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步兵连的上坡路
■李梦奇
“从今天起,我们有责任写好连队的当代史”
“怎么分流到了这个连队,要啥没啥”“真没劲,还是以前的连队好……”士兵们的议论,像针一样扎在连队每一名军官的心头。
改革调整如同一双大手,把一群素不相识的战友推到了同一个战壕里。
那年,新疆军区某团九连迎来了组建之后的第一次“大换血”。近一半官兵分流到其他单位的同时,数十名不同专业的士兵成为连队新成员。
入连仪式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热血澎湃。时任排长别克清晰记得,分流过来的战友们大多面无表情,有些人甚至显得沮丧。
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有人说,连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历史。确实如此,九连的荣誉墙上,甚至连一张黑白照片都没有,看不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人说,连队训练人才青黄不接。此话不假,彼时团里的军事训练“龙虎榜”,九连无一人上榜。
九连那块还算有些分量的新奖牌,落款还是两年前……
“九连太普通了,来到这里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一位战友直言不讳。
有段时间,连长尚冠龙发现,训练场上总有人心不在焉,教育课堂上也鲜有人主动发言,专业骨干不再热衷于讲解示范……
“是的,谁不希望自己的连队‘牛’一些呢?”看着训练场,尚冠龙陷入沉思,“放眼全军,普通连队不在少数。难道大家都要因此而削弱斗志吗?”
其实,九连党支部一班人很早就达成共识:一个连队的发展建设,就像一个人的成长,别幻想能一口吃成胖子。
上任之初,尚冠龙在床头写下4个字:三年不鸣。在他看来,打基础永远比出彩头更让人有成就感,不妨多给连队一些时间。
那天,九连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点名。全连人员在荣誉墙前列队,两位主官将荣誉墙上的牌子取下,封在箱子里。
“连队的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连队的现在和未来,由我们开创。从今天起,我们有责任写好连队的当代史!”点名结束后,九连宣布:今后凡是在团以上比武竞赛中取得名次,或是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名字都会写进连史,一代代传承下去。
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参与创造历史,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渐渐地,九连的捷报越来越多——
班长贺龙,夺得团战术基础动作比武第一名,并打破该项目纪录;上等兵孜克热拉,手榴弹投掷包揽两项全师第一;军士马雪刚,夺得驾驶技能比武第三名;排长李青林,获指挥技能竞赛第二名……
“作为一名士兵,我们军旅生涯的所有回忆,都和自己的连队密不可分,我不想等我回首往事时,才发现自己像个过客一样没留下任何痕迹。”名字登上荣誉墙那天,贺龙一瘸一拐地走上前,面对全连官兵,他的目光坚定而又饱含深情,“连队建设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请大家相信,我们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连队就是什么样子。”
那是一次总结,但更像是一次出发。大家明显感觉到,连队正在发生变化:训练场上,相互较劲的多了;比武竞赛,主动报名的多了;文体活动,争当主角的多了……
“平凡,不是碌碌无为的借口,它更应该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尚冠龙说,“我们普通,但我们肩负使命;我们平凡,但我们必须担当。”
连队官兵开展捆绑炸药包训练。郑吉玄摄
“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摔倒以后如何爬起来”
“你甘心就这么放弃吗?”班长谢元托起下士亚力坤的手,面带愠色地问,“看看你的手,都练成什么样了……”
亚力坤低下头,摊开双手:遍布掌心的,是树皮一样粗糙坚硬的老茧;关节处,一个伤口狰狞地咧着嘴。不久前,这个伤口被单杠连皮带肉“撕”了下来。
作为全师单杠卷身上项目曾经的纪录保持者,亚力坤却不想再报名参加下个月的全师练兵比武竞赛。
其实,亚力坤比任何人都更渴望把这个“第一名”守住,守到他在部队的最后一天。因为,这份荣誉不只属于他,更属于九连。“这是我能为连队作出的最大贡献了。”他说。
5年前的冬天,刚刚入伍的亚力坤在军营迎来了第一场雪。他最喜欢的就是新兵连组织的小评比、小竞赛,也常常在比武中夺魁。漫天大雪中,亚力坤胸前的大红花分外耀眼。
“这个兵,我要定了!”当时负责带新兵的谢元发现,亚力坤对冷冰冰的器械表现出了火一样的热情。
集训一结束,谢元就领着这个新兵回了九连。
谢元的心很硬,训练时逼着亚力坤坚持,直到亚力坤精疲力竭撑到最后一刻;谢元的心又很软,熄灯后含着泪给亚力坤的手掌抹药,生怕别人发现班长哭了。
