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他们坚守在萨尔布拉克草原,是守着初心、守着他们热爱的土地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深秋的萨尔布拉克草原,云彩聚集在天边,秋草泛出淡淡的金黄。这里紧邻哈萨克斯坦,虽然名叫草原,但实际上是一片草木并不茂盛的荒滩。

沿着崎岖的牧道一路向西,一座由深褐色土块砌成的房子矗立在茫茫戈壁上,远远望去,门上“守边人”三个烫金大字在霞光中熠熠生辉。这里是魏萍和她的父亲魏德友、母亲刘京好的家。

早上8点多,魏萍吃完早饭,和往常一样,带上干粮匆匆出发了。从家向西8公里,就是中哈边境173号界碑。魏萍一边赶着羊,一边盯着边境线。

59年来,萨尔布拉克草原上的植被黄了又绿,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地方,魏德友和刘京好却依然坚守在这里。巡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夫妇俩用实际行动筑成了边境线上的“活界碑”。2021年6月29日,魏德友荣获“七一勋章”。

2017年2月,在山东老家工作生活了17年的魏萍,踏着积雪、拎着行囊,只身来到寒风凛冽的萨尔布拉克草原。

“你辞职干啥?”母亲刘京好问。

魏德友则盯着她说:“你可要想好,回来就没有回头路了。”

望着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爹娘,魏萍一脸坚定地回答:“我想好了,边防是我的家、生我养我的家。你们不回山东,我就来守边防、照顾你们。”

1995年,23岁的魏萍离开了萨尔布拉克草原,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师通信营。经历了军营生活的淬炼,魏萍对父母的坚守有了更深理解。

退伍后,魏萍回到山东老家工作。每每长途跋涉去探望父母,看到父亲日益苍老的脸庞和母亲日渐佝偻的身体,把他们接回老家养老的想法就在魏萍心里打转,但得到的回复总是那句“等走不动了再说”。

一次,她与姐姐魏红、妹妹魏霞结伴到新疆,目的就是把爹娘“劝”回山东。然而,当她们走进萨尔布拉克,看到施工队在维修老土屋、挖井、安装太阳能电源,还有一些记者在采访父母……

刘京好高兴地告诉她们:“你们的老爸上电视、报纸啦!”

魏德友则笑着说:“俺这辈子活得太值了,咱得感谢党和政府啊!”

“看来,计划又要泡汤了。”魏萍心想。但是,她还是不愿放弃:“孙子们可都盼望你们回老家呢。你俩年纪这么大了,该回去好好享享清福了。”

老两口倔得很。“俺们还走得动,身体还硬朗,你们把日子过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顺。”魏德友说。刘京好接腔:“俺们在这待了几十年,习惯了,去哪都不踏实。”

从前是“等走不动了再说”,如今是“去哪儿都不踏实”。魏萍想,这次真的是无望了。

后来,魏萍“守边防”、照顾父母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支持。她辞去老家的工作,回到熟悉的萨尔布拉克草原,成为一名护边员。当时,魏德友拿出自己的“四件宝”: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军用水壶、一台收音机、一个用了30多年的望远镜和一支开裂的羊鞭,交到魏萍手上。

这个老式望远镜,是魏德友的“宝贝疙瘩”。过去,魏萍兄妹几个连碰都不敢碰一下。而今,陪伴魏德友多年的宝贝,已经成为魏萍最亲密的“战友”。

“把这段边境线守好,不要考虑个人得失。”这是魏德友朴素的叮嘱。

“家住路尽头,屋在国界旁,种地是站岗,放牧为巡边”,成为魏萍的日常。

每天早上,两位老人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升国旗。这个习惯他们保持了数十年。刘京好拽紧绳索,魏德友奋力挥动右臂,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迎风展开。伴随国歌响起,五星红旗缓缓升起。魏萍跟在二老身后,向国旗行注目礼。

每当看到鲜艳的国旗,一家人心中就会生出难言的自豪感。

“你去看看羊,吃口饭准备出门吧!”升完国旗,魏德友叮嘱魏萍早点出门。

“放心吧,我都接过您的鞭子好几年啦。倒是你们,在家要注意点,别太累了。”魏萍一边吃早饭,一边叮嘱。

戈壁滩的生活习惯与城市大不相同。刚回来时,魏萍有些不适应,“我第一次巡边回来,脚疼得不敢着地,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慢慢地,魏萍练就了一双“铁脚板”。在父亲的指导和额敏河边防连官兵的帮助下,她学会了如何在草原上判断方向及天气情况,也能准确研判分析边情,逐渐成为一名“边防通”。

巡边时有险情发生。最让魏萍难忘的是有一年寒冬,她穿着厚重的大衣巡边,不小心跌进了路边一处近2米深的雪坑。此时,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她身上的衣服很快结了一层冰。万幸,额敏河边防连官兵路过时发现了她。那天,魏萍的身体差点被冻僵,但军人出身的她还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巡完了全程。

