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冬储冬备,是西部和北部边防部队每年入冬前,最重要的“保障战役”。
眼下各地秋叶泛黄,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很难想象极寒地区的过冬之难。以驻守大兴安岭深处的北部战区陆军伊木河边防连为例:大雪封山7个月,一场雪能下七八天,运输车进出不便,连队与外界沟通仅凭一部军线电话,巡逻寒风浸骨、冒雪前行……
冬储冬备之难,难在哪?伊木河边防连驾驶员、中士孙福义认为,首先是路。路通了,物资运输不受天气影响,官兵对物资、通信、物流等需求就兜住了底。
今天,边防部队的冬储冬备保障正变得越来越好。在该连训练骨干看来,科技携行装具的配发,让战友巡逻无惧风雪,执勤效率更高。在连队司务长眼里,数字菜窖储存能力不断提升,4G网络告别“孤岛”,新型锅炉供暖不停,光伏供能让“断电”成为记忆……
走进伊木河边防连,我们看到,餐桌上只有土豆、白菜、萝卜“老三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阵阵“暖流”正在驱散着北纬53°的严寒。
今天起,《中国边关》专版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边防部队冬储冬备新景观。
官兵徒步巡逻。穆林 摄
林海深处的边防路。
运输提速让梦想提速
95公里林路,记录驾驶员的荣耀,也见证边防建设的发展
车窗外雪花飘落,给视线蒙上一层薄雾。霜降时节,伊木河迎来第一场雪。这趟任务归营后,北部战区陆军某旅伊木河边防连驾驶员、中士孙福义的运输任务也将告一段落。
入秋以来,孙福义和战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前往旅部拉运物资,为连队运输储备过冬物资。在路上,是孙福义每年入冬前的常态。
伊木河位于大兴安岭林海深处,每年10月下雪,封山期长达7个月。通往边防连的公路只有一条,从莫尔道嘎镇出发,半天时间行驶至“95站点”休息;再继续行驶95公里穿越无人区,当天夜里才能抵达连队。
2016年,孙福义下连到了伊木河,他已经记不清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多少趟,那些惊心动魄的记忆却清晰如昨——64公里处有个急转弯,冲出去就是百米深渊;48公里处有段“冰包”,高出地面十几厘米,路的一侧就是悬崖……
这些复杂路段,被驾驶员私下里称之为“擂台”:“谁能够平稳地通过,谁就拥有了真正的荣耀。”入伍多年,这条路刻进了孙福义的脑海,他也成为旅队驾驶技术数一数二的驾驶员。
“如今保障力量多了,路也好走了。”孙福义说,从旅队到连队、连队到哨所的路,全部完成硬化;针对路上“冰包”等情况,旅队协调工程机械在道旁挖排水沟,上级还为连队加配工程机械,方便他们解决道路通行难题。
新型汽车配发连队,给孙福义等老驾驶员带来了新的驾驶体验。
“过去连队常用的除雪工具‘马爬犁’,如今已退出历史舞台。”有着“军营创客”之称的二级上士黄勇告诉记者,他设计了一种“车载倒挂除雪器”,把自制“三角架”倒挂在汽车后面,汽车缓慢驶过,积雪就被清扫至道路两侧。
几年前,包括伊木河在内的北疆一线边防连,给养保障开始向社会化保障全面转型。孙福义和黄勇等驾驶员肩上的运输任务减轻不少。但因季节和天气造成的运输难题,仍时不时困扰着伊木河连队官兵。
那年入冬前,战士吴阳的女朋友,从家乡邮寄了一箱水果到连队。那段时间突遭寒流提前来袭,连队减少了出车频次。后来,当黄勇从“95站点”取到水果时,水果已经变成了“干果”。
如今,边防物流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去年冬天,上等兵李志强生日临近,他的班长、一级上士王军星悄悄为他准备了一个“惊喜”——仅仅两天时间,地方物流车就开进了连队,将蛋糕送到王军星手上。
官兵们策划的生日会越来越“准时”,网上购物隔天能收货,雪天往返连队和车站之间接送探亲军嫂……在伊木河边防连,这些都已变为现实。
从过去的以月为周期,到如今的每日可派送,随着边防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提升,保障力量的增多,更多“冬日订单”快马加鞭地“飞”向连队,满足官兵多元保障要求。
官兵的幸福体验也变得更真切,更加“活色生香”:水果塔切片留住了原色,蛋糕吃起来软糯可口;以往运输途中必“打蔫”的青菜,如今搬进厨房时仍顶着一头青翠的“秀发”;秋葵等时尚蔬菜也被端上了饭桌,大家直言,运输提速让梦想提速……