在千百次钻心的疼痛中,亚力坤的训练成绩像草原上的野马一样,冲到了最前面。
然而,一次训练中,亚力坤受伤了。此后,亚力坤再也未能重回巅峰状态。第三名、第四名……连续几次比武中,这名曾经的“王者”黯然失色。
深夜站哨时,这名年轻而倔强的士兵望着连队的营房,默默流下了眼泪。没能守住“第一”,亚力坤像个大雨中摔倒在泥泞里的孩子一样,无助而迷茫。
班长谢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无法接受也不会允许“从新兵连就跟着自己的这个兵”变得消沉。更何况,九连从来都不缺励志的榜样。
那年,军士冯宝军作为小组长带队备战陆军“轻突奇兵”比武竞赛。赛前一次训练中,他脚踝严重扭伤。凭着“就算脚不要了,也绝不退赛”的狠劲,冯宝军一只脚跳着冲过终点线,带领队员斩获第三名。
一天傍晚,谢元带着亚力坤跑步。两人不知不觉就跑到了器械训练场。看着眼前成排的单双杠,他们仿佛回到了新兵连那个漫天飞雪的冬天。
“单杠就在那儿,你不去征服它,会有别人去征服它。你不去突破自己的极限,总会有别人在拼命突破极限。”谢元的话,像一束光,穿过迷雾照进亚力坤的心底。
很快,全师练兵比武如约而至,亚力坤平静地迈进赛场。当他一跃而起握紧单杠时,自信重新回到这名年轻士兵身上。
当初那个胸前戴着大红花的士兵回来了:亚力坤斩获两项第一,这是他交给自己的答卷,也是他给班长和连队的回答。
九连全体官兵列队迎接参赛队员。掌声和欢呼声中,亚力坤望着连队的营房笑着,眼眶却湿润了。
几天后,连队组织强军故事会。班长谢元主动讲起亚力坤的故事。
“从入伍的第一天起,我们都在学习跑步,学习怎样跑得更快、更稳,但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摔倒以后如何爬起来……”谢元话音刚落,全连掌声雷鸣。
这掌声,既是给谢元、给亚力坤的,也是给连队每一个人的。
“连队有连队的目标,士兵也要有士兵的梦想”
“如果把九连的发展趋势画出来,那一定是一条向上的曲线。”说这话时,五班班长舒冬元嘴角微微上扬。
今年年初,连队领回两个奖牌:一个是2022年度“‘四铁’先进单位”,一个是2022年度“猛士杯”比武竞赛连级单位第一名。
那天,舒冬元软磨硬泡,连长终于同意了他的请求——把“‘四铁’先进单位”的奖牌摆在五班一周时间。
“我要让全班战友看到,这就是我们齐心协力的成果。”舒冬元不会忘记,上次九连获得“基层建设先进单位”时,自己刚入伍不久。时任班长王帅曾指着当年那块奖牌告诉舒冬元:“连队有连队的目标,士兵也要有士兵的梦想。”
这些年,舒冬元慢慢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已经成长为像老班长王帅那样的骨干。上级预选军士培训,舒冬元是公认的“最佳区队长”。
和有梦的人在一起,人人都铆足劲儿往前冲。舒冬元所在的五班,就像九连的缩影,每名战友都在追梦路上拼搏——
杨鑫,打着封闭针参加比武,不仅登上全团龙虎榜,也让九连第一次在400米障碍这个项目中有了绝对的竞争力。
木拉迪力,婉拒了知名乐队的邀约,继续留在连队,把战友们奋战高原的故事写成歌,在陆军业余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
一路见证九连发展变化的,还有二级上士李哲。入伍时,他曾满怀憧憬要去一个“最牛的连队”。当初从某红军连队分流到九连时,李哲极不情愿地踏进了连队的大门。如今,他已经成为连队的尖刀班长,还荣立三等功。
几年来,这个普通连队走过属于自己的上坡路,打了一个“翻身仗”。
从最开始那个不被战友们认可的普通连队,到现在受到领导和兄弟单位肯定的“‘四铁’先进单位”,李哲明白背后的艰辛与不易:一次次示范任务,全部高标准完成;一次次演习演练,全连官兵奋力冲锋;一个个深夜,总有人在加班加点……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次高原演训。当时,连队不仅要担负上级的示范任务,还要同时接受连战术考核,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李哲说,那段时间,晚上熄灯后,全连没有一个人上床休息,都在继续忙碌。
“一群人聚在一起,为同一件事拼尽全力,那种感觉唯有用幸福来形容。”今年年初,部队从驻训地返回营区后,上级组织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报告团成员,李哲在报告中把大部分篇幅留给了战友和连队。
发言结尾,李哲这样讲述心中的连队:“我的连队确实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连队,但也是一个发着光的连队。它驱散了战士心头的雾霾与迷茫,照亮了我们的脚下与前方。”
报告会结束,李哲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没有谁生来就自带光环,但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努力奋斗就会有收获的时代。”
连长尚冠龙很喜欢“发着光的连队”这个描述。在他看来,一个连队与它的士兵们是互相成就的:连队让大家有了追梦的舞台,一群有梦的士兵塑造了一个发光的连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