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G219新藏线上一组桥梁,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命名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国防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烈士肖像以及G219新藏线部分桥梁标志牌。扈 硕制图

近日,有网友晒出G219新藏线上一组桥梁标志牌的图片,让无数人红了眼眶。这些桥梁以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官兵及其家乡名字命名——祥榕桥、屏南桥、思远桥、延津桥、焯冉桥、漯河桥、红军桥、两当桥……有网友留言:这是逝去的英雄化身为桥梁,继续守卫着祖国边疆。

用英雄的名字命名地标,是人们纪念和缅怀英雄的重要方式之一。据不完全考证,全国以共产党人英名命名的县(市)有30个。这不仅表达了全国人民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也体现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依赖和热爱。

对英雄的认知,代表了一座城市对待历史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用英雄的名字为乡镇、学校、公园、道路命名,例如四川省中江县的继光镇、湖南省望城县的雷锋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杨靖宇红军小学……在英雄的战斗牺牲地、在英雄回不去的故乡,城市和人民以这样特殊的方式缅怀着他们的英雄。

留下英雄的名,更要捍卫英雄的魂。如今,英雄的名字早已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刻进城市的大街小巷,融入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安徽合肥,延乔路通向繁华大道;在河北唐山,大钊路交会富强街;在湖南娄底,蔡和森大道连着复兴街……用英雄名字命名的红色地标不再只是红色文化景观的一种呈现方式,更成为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存续形式,它赋予了一座城市独特的英雄气质。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为了保卫家国安全、实现民族复兴,千千万万爱国将士前仆后继、喋血疆场。英雄的名字和功勋,既是一个民族永恒不灭的记忆,更是激励这个民族不断奋进的动力。在革命英雄身上,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立起我们“向何处去”的精神路标。而铭记英雄最好的方式,就是读懂他们、捍卫他们、追随他们、成为他们,赓续英雄的红色血脉、走好英雄开辟的道路、守好英雄打下的江山。

铭记历史的民族才有根,热爱英雄的民族才有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强国强军伟大事业,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国家行动,推动“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风尚形成潮流:公祭先烈成为“国家纪念”;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树立国家捍卫英烈尊严的鲜明导向;为军属、烈属、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数千万退役军人有了温暖的“娘家”……各地政府在不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让城市里时时处处、可闻可见的英雄路、英雄桥,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国防教育课堂。

英雄从未离去,牺牲亦是永生。如今,英雄的名字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它已经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约定俗成的价值认同。

放眼望去神州大地,一条条英雄路、一座座英雄桥星罗棋布,英雄的名字写满祖国的山川河流。英雄名字里蕴藏的精神矿藏正如同炽烈不息的薪火,燃烧在一座座城市的血脉中,燃烧在每个国民的胸膛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生生不息的伟力。(于 昕)

(来源:中国国防报)

相关新闻
建军95周年特别策划|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卫国戍边不叫苦,穿上这身军装 就得完成党赋予的任务 守好这片土地 用双手搭建哨所,用身躯守卫安宁 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宁舍自己一条命,不丢祖国半寸土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 这是军人无悔的誓言 边防有我在 祖国请放心 初心如磐,征途如虹 中国军人的模样 书写使命与担当 南岛...

闪亮的价值坐标——纪念张华烈士牺牲40周年

7月11日,空军军医大学校园里张华烈士的雕塑前,整齐摆放着几束白菊。 1982年7月11日,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魏志德老人,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同年11月25日,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40年来,“富于理想、勇于献身”成为无数空医大学子的价值坐标。 “我入学第一课就是向张华烈士学习,张华精神也伴随着我们这代人一路成长。”从...

强军足迹·习主席来过我们连 | 用忠诚托举卫国戍边的神圣职责

央视网消息:嘱托励心,步履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上军舰、乘战车、登战机,走边防、进哨所、到班排,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亲临演训一线指挥谋划,深情回信勉励基层官兵,引领全军将士在新征程上奋力前行,推动强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本台推出《强军足...

忠诚履行好卫国戍边职责

图①:东部海域,东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官兵奋力攀登。周 寅摄 图②: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北极哨所”战士马亮(右)、韦自强(左)在哨塔上站岗执勤。柳广宇摄   图③:“高原戍边模范营”某观察哨官兵正在冰川上巡逻。王 乾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