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阻力”中奔跑
■杨心柳 郭晓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海 洋
“出发!”一场戴防毒面具跑步训练,在第79集团军某旅外训场展开。
一圈、两圈……在“呼吸阻力”影响下,几名新战士的脚步逐渐变慢,面具内的废气不断积累,头痛头晕、浑身无力等症状不断加重。
“在‘呼吸阻力’中奔跑,是防化兵的训练常态。”训练结束,现场组训的下士王如意向大家讲起训练要点,摘下面具的新战士,已是气喘吁吁。
对于防化兵来说,阻力,就像呼吸一样熟悉。
放眼这群战士的成长历程,困难与挫折,就如同呼吸时的阻力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么选择在“呼吸阻力”中奔跑,要么选择放弃。
王如意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戴防毒面具跑步时,那种呼吸不畅、头痛欲裂的感觉。
这种不适感,让他对训练产生了畏惧,也让他的兵之初染上一层灰色。
“别放弃,每次比上次多跑50米就行。”班长注意到了他的情绪,给他定了一个小目标。
奔跑的过程有多痛苦,坚持跑完的那一刻就有多痛快。
第一次戴防毒面具跑完既定目标后,王如意摘下面具,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向着夕阳扯着嗓子吼了一声,声音拖得很长。
那一刻,似乎有个念头在他精疲力竭的身体里扎根生长。“那是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感。”王如意说。
这种喜悦感,一步步推着他向前走,让他逐渐成长为连队的训练标兵。之后,他先后两次在旅专业比武中取得第一名,两次荣立三等功。
克服阻力,慢慢从训练时的要求,变成王如意军旅人生的箴言。每当工作、训练遇到挫折时,他总会反复回味奔跑中的那种痛感,或者直接拿起防毒面具站上跑道,在跑完步后的一声声嘶吼中,将胸中的烦闷抛向天际。
“来吧,再跑一会儿?”短暂休息后,王如意带着战友们,再次踏上了跑道。
落日余晖将人影拉得老长。王如意回头看向路的起点,突然发现大家已经跑出了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