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的兵,勇敢的兵
■赵羽飞
“五连的兵绝不认输”
站在北京卫戍区某团五连荣誉室展柜前,二级上士韩鹏磊和下士王家栋的目光,被展柜里的一本手写连史深深吸引着。
泛黄的绿色格子纸上,一排排蓝色的钢笔字颜色已经变浅变淡,工整的字迹记录着70多年前的一场战斗——
“班长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准备消灭敌机枪火力,不幸身负重伤,他忍痛继续冲了上去,用尽最后力气向敌人投出3颗手榴弹。战士黄启风见班长负伤,迅速跑来给班长包扎,被班长拒绝,并指挥他迅速摧毁敌机枪,班长却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穿越时空,站在史馆展柜前,看着这本连史,当时的战斗情景仿佛浮现在他们眼前。借助这本连史,年轻的士兵和连队先辈们的距离更近了。
“你知道五连连魂吗?”站在展柜旁边,韩鹏磊问王家栋。
“敢啃硬骨、敢攀绝壁、敢打恶仗。”王家栋几乎脱口而出。
“那你觉得半途而废是我们连的作风吗?以后我陪着你练习,我相信你一定能走得更好。”韩鹏磊继续说着。
王家栋郑重地点了点头。
2年前,北京卫戍区组织比武,还是上等兵的王家栋跃跃欲试,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报名参加擎旗正步课目比武。
只有一股冲劲是不够的。入伍不久的王家栋底子薄,基本功不牢。练习踢正步,他走着走着就开始走斜线,迈出的步子一会大一会小;端着10多公斤重的旗,时间稍长,他就立不住腰杆,抬不起胳膊……
正步的标准步幅是75厘米。考核要求每名参赛队员擎旗正步向前走100步,总计误差距离不能多于20厘米。训练了一段时间以后,王家栋与标准距离还差2米,连参赛的门槛都达不到。
训练没达到预期,王家栋变得萎靡不振:“班长,我可能不适合这个课目。”
那天,看到他的样子,韩鹏磊便带他来荣誉室重温连史。
王家栋在荣誉室里重拾了自信。再次回到训练场,连队骨干们为王家栋制订了更精准的计划。
在王家栋面前,每隔10米设置一个障碍杆。他蒙着眼睛练习踢正步,如果10米的距离踢准了,就再练习20米的距离,10米踢不准就继续练,一直练到准确为止。
练习时间久了,王家栋找到了接近标准步幅的感觉,“只要脚一落地,我就能知道自己的步幅比标准大还是小,就像是上学时做阅读题时的语感一样”。
比武当天,王家栋凭借“擎旗正步100步,误差3厘米”的成绩,获得了这个课目的第一名。
比武场上,拿回第一的不只有王家栋一个人。
一次比武,下士杨超港代表连队参赛,却在首次摸底考核中垫了底。“不认输,不服输!”杨超港白天钻研训练技巧,晚上整理训练数据,每天奋战十几个小时,最终获得了狙击课目第一的好成绩。
“五连的兵绝不认输!”杨超港说,“敢啃硬骨、敢攀绝壁、敢打恶仗”的精神体现在连队先辈们身上,也体现在自己身边的战友身上。
杨超港向笔者分享了一个细节:班长韩鹏磊练习指挥刀操作课目时,手被刀刃划得伤痕累累。有时血液凝固,会粘在手套上。每次摘手套,班长都疼得皱眉。
北京卫戍区某团五连开展战术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