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平凡的岗位也会闪光
■高德政
青春是什么样子?翻开东部战区海军某勤务保障队“青春相册”,官兵们的成长故事,被浓缩在一幅幅照片里。这些记忆,如同浪花一样清晰涌现。
与舰船的合影,是上等兵张正最珍视的一张照片。吹过清晨码头的海风,见过夜晚军港的潮汐……但他从来不知道“头枕着波涛”是什么感觉。他曾无数次问自己:“当海军不上舰,算真正的海军吗?”
一次,张正监测出舰船某设备润滑油指标有误差。“不能让舰船带着故障出海!”张正立即带人对润滑油进行更换,确保舰船如期出航。伴着阵阵汽笛声响起,望着舰船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这张只留下自己背影的照片,张正给它起名“守望”——守的是军港码头,望的是远海深蓝。
作为海军保障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务保障队专业种类涵盖多个领域。虽然大多数人不能随舰船出海,但岗位平凡、工作琐碎不代表简单,保障力也是战斗力。
与张正一样,中士杨宗华也从未随舰船执行任务,一直从事着幕后保障工作。刚入伍时,杨宗华专业基础薄弱,但他坚持每天背记装备监测理论知识,一有机会就向老兵请教,主动请缨参与监测任务,不放过任何学习实践机会……这些努力,让杨宗华在入伍第三年就取得了装备监测中级证书。
听着杨宗华的讲述,那些珍藏在“青春相册”里的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不是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根,在热爱中坚守,在一桩桩“小事”中找到自我价值、认清成长方向。
一转眼,我来勤务保障队已经5年了。这5年,官兵们一起奋斗、一起追梦、一起成长。性格内向的二级上士徐伟参加上级组织的演讲比赛,通过自我加压、反复练习,最终摘得桂冠;中士王达认真学背理论、练操作,在上级组织的监测专业比武中,取得个人单项第二名的好成绩;下士邹辉先后在文书、炊事员、给养员等多个岗位历练,成长为“一专多能”型人才;全队官兵一起自导自演的微视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媒体发表……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再平凡的岗位也会闪光,未来有无限可能。
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坚守的样子、冲锋的样子,就是这群勤务保障兵的样子,就是新时代青年的样子。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