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一对特种兵兄弟“隔空龙虎斗”,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5)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让青春之花绽放军营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中尉  马小虎

和宋益立初次见面,是5年前。那天,我到连队报到。在营区门口迎接我的宋益立,向我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跟随他的脚步,我们的青春之路自此开启。

平时,我习惯叫宋益立名字的谐音“伊利”,偶尔开玩笑时也喊他“蒙牛”。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2019年的伞降训练。当时,我还是个新排长,对跳伞既兴奋又恐惧。面对离机、吊环着陆动作等陌生的伞降课目,我一头雾水。特别是需要两人默契配合的叠伞训练,更让我担心。

那时,宋益立是连队的文书。他主动跟我说:“老马,咱俩搭队吧?你做我的副手。”一个新排长,一个小文书,我俩这个组合不被大家看好。

不出所料,叠伞训练开始后,我俩每次都排名老末,伞衣边总是歪歪扭扭,伞绳也是犬牙交错。我俩就像泄气的皮球,在训练场上提不起一点精神。

一天下午,叠伞训练结束,我俩又垫了底。看着其他战友抱着降落伞相继离开,我沮丧地抱怨起来。宋益立突然笑着对我说:“老马,这么好的机会,咱俩再练一会儿吧!”

那一刻,我看到宋益立眼角的光在夕阳的余晖下越发坚定。从那以后,我俩每天都会主动留下,多练一会儿。晚点名后,我们又一起背记伞降理论,学习降落伞操纵和特情处置要点。那段时间,我连做梦都是在和宋益立一起叠伞。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叠的降落伞变成了全连的标杆。实跳开始后,宋益立成了首跳队员,完成了当年满场次实跳,我也顺利完成了人生“第一跳”。

任务结束后,宋益立计划回家探亲。当时,他已经一年半没有休假了。谁知,他离队前一天,部队又接到一个紧急任务。他果断放弃休假,第一个报名参加。

2022年年初,我离开连队,担任营参谋,开始在新的赛道上奔跑,与宋益立朝夕相处的日子逐渐变少。

前几天,我给宋益立打去视频电话。看着屏幕中熟悉的战友,过去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我们一同呼吸子弹在靶场烧灼的空气,一同感受凌晨的哨音如何刺穿梦境,一同欣赏夜训时抬头就能望见的繁星点点……我知道,我俩的战友情,就像那朵绽放蓝天的伞花,已经牢牢印在心底。

曾经,我们如孩童般稚嫩,如幼苗般需要人呵护。在军营的历练与磨砺下,我们各自收获了独一无二的迷彩青春和无论多久也忘不掉的战友情,成长为铁骨铮铮的军营硬汉。

当青春之花绽放军营,我想,那便是我们最美的模样!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王钰凯整理)

(来源:解放军报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相关新闻
滇西高原,军犬迎战新年第一考

新年伊始、战鼓催征,滇西高原某训练场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官兵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无言战友也是投入其中,亮绝招展绝活,样样训练都不在话下。走进陆军第75集团军某特战旅,军犬训练打破常规训练模式,围绕搜排雷、护卫训练、战场救护、野外生存、隐蔽渗透等多个课目展开...

从餐厅服务员到一等功臣,如今他又有新身份!

1996年出生的刘付鸿锋 曾是一名餐厅的服务员 在他18岁时 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 参军入伍 从战士到干部 从特战队员到少尉排长 一起看看他的成长之路↓↓ 刘付鸿锋 广东化州人 他5岁时被送到外婆家 成了留守儿童 长大后 他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 18岁时 刘付鸿锋告诉同事 他想成为一...

二十大代表风采| 李闯:从“倒数第一”到“特战之王”的逆袭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 题:李闯:从“倒数第一”到“特战之王”的逆袭   武警河北总队某部大队长李闯的个人经历很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他新兵下连时5公里跑倒数第一,14年后却带队在国际特种兵比武中获得总冠军。如何有此转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穿上军装那一...

直击高原特种兵实兵演练对抗现场

喀喇昆仑高原寒风凛冽,平均海拔5000多米,气温更是达到了零下二十多度,极度缺氧高寒。 近日,新疆军区某特战旅在这片雪域高原组织开展了一场实战化对抗训练,主要以阵地攻防为背景,针对“反侦察渗透”“协同作战”“实弹射击”等课目展开。 经过短时间的快速机动,该旅官兵到达...

铁翼飞旋!新疆军区某特战旅开展夜间伞降训练

4月下旬,大漠戈壁,夜间气温骤降。新疆军区某特战旅组织的一场夜间伞降训练,在戈壁深处紧张展开。 伴随着轰鸣声,战机迅速起飞。升至预定高度,尾门开启,离机信号灯不停闪烁。 “跳!”随着一声令下,特战队员弯腰、收腹,依次跃出机舱。铁翼飞旋,朵朵伞花在空中绽放。 无指挥引导、无地面标识、无气象保障,从跳出机舱的那一刻起,特战队员只能凭经验完成着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