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士兵面孔 | 匠心筑梦 看4名“陆军工匠”的成长故事(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田方涛

激情追光

【人物名片】田方涛,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三级军士长,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这一刻,实验室内出奇的安静,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某型激光器组件,有序地装载在光学隔振平台上。

田方涛身着洁净服,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设备调试。这个历时数年的研究项目,在今天迎来关键的验收环节。

负责人一声令下,百余束激光同时发射输出。交织并行的光束,透过半透明防护镜,在田方涛的眼中绘制出一张荧光闪烁的网。

一旁,由数名国内光学行业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组,正目不转睛地核验着仪器上的数据。

当听到“通过评审”的结果后,田方涛紧蹙的眉头才慢慢舒展开,瘦削的脸颊上露出笑意。他如释重负地走出超净室,脱下汗津津的洁净服,露出了里面的军装,三级军士长的军衔格外显眼。

田方涛入伍20年间,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创新技术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022年,田方涛被陆军确定为首批工匠培养对象。一大串的荣誉和胸前数排的勋表,都显示着他不平凡的经历。

一束细长的激光之所以传送很远,是因为它方向明确、散射的范围极小。而田方涛的“兵专家”之路,就像激光那样专一、执着。

2009年,田方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从事一些简单的技术工作。可他不想止步于此:“谁说战士不能搞科研?”在田方涛看来,学校正是自己大显身手的沃土。

当教员做实验时,他主动协助记录、整理数据;下班后,他独自加班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记录下来,再向教员请教。慢慢地,实验室里的专家也关注到这个爱学习的小伙子,有意让他参与到科研中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次,在某装备的研制过程中,课题组遇到一个难题:实验结果与理论要求差别极大,且攻关许久无法解决,实验一度陷入停滞。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田方涛寝食难安,通宵达旦地进行验算推演,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实验步骤和测量方式都没有问题,难道是元件本身出了问题?”田方涛灵光一闪。

经过反复实验,田方涛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元件参数不符合设计值。

“战士也能完成大项目!”此后,田方涛参加的研究项目越来越多,逐渐成为科研能手。

就在去年,田方涛又主动请缨担任军士教员。在短短一年时间内,他拿到了4门光电课程的主讲教员资格认证,实现从“做”到“教”、从“兵”到“师”的跨越。

“战士一样可以搞科研、当专家,大有可为。”田方涛始终坚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兵专家”崭露头角,在各自专业领域释放光和热。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士兵面孔丨感受第82集团军某旅4名年轻炮兵的战斗风采

戈壁大漠,铁甲洪流。英勇顽强的炮兵战友驾驭着重型火炮驰骋沙场。机动、侦察、指挥、瞄准、发射……他们在各自战位上密切配合,打出骄人成绩。 本期“士兵面孔”,讲述第82集团军某旅4名年轻炮兵的战斗风采。他们的岗位充满着沙尘、硝烟、汗水和油污,但正是有了这些粗粝的底色,...

士兵面孔丨天涯哨兵扎根海岛、逐梦海疆的成长故事

浩瀚南海,云飞浪卷。三沙永兴岛上,有湛蓝的海水、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燕、瑰丽的晚霞,但最动人的是那一抹国旗红,还有那些守岛的兵。 本期“士兵面孔”,聚焦武警海南总队海口支队某中队4名士兵,讲述他们扎根海岛、逐梦海疆的成长故事。在这海天相接的地方,一面国旗、一方哨...

喀喇昆仑之巅,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对祖国最清澈的爱

在喀喇昆仑之巅,有这样一群官兵,他们保障装备驰骋疆场,操纵无人机在险境中自由穿梭,风雨中练就一击命中的硬功,为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攻坚克难……在这亘古的“生命禁区”,他们用青春热血书写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祖国最清澈的爱。 本期“士兵面孔”,聚焦新疆军区某红军团4名普通...

空降兵某旅3名“黄继光传人”:举起英雄的战旗 续写时代的辉煌

写在前面 10月20日,是黄继光牺牲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的这一天,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为了掩护大部队进攻,毅然用胸膛堵住敌人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牺牲。 “黄继光!”“到!到!到……”几十年来,黄继光精神历久弥新,激励一代代英雄传人接续奋斗。从“空降...

士兵面孔丨大山深处,一抹闪亮的海军蓝……

大山水兵 从军港出发向北,战舰渐渐消失在视线中。一重山,两重山……在大山深处,一抹海军蓝陡然在眼前闪亮起来。 这座海军军营与海相隔千里,离最近的城市也相去甚远。然而,正是这群大山里的水兵,把热血青春挥洒在战位上,保障着远方一艘艘战舰亮剑深蓝。 本期《士兵面孔》,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