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弥漫,能见度不足百米。云层仿佛一条棉被,几乎是盖在了跑道上。
座舱内,“王海大队”飞行员严毅恒手心已经微微发汗。
目视确认跑道,手动修正偏差,保持飞行姿态……严毅恒的大脑中高速回放着战机降落时的操作要点。然而,当战机穿出云层,留给他的时间只有几秒钟。
“就像是被人蒙着眼睛在降落。手拿开时,似乎地面已经贴在你的脸上。”回忆起改装时在飞行模拟器上降落的情景,严毅恒记忆犹新。
这是每一名“王海大队”飞行员驾驶歼-20战机搏击蓝天前,必须经受的考验。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王海大队(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70多年前,面对飞行时间上千小时、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飞行员,大队长王海和他的战友们不惧强敌,靠着敢打必胜的信念与敌空中激战80多次,创下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空战传奇。他所在的大队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
70多年过去了,如今新一代的“王海大队”飞行员们传承英雄血脉,续写着新的传奇。
2021年6月28日,这是“王海大队”最后一次实兵预演的日子。3天后,他们将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空中梯队飞行庆祝表演。
但天公不作美——机场上空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能见度一度不足1公里。
上还是不上?上,雷暴天气,特别是密集编队低空飞行,危险系数极高。不上,就会失去这珍贵的最后一次实兵演练机会。
“如果打仗遇到这样的天气,我们上不上?这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检验。‘王海大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队长杨俊成字字铿锵。
战机轰鸣,加速,拉杆,“王海大队”冒雨起飞。航路上黑云翻滚,云中的闪电不时映照在座舱盖和他们年轻的面庞上。
“王海大队”的飞行员们一边驾驶战机在云层缝隙间穿梭,一边为后续起飞的战友通报天气,硬是蹚出了一条安全通道,成功带领编队穿越危险气象,高标准完成预演任务。
英雄并非天生具备成为英雄的素质。对“王海大队”而言,关键时刻的底气,来自平时练就的过硬实力。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飞行员驾机准备起飞(2022年10月9日摄)。新华社发(王鸿飞 摄)
作为整建制列装歼-20战机的作战部队,改装曾是“王海大队”面临的最大挑战。
歼-20是一款单座战机。这意味着改装的新飞行员无法在教员的带飞下真实体验空中飞行,首飞就是单飞。
“王海大队”放单飞的标准近乎严苛:模拟器飞行,按照超限标准实施,上千个操作必须做到零失误。
大队飞行教员王磊经常教导新飞行员:“飞行是打仗的基础,要米秒不差。飞行的感觉要刻进脑子里,形成肌肉记忆!”
新机型战力提升,带来的新知识也呈几何指数激增。大队飞行员,既是战斗员,也是指挥员,需要统筹各种作战要素达成任务目标。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掌握本机型的知识,还要掌握其他作战要素的技战术知识。
“学习时间不够用。”这是飞行员胡新最常说的话。
这位90后飞行员是加入“王海大队”时间最短的一个。翻开他的学习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学习心得、任务总结、战法研究……
这样的笔记本,胡新已经用了7个。他称之为“飞行宝典”。
“练就过硬本领没有捷径。‘王海大队’常胜的秘诀就是比对手学得快,学得精!”胡新说。
正是凭借着不畏困难、敢打必胜的精神,大队边改装,边形成能力,边执行任务,列装新机后仅10天便实现首飞,列装当年便驾机参与执行重大任务。
荣誉室是副大队长朱鹏宇常去的地方。这里珍藏着一本《英雄日记》。
老英雄王海在日记中写道:“党教导我们,一个指挥员、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应该想办法坚决克服困难,完成党和祖国人民交给的光荣任务。”
去年,大队刚刚结束某重大演训任务归建,便接到上级命令——大队立即前推应对敌情。
“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不让我上!”飞行前思想摸底时,朱鹏宇的回答简短有力。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王海大队”飞行员在夜间飞行训练中驾机滑行(2023年7月14日摄)。新华社发(李吉光 摄)
带着必胜的信念,朱鹏宇和战友圆满完成任务。
“70多年前,前辈们‘钢少气多’,如今我们‘钢’多了,‘气’要更多,坚决歼灭一切来犯之敌。”朱鹏宇说。
灿烂青春踏云霄,奋飞航迹显担当。这支新时代的“王海大队”不断延伸着英雄部队新的航迹——
他们飞越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出色完成东海防空识别区常态化管控、绕岛巡航等一系列重大任务。
大队先后有6人次夺得“金头盔”,3人次夺得“金飞镖”;2022年,荣立集体一等功;2023年,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在“王海大队”的营区内,一架米格-15战机高高矗立,以战斗姿态直刺苍穹,机身上9颗五角星鲜红夺目。
70多年前,王海老英雄正是驾驶该机型战机取得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战绩。
如今,每当有新飞行员入列或出征执行重大任务,“王海大队”都会回到他们心中的原点,在老英雄的战机下庄严宣誓,汲取力量。(新华社记者 刘济美、李秉宣)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