魏德友也常常和魏萍一起放牧,教她认识路边的一草一木。魏德友不善言辞,对魏萍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既然来了就好好干,时刻提高警惕,再艰苦也要坚持。”

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环绕的戈壁滩,格外醒目。“不管走多远,看到五星红旗就能找到家了!”魏萍每次到家前,远远地就能看到父亲魏德友已等在家门口。

“爸,跟您说了,不用等我。现在天凉了,感冒怎么办?”魏萍说。看着女儿关切的样子,魏德友默不作声地笑了笑。

回到萨尔布拉克草原这些年,升国旗、清理羊圈、放牧巡边……魏萍渐渐习惯了这种生活。

萨尔布拉克草原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夏天蚊虫多,魏萍每次都要穿着长袖出门,一天下来衣服要反复被汗水打湿好几回。即便这样,蚊虫仍然会将她身上咬得又红又肿。冬天,遇到暴风雪天气,草原上完全分不清方向,她只能拼命往前走。

萨尔布拉克草原的风一刮就是十天半月,遇上大风能把人刮倒,口鼻里全是沙尘。有段时间,魏德友和刘京好外出参加活动,只剩魏萍独自赶着一群羊来回。孤独和害怕涌上心头,她便用父亲的话给自己打气:“心中有念想,前行有信心!”

近7年的守边时光漫长又短暂。在这片荒芜而寂静的草原上,魏萍学会了骑摩托车、开皮卡车……脚下的每一寸草地、远山的每一道腰线,都深深刻在了她的心里。

每次路过173号界碑时,魏萍总会细心地将界碑擦拭一遍。时间久了,界碑在她心中有了温度。

“父亲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为国守边防。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我体会到了他的艰辛,也体会到了戍边的重要性。”魏萍说。

良好的家风就是无声的教诲。那年,魏萍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儿子也送到新疆一所寄宿学校,丈夫暂时留在山东照顾老人。

夜幕降临,月亮爬上山头,银辉遍洒萨尔布拉克草原。这天,魏萍赶着羊群归来,一进家门,饭菜的香气扑面而来。客厅里,白菜萝卜肉馅饺子已包好;厨房里,萝卜丸子已炸好出锅。“这可是老爷子喜欢吃的。”魏萍话音还没落,儿子伊彦旭就抓起丸子尝鲜,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魏萍还记得,儿子刚来时,看什么都新鲜,逗羊又逗鸡。现在,他已经成了家里的得力干将,给四五十公斤的羊打针都靠他,连胳膊被羊角划了大口子都没喊疼。

魏萍记得,小时候父母守防,兄妹几个都是大的带小的。放假后,他们就手牵手徒步从团场寄宿学校走回十几公里外的家,她还曾被寄养在父亲的战友家。那时,她心里挺埋怨父亲的。长大后,魏萍渐渐理解了父母。他们坚守在萨尔布拉克草原,是守着初心、守着他们热爱的土地。于是,她也回来了。

“快7年了,我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我要像父亲那样,用心守护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魏萍说。

(来源:解放军报  董蓝琳 王宁

相关新闻
罗马尼亚总统:俄乌战火“离我们只有800米”

据法新社9月5日报道,在俄罗斯无人机于多瑙河坠毁的第二天,罗马尼亚总统5日表示,旨在针对乌克兰的打击距离罗马尼亚的边境线“非常之近”。 报道称,罗马尼亚总统克劳斯·约翰尼斯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记录到了距离我们边境800米的一些袭击。这是很近了,非常之近。” ...

这波温暖很给力!海拔4500米驻训点的年货到了

近日 驻守在海拔4500米的 边防战士 收到了新年年货! 年货里有零食、特产 这波温暖很给力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官兵 常年驻守在 海拔4500米的点位上 那里高寒缺氧 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春节前,团里派出慰问组 为驻守在驻训点的官兵送来年货 官兵喜欢吃的零食 各个地方的特产…… 都安...

黑龙江密山又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日前,黑龙江省鸡西边境管理支队密山边境管理大队二人班边境派出所民警在密山市二人班乡边疆村一组临近的边境线巡逻过程中,发现辖区内的一块大豆地里有类似虎爪印的大型动物足迹。经专家鉴定,确认为成年野生东北虎足迹。 密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

他回到了奋斗一生的边境线上 缉毒英雄蔡晓东烈士安葬仪式昨举行

2022年3月30日,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勐龙烈士陵园内,“人民英雄纪念塔”七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肃穆的横幅、洁白的鲜花格外显眼,一排排解放军官兵和公安干警身着制服,整齐列队,庄严肃立。缉毒英雄蔡晓东安葬在他最熟悉的边境线上。 30日15时,安葬仪式开始,礼兵托举着盖有国旗的...

站在祖国万里边关,我守护我见证——过去·现在·未来

海拔4600多米,西藏军区标沙拉错哨点官兵踏雪巡逻。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站在边关处处透着春意的土地上,用这两句诗来描述边防新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说到山苍苍雪茫茫的边关,我们立即想到的就是地理标志上的漫长距离。但是,一则则来自边关的新闻,犹春野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