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械员 金少西
入伍8年,我和运-20接触了8年。8年间,我们数不清保障运-20飞行了多少个起落。
上高原、飞远海,战疫情、出国门……我们经历了多种重大任务,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从刚接装时的两眼一抹黑,到部队形成较为完备的维修保障体系,我和战友们靠的是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刚接回飞机的时候,为了保障飞机的起落安全,专业骨干们一次次围绕保障图纸通宵达旦地工作。我们在战胜一个个困难的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一线故障分析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故障树”和“案例库”。
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深入,“鲲鹏”执行的任务种类愈加丰富,保障难度也在逐渐提升。作为守护“鲲鹏”的第一茬人,我们相信,在和它并肩作战的日子里,在不断的历练中,我们的底气会越来越足。
(解放军报记者刘建伟、特约通讯员刘 书、王晨旭整理)
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机械员 杨鹏举
强军10年,也是运-20从首飞到战斗力不断提升的10年。从“鲲鹏”首飞到“鲲鹏”入列,从试验试用到遂行任务,从“全面备战”到“随时能战”,我感受最深的是:在实战化训练条件下,部队执行的任务越来越多样化,任务的标准也越来越高,“随时能战”已成为我们的战斗状态。
全时待战才能随时能战。每次任务前,我们会对任务的性质、搭载的物资等内容进行精准预估,在命令下达前就做好了飞机构型转换等准备工作。因此,一接到命令,我们就能迅速完成准备工作,听令而出。
在大项任务的不断磨练中,我们的飞行训练紧贴大飞机战略投送和联合作战任务实际,机务保障向科学智能化管理转型,训练研究随时处于“备战”状态。
近年来,我们始终在演练任务中从难从严摔打自己,实战化氛围越来越浓,能力越来越强。
(解放军报记者郭丰宽、特约通讯员刘 书整理)
空中运投力彰显大国影响力
■空军指挥学院合同战术系教授 王明志
空中战略投送具有远程、快速的突出优势。当今国际舞台上,一个国家的战略投送能力往往决定其在全球政治与外交事务上的参与程度。快速发展的综合国力和日益拓展的国家利益,推动中国空军提升与之适配的战略能力。
人民空军聚焦核心能力和关键领域,已经在战略转型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运-20飞机的列装,标志着我国空军空中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已经跨入新阶段。
在近几年的系列重大行动中,在高原、大漠、远海,我们总能看到“鲲鹏”的雄姿。在遭受自然灾害和新冠疫情威胁之时,“鲲鹏”及时送去党的温暖关爱;在国际舞台上,涂有中国国旗的运-20不断亮相,展示了中国担当。
如今,正在构建的空中运投与机动保障力量体系,将进一步提升我军全疆域机动作战、海外战略投送和空军远域到达、持续作战能力。
国家利益在拓展,军事力量的维护保障范围就需要延伸。我们坚信,在以运-20为骨干的空中战略投送力量的支撑下,大国臂膀必将伸展自如、挥动有力。
(记者刘建伟、郭丰宽、特约记者杨 进整理)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