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齐了,大家的节奏自然会同频共振”
那年4月,我们和另一个连队合编,组建成了一支新的连队。调整改革前,两个连队负责的外事训练专业课目分别为仪仗队阅兵式分列式和军乐演奏。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理念。组建之初,连队迟迟达不到融合的效果。
记得一次组织迎外表演任务合练,仪仗队员的步伐怎么也跟不上军乐演奏的节奏,大家配合混乱。
“音乐指挥就不能放慢节奏吗?为什么不能配合我们一下?”队列中传来仪仗队员们的抱怨。
听到抱怨,负责音乐指挥的二级上士王刚感到很委屈:“这首曲子我练习了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演奏的,从来没人说过我的节奏有问题。”
为什么分开练习时大家都练得好好的,一起合练时却频频出错?
看来,摆在连队官兵面前的第一件事,是要打破各自的习惯,学会彼此配合。
那天,会议室里,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从融合前的两个连队各自抽取一部分专业能力强的人,重新组建三班,做合编合心合力的示范。“如果一个班能融合得很好,那一个连队就没问题。”连长尹畅说。
那天,新组建的三班迎来了一场“专业换位”活动:组织平常练习仪仗队列的同志们演奏乐器,平常演奏乐器的同志们练习踢正步。
活动开始,平常练习仪仗队列的队员们紧握小号,铆足了劲,憋红了脸也吹不出声;平常负责军乐演奏的人,踢正步时左右摇晃。“以前我觉得仪仗队训练很辛苦,乐队整天吹吹打打地虚张声势,真没想到小号这么难吹。”一名战士感慨。
活动结束,大家专业和思想上的隔阂消除了,团结互助意识更强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那天合练,拿起指挥棒,王刚听着仪仗队员的脚步声,有意识地克服自己的演奏习惯,努力让音乐节奏合上队员们的脚步。同时,仪仗队员们也在慢慢适应新的节奏。
如今,连队官兵不仅在迎外表演任务中配合越来越默契,在工作生活上的节奏也越来越“合拍”。平常,大家团结互助,奋勇争先,早已不分你我……“心齐了,大家的节奏自然会同频共振。”连长尹畅说。
前不久,连队组织“我的连队、我的青春”主题演讲。演讲中,上等兵张江涛动情地说:“我很庆幸,我的青春能与这支英雄连队相遇。与战友们一起乘风破浪,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北京卫戍区某团五连图书室一角。
(聂理湘、康海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