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装着一片海
■解放军报记者 许 敏 通讯员 李 芮
踏上军舰舷梯,王世纪感觉脚下有点飘。
当海军27年,一级军士长王世纪第一次站在了军舰的甲板上。
和所有水兵一样,他也想搭乘军舰在海上驰骋。但此前的27年,他一直和汽车打交道。
军舰只是靠泊在码头,他依然激动。极目远眺,海在军舰的另一边伸展开来,波纹细碎、光点浮动,一直铺向天际。
眼前的一切,让王世纪想起刚入伍时的情形。那时,他满心都是“上舰”的愿望,不料成了一名远离大海的汽车兵。
好在,部队的火热氛围很快感染了他。下连后,班长和他谈了一次心:“虽然是汽车兵,但只要心里装着一片海,就一定能干出波澜壮阔的业绩。”这句话,王世纪一直记在心里。
“怎样才算心里装着一片海?”
班长笑着回答:“能力素质先跟上我、超越我。”
特种驾驶,实现准确漂移有难度,王世纪和这个难题杠上了。苦练加巧练,终于有了收获——引擎声响起,他驾驶自重5吨多的运输车,一个漂移,稳稳停在距离路肩10厘米处。执行过几次任务后,王世纪才真正领悟到班长那句话的深意——只有本领过硬才能不辱使命。
王世纪强烈感受到“海”的波澜壮阔,是在那一次阅兵中。长安街上,海军舰空导弹方队运输车稳稳驶过天安门前。阅兵村里,紧盯着屏幕的王世纪,那颗心随着运输车组成的蓝色迷彩“波浪”一起跃动。外人不知道,剑指长空的导弹方队,有着王世纪的付出——凭借过硬技术,上级赋予了他把导弹吊装上运输车的任务。
那次,距离春节还有3天,天降大雪,紧急驰援灾区的运输任务突如其来。
带领车队出发时,他的妻子正抱着孩子坐在火车上。如果没有这次任务,3小时后他将见到自己还未曾谋面的孩子。
出发前,他愧疚地拨通了妻子电话:“我要外出一趟,下了车注意安全……”
冰雪路面让载重行驶的车队险象环生,到了目的地,一路紧绷的神经才有所放松。
“被选择是一种信任与荣耀。”回来后,他这样对战友说。
一转眼,距离登舰又过去了一段时间,王世纪更加忙碌。他时常会想起那片海。他知道,在那片海的深处,有他和更多战友的使命与任务,需要不懈努力、加速奔跑。
这时,他觉得,心里已经有了一片海。
让“热爱牌”发动机马力十足
■解放军报记者 许 敏 通讯员 李 芮
海军某训练大队开展山路驾驶科目训练。袁得军摄
王世纪(左一)在教练场开展车辆排故保养实车教学。唐家起摄
学兵结业,已返回各自单位。按说,海军某训练大队教员、一级军士长王世纪该松口气了。结果,他更忙了。
上午,王世纪带着教学骨干来到训练场,展开特种车辆驾驶训练。8辆运输车快速驶来,进行“S”形穿插,后车车头几乎顶住前车尾部……“给人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刚好利用这段时间,提升一下教学骨干自身的驾驶技术。”王世纪说。
下午就是年终训练考核。挥汗如雨之后,王世纪又将一个“优秀”收入囊中。
“眼里有干不完的活,身上有使不完的劲。”这是该大队某队教研室王主任对王世纪的印象。20多年来,这一印象已深深刻在王主任和其他战友的心里。言及此,王世纪笑了,他说:“我这台‘发动机’是‘热爱牌’的,永远马力十足。”
热爱,就是“把每件事干到极致”
20多年前那个晴朗的冬日,王世纪应征入伍。
军旅的初体验,让王世纪振奋不已。“我喜欢这里,要一直干下去!”
王世纪不知道,这种朴素而纯粹的热爱,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加浓厚,进而让他“把每件事干到极致”。
王世纪个子高,体能又好,新兵连时一直是排头兵。被问及今后的想法时,他的回答毫不迟疑:“我要跟专业最厉害的班长!”