莫尔道嘎到伊木河也于2021年正式通邮,连队物流迟滞的“最后一公里”被彻底打通。今年夏天,一名战士从山里采摘一捧鲜花,请邮递员带给家人。
家住县城的母亲,第二天就收到了儿子的爱心,高兴得合不拢嘴。
通往伊木河边防连的林间公路。穆林 摄
冬季训练执勤不松懈
室内训练强体能,新型装具成为不可或缺的“好伙伴”
“获得综合课目团体第一名的是伊木河边防连”“获得综合课目个人第一名的是伊木河边防连冯德刚”……
今年8月,两则好消息从旅队传回伊木河边防连,官兵们纷纷聚集在电话机前向参赛战友送上祝福。
如果将全旅条件艰苦的连队进行排名,伊木河边防连绝对是“N0.1”。但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战士,参加上级比武年年都能摘金夺银。
谈及成功经验,二级上士冯德刚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是英雄的连队,肯定要拿出最高标准和要求,即使在漫长的冬天,训练执勤也不松懈。”
时光回溯到几年前的那个初冬,冯德刚膝盖半月板受伤,严寒条件下的室外训练无法开展,但一想起翌年开春的比武,他的内心就很焦虑。
连队冬季训练场滴水成冰,官兵户外训练,眉毛和睫毛上不一会儿就结满冰霜;运动过后,贴身衣物被汗水浸湿,停下来后很容易着凉。在连长的鼓励下,冯德刚开始尝试带领战友开展室内训练,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材得到充分利用,还摸索出一套“冬季训练法”。
第二年冬天上级配发了跑步机,遇上暴风雪天气,官兵足不出户也能完成长跑训练,只是“供不应求”的跑步机常会导致排队时间过长。
又一年春天到来了,连队在上级支持下建起了室内训练场,一次性添置了5台跑步机、6台动感单车。连队专门开设了室内训练课,根据时间和强度,精准测算训练模式。
如今每年过冬前夕,上级都会为连队补充、维修各类器械。天气好的日子里,连队会组织橄榄球、足球、飞盘、冰壶、滑雪等冬季特色活动,让连队冬季活动更多样、更有趣。
连队冬季执勤任务繁重,官兵每天都要到指定点位巡逻,其间还要穿插进行若干小时的训练,根据当前形势安排相应的任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更好完成执勤训练任务,上级确定伊木河边防连为新型冬季巡逻装具试穿试用单位,官兵们率先穿上了新式保暖衣、棉服、大衣,还有前期配发的“新型冬季伪装衣”,抵御冬季的严寒有了更加“托底”的装具。今年入秋以来,连队根据个人物资个人保管、公用物资装备分类放置的规定,完成了冬季巡逻装备的预储预存。
列兵邹龙辉今年初刚参与巡逻,每次执勤,巡逻队都要沿着结冰的额尔古纳河前行。班长告诉他,以往冰上巡逻,一旦遇上冰面塌陷,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邹龙辉和战友穿戴新型巡逻装备执勤,部分装具具备电发热功能,保暖性明显改善。需要徒步巡逻时,新型装具也有效减重减阻,提升行进时的稳定性。
邹龙辉说,连队配发的巡逻车辆装有绞盘,即使不慎掉到冰窟里也能完成自救。在潜伏侦察时,他们轮流回车内取暖,可连续战斗的“待机”时间明显增长。
官兵室内训练。
夜间学习有了保障
光伏发电扩能,用电更加稳定,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时针指向晚上10点,学习室的灯光依旧亮着。
列兵隽宇航大学毕业后走进军营,分配到伊木河边防连,连队唯一困扰这位大学生士兵的就是用电问题。
来到边防不是躺着立功,更不能放弃学习。深入了解相关政策后,隽宇航开始准备大学生士兵提干考试。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列入了他的日程规划。
但是学习室的灯光常常“不给力”,有时每隔十几分钟就会断电,再隔几分钟又来电,就这样通电又断电,像是在考验人的耐性。
以往连队用电供暖全靠自身保障,上级为连队安装了光伏发电太阳能板,但是遭遇冬季恶劣天气,电量储存不够当天使用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今年入秋,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连队升级光伏发电系统,增设新的太阳能板,进行供电储能升级,储电量大幅提升。
连队有了长明电,越来越多的战友加入学习队伍,隽宇航感慨道:“光伏发电扩能后,用电更加稳定,学习时间有所延长,效率也比之前有了大幅提高,备考更有信心了!”
