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有意义”的教育变得“有意思”
“海选”活动中,某医院政治协理员针对当前一些刚进入部队不久的青年官兵和文职人员,习惯性地在社交媒体“晒”军营生活、对热点敏感问题在网上发表观点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提醒大家谨言慎行。
不少评委都说这是一堂针对性很强、很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然而,由几十名基层官兵组成的“大众评委团”却纷纷打了低分。
一堂“有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基层官兵为啥不买账?现场组织研讨时,“大众评委团”给出答案:这课听起来“没意思”。
“有意义”的教育为啥“没意思”?基层评委、某团二级上士江亚洲说,主要原因是一些教育者照本宣科、填鸭式授课太枯燥,官兵听都不愿听,更别提触动官兵思想、收获质效。
江亚洲平时喜欢阅读军史、战史,并且具有一定的演讲和表演天赋。该团组织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营里推荐他讲一课。
江亚洲将课堂设在一处战争纪念馆外,官兵参观出来后,他对照当年作战地图讲述战役背景、经过和意义,还穿插讲述了多个精彩的战斗故事。
官兵们的注意力,很快被江亚洲“说书”式的授课吸引,沉浸到了他讲述的历史场景之中。讲到关键处,江亚洲还不时卖个关子,与官兵展开互动。最后,江亚洲即兴表演朗诵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仅赢得了官兵喜爱,还吸引了大批前来参观的游客,收获众多掌声。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头脑中搞建设’的工作,‘有意思’与‘有意义’同样重要。”该中心政治工作部领导认为,只有找到受教育者的诉求切入点、心灵契合点、情感共鸣点,采取青年官兵更为青睐的“沉浸式、互动式、启发式、故事化”等教育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某调度中心干事胡月,是一名文学青年,平时注意观察,脑子里储存着很多官兵身边的小故事。课堂上,她采取“脱口秀”的方式,把“大道理”蕴藏在“小故事”中,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脱口秀的特点就是‘脱口’,让官兵享受‘听人说话’的精神愉悦。”胡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某站军代表张威伟与女儿在墙上“互种苹果树”、军代表宋斌坚守站台等故事,让台下不少军代表深受触动。
前不久,部分军代表被安排到比较偏远的军事代表室锻炼。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孤寂的生活,一些人出现了厌烦、失落等思想苗头。这堂生动的“脱口秀”式教育课就像一场“及时雨”。
“上课就像是在参加一档脱口秀节目,听起来有趣、想起来有理,听了还想听。”一位军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