王世纪如愿以偿。“最厉害”的班长不仅在驾驶技术上精益求精,讲课施教的方法也很灵活。
“单双边桥”科目,老班长边说边示范:“这个科目看着挺难,其实有一定技巧,就是找好基准线,然后一直向前平移。”
这句话让王世纪咂摸出了另一种味道:当个好兵,何尝不是这样?从此,老班长成了他成长的“基准线”。
这种“平移”似乎一直没停——从开小车到开运输车,再到开客车、吊车,在“把每件事干到极致”中,他一直向前——入党、当班长、选晋军士。
那一年,单位修缮营房,需要把一根天线从房顶的洞口吊装进室内,与室内的底座对接,可洞口只有一个成年人的巴掌大。王世纪坐进了驾驶室,缓踩踏板,轻推操作杆……吊车的吊臂像灵巧的手指,稳稳勾着天线送入房顶的洞口,与底座成功对接。
“专注于眼前每一米。”靠着这一点,“什么车都能开”的王世纪成为该单位一名教员。
时代在挑选人,也在淘汰人。军队改革的大潮,一次次把走与留的课题摆在官兵面前。每一次,王世纪都留了下来。“有没有想过也可能离开部队?”听到记者的问话,王世纪眼神澄澈:“干好事就行了,其他没想那么多。”
“车辆储气筒出现问题,他用一根小棍一捣鼓,车就能继续开。”“所有教学科目他都能教,大项任务他几乎全上过……”听着战友对王世纪的介绍,记者心中敬意油然而生。
训练场上,记者再次见到王世纪。他身后十几米处,一名学兵正驾车经过。没有回头,他就对身旁另一名教练班长说:“后面这辆车换挡早了,讲评时给学兵提醒一下。”
热爱,让人“道远不阻,敢越山川”
“他哪怕什么都不做,只要站在那里,就能让人心安!”采访中,一名学兵这样说。
听到众多类似的评价,王世纪语气平静:“我就是一个兵,只不过比大家琢磨得多些。”
对这些年自己的进步,王世纪将原因归结为两个字——热爱。而热爱,让人“道远不阻,敢越山川”。
那一年,上级突然下达紧急吊运任务。当时,会操作吊车的人都在外执行任务,远水解不了近渴。
踌躇之际,营长看到了人群中的王世纪:“这车你开得了吗?”
“能!”王世纪回答。但营长心里没底:王世纪这种车开得少,他能完成任务吗?
吊装用时4个多小时。王世纪越操作越熟练,营长悬着的心落了地。
完成任务的王世纪很开心,原因是“摸到了平时很少摸到的吊车,琢磨通了操作方法”。别人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他曾仔细留意过老班长的操作。
“越是有难度,我就越有动力。”面对新事物,王世纪总有一股一探究竟的激情。
那年隆冬,单位将正在休假的王世纪召回,让他带领满载物资的车队紧急赶往灾区。路途遥远,加上落雪成冰,路况复杂,车队行驶险象环生。
途中,王世纪多次下车了解冰面情况,据此不断调整车速,终于找到了路况与车速的最佳契合点,带领车队安全抵达灾区。
回到单位后,他第一时间复盘行车过程,总结冰雪路面驾驶技巧并分享给战友。
这种“障碍翻越”,王世纪已习惯成自然。新型特种车辆刚列装,王世纪弄不懂就不罢休;回家休假,遇上朋友新买的大型运输车,他边请教边琢磨;外出比武,他用心记下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
王主任还记得那一天。他刚想上床休息,王世纪敲开他的门,提出组织车辆特种驾驶示范队的构想。
“教学工作也应该向战而行。”王主任至今记得王世纪说话时的那种激动,“部队是要打仗的,车辆特种驾驶训练能让驾驶员有效应对战场上的复杂情况,应该早做准备。”
这一想法得到上上下下一致认可。很快,示范队组成,一个个对接战场的科目在王世纪牵头下练得有声有色。
热爱,就努力去成就更多的“我”
“站立行走,动作仍像新兵一样一板一眼。”“语速适中、语调平和,讲话讲课思路清晰。”“工作中,喜欢琢磨且一丝不苟。生活中成熟稳重像邻家大哥,有亲和力……”
问起“和王世纪相处是一种什么体验”,学兵们有很多话要说。
“听王教员的课,心里没有太大负担。”学兵万磊对记者说,先前的培训中,有的教员常用学兵在训练场上出现的问题作为例子,虽然是就事论事,但在学兵心里,压力很大。“王教员不同,举的例子绝大多数是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他根本不怕露糗,让人倍感亲切,也更容易入脑入心。”
“一次在冰雪路面上开车,一个转向后,车辆打滑开始‘之’字形漂移,对面来车都停住了……那一刻,我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安全驾驶课上,王世纪分享自己这段经历。
王世纪轻拍胸口似乎心有余悸,让学兵们仿佛身临其境,也把相关知识点牢记于心。
“我喜欢往年轻人堆中扎,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特点后,备课授课才更对他们胃口。”王世纪说。
一次,上级配发了年轻战士喜爱的点唱机。大家没想到,不久后,王世纪也成了众多“歌者”中的一员。
歌声共振,学兵们对王世纪也有了更多了解。
“王教员带我们只有几个月,但这几个月里,他恨不得把自己会的都教给大家。”学兵黄猛告诉记者,这不是一个人的感觉,而是大家的共同感觉。
渐渐地,小到家长里短,大到进退走留,这些事,不少年轻人都愿意听一听王世纪的意见。
战士刘亚鹏服役期将满,因为家庭原因,一度动了离开部队的念头。
他来找王世纪,王世纪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帮他分析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一番谈话后,刘亚鹏解开了心里的疙瘩。如今的他,已成长为分队长。
“我见过王世纪发火。”王主任记得那是一个夏日午后,原因是学兵上课所需的器材没有保障到位。课后,王世纪又找到被批评的带队骨干谈心,这名骨干说:“王教员的批评,是为了我好。我认!”
