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边防一线各类保障不断提质增效 看阿里边关新变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阿里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前往一线点位巡逻执勤。

10月中旬,内地层林尽染、风景宜人,西藏阿里已朔风凛冽、寒气逼人。身处雪域高原,官兵现在生活保障怎么样?带着这一问题,笔者走访了多个边防哨所,亲身体验阿里边关发生的变化。

观阿里之变,从路开始。阿里高原自然环境恶劣,防区点多线长,给保障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近年来,军地合力将一条条柏油路修到边防哨所。这些盘旋在雪山深处的道路,成为加强边防一线建设的重要保障线。

路通了,各项基础建设随之推进。军地积极为边关哨所官兵新建和翻建住房,改善官兵住宿条件;建立三级医疗救助体系,让一线卫勤从治疗向预防转变;推动网络进军营、电脑入班排,丰富官兵业余生活。此外,阿里军分区还为各哨所添置了净水设备,引进先进技术搭建温室大棚和集装箱“植物工厂”,不断提高伙食保障水平。

采用无土栽培技术的集装箱“植物工厂”,让边防官兵吃上绿色蔬菜。

吃好每顿饭,在边防部队已不是新鲜事。对第一次走上高原的官兵来说,最担心的是缺氧。笔者在海拔4700多米的某边防连看到,刚走下哨位的战士们进入微压氧舱进行休整。看了一会儿书,听了一会儿音乐,几名战士很快便进入梦乡。

“阳光大棚”内绿植遍布,环境清新,成为官兵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随着各级大力推进边防建设,阿里边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边防一线各类保障不断提质增效。官兵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忠诚守卫着祖国边关。

某边防连官兵在微压氧舱中吸氧。

(来源:解放军报   陈帅  旦增伦珠  刘晓东  摄影报道)

相关新闻
高原女兵离家闯昆仑,她们有了一个美丽的称谓"昆仑女神"

一 女兵,从来都是军营里的一道风景,更别说在边关、在高原了。 2018年春日的一个清晨,我在阿里军分区院子里散步,见几个女兵正在打扫营院卫生,便上前与一位戴眼镜的士官攀谈起来。 她叫田丹,是分区通信站综合台的班长。入伍前在新疆财经大学就读,大三时应征入伍。后又从部队考入军校,毕业时主动要求来到阿里。 为什么是主动要求?“因为当兵期间,曾随部队到康...

新疆军区首批走进边防一线的女兵,入列空中巡逻队!

有人问一位边防战士,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当兵? 因为祖国有2.2万公里陆地边防线、1.8万公里陆地海岸线、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洋,都需要有人守护。 有人赞叹边疆之美,有人感慨山川之巍,真正守在边关,才会深刻地体会到,这惊艳背后不平凡的磨砺。 走进边防,...

云南边防一线时隔10余年恢复民兵哨所 不配枪

本报讯 田元、记者严浩报道:“今日我当面公路往口岸方向驶过汽车12辆,其中满载大货车8辆,小面包车4辆,无异常情况!我上午对中越边境17号界碑进行了检视巡查,一切正常!”10月20日18时,在云南省绿春县牛托洛河村民兵哨所内,界务员杨劲勇通过电话向驻地连队报告了执勤情况。今年,在蒙自军分区所辖的400多公里边防线上,新设了15个民兵哨所,在消失了10多年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