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天
一座座墓碑、一个个名字背后,埋藏着不同的故事与共同的梦想
1958年,朝鲜战场上硝烟弥散。
刚刚凯旋的志愿军第20兵团,从世界视野中神秘地消失了。
不知道自己去干什么,不能告诉家人去何方……历经战火洗礼的将军和士兵,风尘仆仆地奔赴大漠荒原。伴随着他们坚定无畏的背影,中华民族开启了一段艰辛的新征程——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
这一伟大事业背后,藏着许多幕后英雄。他们中,有功勋卓著的将军、皓首穷经的科学家,也有平凡普通的工人、战士。
他们燃尽最后一丝生命之火,为国防事业的奠基之路上下求索,为的是当祖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时,有“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底气——
突遇飞机失事,“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人们把两人烧焦的遗体分开才发现,一个存放了重要数据的保密公文包被他们夹在胸膛中间,完好无损。
导弹燃料起火,24岁的战士王来奋不顾身扑向火焰,全身燃烧起来。为了保护战友和装备,他转身朝远处跑去,在戈壁上留下了38个焦黑的脚印。
用尽生命余力,林俊德院士在癌症病床前完成剩下的工作。临终之际,他用虚弱的话语留下最后一个愿望:死后将我埋在马兰。
马兰烈士陵园,安葬着400余名烈士,当中有科技界元勋,有将军,有普通士兵和职工,还有几十位无名英雄。资料图片
马兰和东风的烈士陵园里,一座座墓碑、一个个名字背后,埋藏着不同的故事与共同的梦想。
在电影《横空出世》中,透过并不高清的影像,我们或许能读懂那段筚路蓝缕岁月中的赤忱。
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爆炸那一刻,铁轨被拗断,桥梁被烧焦,高塔被摧折。大漠深处的试验场上,一切目标物全部化为乌有。
当蘑菇云在戈壁上拔地而起,欣喜若狂的工作人员蜂拥着跑出来,一顶顶帽子伴着响彻天际的欢呼声被抛上天空。
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在西北导弹试验基地发射成功。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地地导弹,携着耀眼的火光,将核弹头从甘肃和内蒙古交界的巴丹吉林沙漠打到了新疆罗布泊,在靶标上空精确爆炸。“两弹结合”试验成功,中国从此结束了“有弹无枪”的历史。
就在试验成功前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正式成立,开始执掌大国长剑,保卫神州安宁。
岁月流转,2015年12月,第二炮兵部队正式更名,火箭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中的战略性独立军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新型常规导弹和核导弹伴着铿锵的军乐,在世人面前郑重亮相。东风-41核导弹在万众瞩目之中压轴出场,昭示着火箭军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与能力。
一代代人在荒凉的戈壁草原扎根,一代代人为了撑起国家的脊梁奉献一生、死而后已。一枚枚威风凛凛的新型导弹,凝结着许多英雄烈士的心血与生命,指引着未来的方向。
当今日火箭军官兵驾驭导弹发射车,辗转于大江南北、穿梭于山野荒漠之时,不知不觉间,他们的脚步已与先辈当年研制“两弹”时的轨迹悄然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