻说:“入伍前,我也拿到过各项奖牌,但没有哪一块能比它的分量更重。”
(摄影:徐造鹏)
印象
在别人眼中,杨鑫康是领奖台上备受瞩目的冠军,但作为他的新兵班长,我看到的更多是他用心叠好每一次被子、走好每一步队列、完成每一圈冲刺……尽管他平时话语不多,但他把一件件简单的事尽可能做到极致。当大家注意到他时,他已经站上了冠军领奖台。
(新兵班长 郑 俊)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