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跃
高原挑战
【人物名片】高小跃,第77集团军某旅二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三等奖1次。
雪峰、蓝天、白云,热烈纯净的阳光,像画家涂抹的浓墨和水彩,在无垠的画纸上洇展、起伏。远远望去,某机场如同一条灰黑色的缎带镶嵌在金光点点的大地上。
隆隆的轰鸣声响起,直升机桨叶高速飞旋,强大的震动气流将空气中稀薄的氧气吹得更稀少了。离机10余米远的航电技师高小跃,目光急切地注视着飞机的3个机轮。
飞机离地了!刹那间,机身小幅度左右摇摆了一下。高小跃的心在胸膛里蹦跳如击鼓,满是沟壑的额头滚落几滴汗水。
飞机姿态稳定后,逐渐开始爬升。1米、2米、3米……飞机最终悬停在离地5米的高度。高小跃用手遮挡着阳光,高仰脖颈盯着半空中的飞机。为了这次悬停试验,他准备了整整3个月。
当第一次听到飞机要上高原时,高小跃心中满是激动,但平静下来后又有些许担忧,飞机才刚刚列装,有没有把握挑战高原?
在高海拔下飞行,限制飞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就是发动机的功率。高小跃带领机组不舍昼夜地钻研起来,查手册、做分析、搞测试、记数据……在一遍遍地面开车试验中,探寻着飞机“心脏”的“最大心率”。
这天一早,食堂饭桌上,连长又对高小跃进行“倒计时”动员——“还有17天就要飞了啊!”
“嗯。”高小跃的回答只有这沉闷的一声。
转机出现在一个炎热无风的正午。
还是地面开车试验。刹那间,旋翼向上扬起,高小跃手捧笔记本站在驾驶舱侧面,目光在旋翼和仪表盘之间快速切换。突然,他高声示意飞行员把转速再加大一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指针慢慢地向上走着,终于转到目标参数。他深呼一口气,猛烈跳动的心渐缓下来。
那天回营的摆渡车上满载欢声笑语,3个月的夙夜努力终于换来了回报。
“连长,飞机悬停试验可以展开了!”还没来得及下车的高小跃向连长喊道。
随着地面悬停试验的顺利展开,高原首飞也提上了议程。一切准备就绪,可天公偏偏不作美。接连几天阴沉的天气,给高小跃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灰纱。每天早上起床,他都站在窗前细细观察着天气。
那天,云朵是薄片状的,像水面的粼波,天空湛蓝高远,终于可以首飞了!高小跃的心里立时升起一轮太阳,明亮亮的。
参加试飞的战机驶入指定地域后,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它那深沉的涂装、锐利的棱角,仿佛蕴含着强大的力量,给予大家信心与希望……
“163,检查好,可以起飞。” 松刹车、前推驾驶杆、紧提总距,飞行员的操作一气呵成,战鹰拔地而起。旋翼掀起的气流、发动机的热浪吹红了高小跃黝黑的脸庞,更吹进了他的心中。
作为“陆军工匠”首批培养对象,高小跃用双手雕刻“匠心”,他先后从事过3种机型的机务工作,安全保障飞行6000余小时,排除疑难故障1000余次。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他享受着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也感受着在默默坚守里成长的幸福。
雪山之巅慢慢泛起一片片红光,迎着喷薄而出的朝阳,一架铁翼雄鹰冲上云霄,向着更加高远的蓝天奋飞搏击。高小跃静静地站在风里,目光望向远方,黝黑的脸上笼罩着一层金色的光芒。
本版文字:江维 钱晓虎 王晨光 方超 谢红军 侯景涛
图片:王喆 张佩 李浩 曲长江 王凤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