“什么时候能达到王教员的水平就好了!”随着彼此了解的增多,很多学兵从王世纪的经历中找到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开始将王世纪当作“基准线”。
闻知此事,王世纪很开心:“大家都能超过我,才能证明我这教员当得不错”。
热爱,向着“大海的方向”继续追梦
那辆车,还停放在营区车库的角落里。王世纪闭着眼就能说出车内的情形。驾驶室里,放着他手工做的杂物盒。
那辆车已经“退休”封存,成为他记忆的一部分。在那辆车上打过的每一圈方向,都记录着他的青春和奋斗。
昼夜交错、四季更迭,王世纪已在这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这里,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营区,在他心中是立体的。哪些路面下有管道,哪个地方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王世纪了然于胸。
王世纪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已经成为这个营区的一部分。
看到有人行车时单手握方向盘,就一定会在讲评中强调养成良好习惯;车场日保养车辆,总会过去盯着;战友的体能有所下降,会主动靠上去拉一把……
课堂上,他探索的步子也越迈越大。这些年,他主动对接部队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教学方向从通用驾驶技能培训,一步步转向与实战应用紧密结合;面向未来战场,他坚持教深一层,针对性越来越强;借着外出交流机会,他一次次为其他单位传经送宝……
每天的付出,看似轻巧得像蝴蝶振一振翅膀,只有在后来,才看得出这种“振翅”的能量。
从教多年,王世纪带出的一茬茬学兵,已遍布大江南北的各个海军点位,很多人已成为骨干。
训练场上,王世纪仍会时不时随着学兵驾驶车辆的移动跑上几步。这让记者突然想到了他讲的往事——小时候,他们村有一辆别的村没有的解放牌卡车。卡车起步时,王世纪总喜欢和小伙伴们追着车跑……
如今,20多年过去了,营区里的王世纪似乎还是那个追风少年。只不过,他追寻的已是大海的方向。
“被部队需要,是我最大的荣耀。只要部队需要,我就一直坚持干下去。”王世纪说。
擦亮“老兵”和“好兵”的铭牌
■耿 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级军士作为基层部队建设的“顶梁柱”,军龄长、经验多,在打赢未来战争中作用举足轻重。进入新时代,必须准确把握高级军士角色定位,让“老兵”不断丰富“好兵”内涵,在练兵备战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高级军士都曾经历过“千锤百炼”。兵的定位,决定了高级军士必须时刻紧盯能打仗、打胜仗,以更高标准开展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好荣誉与进取的关系,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而要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根据战场需求攀登新高峰、争取新荣誉,在提升战斗力贡献率中继续擦亮“老兵”和“好兵”的铭牌。
经验丰富是高级军士的长处和部队的财富。经过几十年磨砺,高级军士在一些方面已经“站在前人肩膀上”。这个阶段用其所长,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相关领域的“无人区”,挺进其所在领域的“新蓝海”,更容易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实现部队战斗力建设的跃升,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保持兵之初的劲头,是高级军士有所成就的“来路”。继续保持兵之初的劲头,能让高级军士持续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及对战友的凝聚力,从而辐射带动更多官兵向自己看齐,使部队战斗力建设提质增效。
部队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的基础在士兵,士兵的中坚在军士。高级军士作为军士队伍的“金字塔尖”梯队,更应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另一方面则要强调“自律者远”,引导他们强化自我要求,在追求卓越过程中,奠定迎接更多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坚实基础。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