如今,除了用电,官兵时刻能感受到保障能力提升带来的生活便利——2017年,连队接通4G网络告别信息“孤岛”;今年又更换新式锅炉满足不间断供暖需求。
前两年,二级上士王宪金经常听到战友们的抱怨声:“昨天半夜暖气又变凉了,我们住在一楼都被冻醒了。”爱钻研的王宪金决定找出其中症结。仔细了解后,他发现,停电往往会导致水循环动力不足,一楼就会温度较低。为此,住一楼的战士们往往都是穿着绒衣睡觉。
“今年不一样了,我们更新了新式锅炉,能够完成燃料的自动上料,再加上电力供应充足,水循环问题迎刃而解。”王宪金自豪地说,以后战友们再也不用担心晚上降温,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
改变最多的,还是连队冬季餐桌。走进新型数字菜窖,米面粮油、鸡鸭鱼肉、瓜果蔬菜……种类多样的主副食品,整齐码放在货物柜上。
细看发现,菜窖内部还有“玄机”:加装聚苯板隔离和除湿设备,保持菜窖温湿度相对稳定;检修完善通风设施,保证菜窖空气质量;科学定位蔬菜位置,根据蔬菜保鲜期,每样蔬菜每个位置都印制有“名片”,提高储菜效益。
二级上士、司务长黄雪伟告诉记者,菜窖储存能力不断提升。每个月,炊事班都会根据官兵们提出的餐饮需求精准订制食材,科学制作食谱,保障到“胃”,保证战友上了训练场个个有劲头、人人有“动力”。
每到节假日,炊事班还会根据大家意愿安排会餐,吃家乡菜、吃暖心菜,如今在连队早已成为寻常事。
连队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穆林 摄
连队的新型菜窖。穆林 摄
正在“军营唱吧”欢唱的战士。穆林 摄
四季来队不再是奢望
冬季探亲,温暖就在触手可及处
对二级上士黄勇和妻子张彦珍而言,从河南老家到伊木河边防连的路,变得不再那么遥远。
2020年11月,新婚不久的张彦珍决定到黄勇驻守的地方看看。她先后乘高铁、飞机、大巴、部队车辆……几经辗转,又在莫尔道嘎镇住了一周,才见到了自己的爱人。
在呼和浩特转机时,她明显感觉到北疆的寒冷,经由额尔古纳河的冰道继续北上,颠簸的公路让她感到不适。
对张彦珍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漫长的旅途:“我第一次出门来到这么远的地方,见到他之前觉得满肚子委屈,一见面,眼泪就止不住了……”
住进家属房,张彦珍一进门就看到桌上摆着一盒新鲜草莓,那是她最爱吃的水果。后来她才知道,这是黄勇专门托外出的班长带回来的。
黄勇业余时间喜欢雕刻,还擅长书法绘画。一天,他把一份礼物送给张彦珍,那是一幅油墨画——画中是营区周边的雪景,唯一与季节不符的是几朵盛开的鲜花。
“鲜花寓意着生机,代表着希望。”那个元旦,张彦珍选择在连队和官兵们一起迎接新年。休息时间,黄勇常常陪张彦珍到室内训练场打羽毛球,每到周末聚餐,她包的饺子格外受官兵们欢迎。
2022年春节,张彦珍再次来到伊木河边防连。这次探亲路上,中转只用了5天;住进了新装修的家属房,家属区内洗衣机、热水器、电视一应俱全;休闲空间也新增了“军营唱吧”,每周都能安排的电影放映,让她感受到别样温暖。
路,不再遥远;心,更加贴近。这个春节,黄勇再次发挥自己的才能,用捡拾的桦树皮制作了两幅画,其中一幅是张彦珍的肖像;知道她喜欢古风,还专门为她雕刻了一支木簪。
风雪边关,“暖流”涌动,爱意满满。说起这次探亲感受,张彦珍感慨不已:“冬季探亲,温暖就在触手可及处。”
二级上士黄勇(右)和战友在制作木雕。穆林 摄
(来源:解放军报 记者 任旭 刘敏 通讯员 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