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军营观察丨一本勤务保障队“青春相册”(5)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再平凡的岗位也会闪光

■高德政

青春是什么样子?翻开东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队“青春相册”,官兵们的成长故事,被浓缩在一幅幅照片里。这些记忆,如同浪花一样清晰涌现。

与舰船的合影,是上等兵张正最珍视的一张照片。吹过清晨码头的海风,见过夜晚军港的潮汐……但他从来不知道“头枕着波涛”是什么感觉。他曾无数次问自己:“当海军不上舰,算真正的海军吗?”

一次,张正监测出舰船某设备润滑油指标有误差。“不能让舰船带着故障出海!”张正立即带人对润滑油进行更换,确保舰船如期出航。伴着阵阵汽笛声响起,望着舰船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这张只留下自己背影的照片,张正给它起名“守望”——守的是军港码头,望的是远海深蓝。

作为海军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务保障队专业种类涵盖多个领域。虽然大多数人不能随舰船出海,但岗位平凡、工作琐碎不代表简单,保障力也是战斗力。

与张正一样,中士杨宗华也从未随舰船执行任务,一直从事着幕后保障工作。刚入伍时,杨宗华专业基础薄弱,但他坚持每天背记装备监测理论知识,一有机会就向老兵请教,主动请缨参与监测任务,不放过任何学习实践机会……这些努力,让杨宗华在入伍第三年就取得了装备监测中级证书。

听着杨宗华的讲述,那些珍藏在“青春相册”里的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不是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在热爱中坚守,在一桩桩“小事”中找到自我价值、认清成长方向。

一转眼,我来勤务保障队已经5年了。这5年,官兵们一起奋斗、一起追梦、一起成长。性格内向的二级上士徐伟参加上级组织的演讲比赛,通过自我加压、反复练习,最终摘得桂冠;中士王达认真学背理论、练操作,在上级组织的监测专业比武中,取得个人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下士邹辉先后在文书、炊事员、给养员等多个岗位历练,成长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全队官兵一起自导自演的微视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媒体发表……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再平凡的岗位也会闪光,未来有无限可能。

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坚守的样子、冲锋的样子,就是这群勤务保障兵的样子,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样子。

(来源:解放军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相关新闻
军营观察丨写在大海深处的绿色答卷

生态环境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话题。一直以来,人民海军官兵赓续爱岛爱海洋的优良传统,在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的同时,致力于海洋、岛礁生态环境保护。 海军勤务学院科研团队研发的“零碳营房”项目和新型海水淡化装置,改善了官兵的生活环境,不仅为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撑,还为实...

军营观察丨支部建在连上,更要强在连上

1927年,毛主席领导的“三湾改编”,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人民军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高度重视,一以贯之强调“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对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职责功能、发力重点、队伍建设等方面作...

军营观察丨一名指导员的教育课创新尝试

一名指导员的教育课创新尝试 ■曹达功 谌睿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马振 王钰凯 深夜,第76集团军某旅七连连长检查完第三哨,发现易指导员房间的门缝还透着光亮。他敲了敲门,走了进去。 每次上教育课前一晚,易指导员的房间都会有些乱。墙上挂着一块白板,上面画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

军营观察丨一朵“浪花”的逐梦之旅

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张元虎 摄   2023年10月10日,海军淄博舰机电部门柴油机兵张科奇正在机舱检查装备。叶宇骏 摄 深夜,亚丁湾某海域,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指挥舰淄博舰正在执行护航任务。 向下,再向下。沿着舷梯爬进柴油机舱,机电部门柴油机兵...

军营观察丨一支舰艇部队的“数据远航”

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组织舰艇编队奔赴某海域开展实战化训练。王泽洲 摄 一仗一更新,时时保鲜作战数据 每当舰艇演训归来,便是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数据分析技师们最繁忙的时刻。 作为数据分析技师,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采集支队各舰每一次出海训练带回来的各类数据,并及时对这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