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集团军某旅从难从严组训提升特情处置能力——
梯队行军前“打击”接踵而至
■解放军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叶星国 冯邓亚
“前方道路遭‘敌’破坏,车辆无法通过。”前不久,第75集团军某旅组织实战化演练,行军梯队刚出营门便遭“敌”攻击。梯队指挥员胡浩立即下令改变行军路线,转入备用路线向发射阵地快速机动。
让官兵没想到的是,出门“当头一棒”后,竟是应接不暇的“敌情”:“敌机”空袭、“敌特”袭扰、障碍封锁、炮火拦阻……尽管胡浩有所准备,但部队在“敌”火力打击下,仍有数台车辆装备被“炸毁”、部分人员“伤亡”。
“敌人不会按套路出牌,我们必须练就以变应变的本领。”梯队到达预定作战地域后,有了前车之鉴,胡浩并没有贸然组织部队占领阵地,而是派出无人机前出侦察,确认没有异常才开始组织发射准备。战车驰骋、导弹起竖、雷达飞旋,官兵迅速按照战斗配置占领阵地,不敢有丝毫大意。
“只有打仗的弦绷紧了,实战化训练才不会走偏。”该旅领导介绍,演练前,旅党委一班人态度明确:真实战场上敌人不会“打盹”,唯有把敌情和环境构设复杂,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砺兵,才能确保部队全时待战、随时能战。此次演练,他们认真分析薄弱环节,针对性设置特情,按照“机动不走熟路、敌情不按套路、难度不断加码”的原则构设逼真战场环境,在真打实抗中提高官兵敌情意识,锤炼特情处置能力。
阵地寒风呼啸。战车方舱内,雷达操作手梁川东紧盯屏幕,手心攥出了汗。
“发现目标!”突然,梁川东大声报告。胡浩快速分析“敌情”,果断下达射击命令。一声令下,导弹成功击落“敌机”。
夜黑如墨。一轮“战斗”结束,各战斗单元迅速撤出阵地,驾驶员闭灯驾驶战车向预备阵地机动转移。
“砥石砺出锐锋刃,虎狼逼出好猎手。构设贴近实战的环境条件,就要大胆出难题、设险局,倒逼官兵险中求生、绝地反击,增强部队在陌生复杂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该旅领导说,新年度开训以来,他们多次不打招呼临机组织拉动,以突发空情为背景,组织陆空对抗、电磁对抗等多课目演练,有效破解专业训练重难点问题。
第七十八集团军某旅破除惯性思维锤炼应急应战能力——
安营扎寨后“袭扰”接连不断
■解放军报记者 宋子洵 通讯员 张光轩 宁春瑞
隆冬时节,第78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化演练在雪野中拉开战幕。
“敌”卫星过顶、通过“染毒”地带……装步三连连长林博洋带领连队穿过重重阻碍,徒步急行军35公里,顺利抵达宿营地。
此时,夕阳西下,气温陡降。林博洋组织全连安营扎寨。卸背囊、搭帐篷、架炉子……官兵分头行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眼看一座座帐篷迅速搭起,林博洋长舒一口气,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不料,电台里传来通报:“宿营地位置暴露,‘敌’坦克、步战车正在逼近!”
“都到宿营地了,怎么会又来‘敌情’?”来不及多想,林博洋立刻发出“向预备地域转移”的指令。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一些官兵乱了阵脚:有的班排小组各自为战,争相撤收物资,结果现场出现混乱。
经过1个多小时的武装奔袭,全连有惊无险抵达预备地域。清点物资时,大家发现匆忙之中遗失了一些宿营物资。林博洋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连夜组织骨干召开作战会研究下一步方案。
装步三连的经历并非个例。接连几个夜晚,许多连队都遭遇“特情”:坦克六连遭“敌”夜袭,多人“被俘”;小股“敌特”趁深夜潜入工兵连宿营地,“炸毁”多辆物资运输车……
“战场上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越是松懈的时候,越容易给敌人可乘之机。”在导调中心,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他们针对以往“拉练到了宿营地就算完成任务”“熄灯后就不会出现敌情”等惯性思维,注重把演练课目设险设难,从战备等级转换开始,全程嵌入敌情背景,锤炼部队应急应战能力。
凌晨4时许,小股“敌人”再度来袭。林博洋指挥“尖刀班”前出应对,同时组织连队撤收物资,“险情”很快解除。
该旅作训科科长尚龙文介绍,此次演练在指挥行动、战场管理等方面更加符合实战要求,官兵的实战意识明显增强。演练结束,该旅立即组织复盘讨论,认真梳理演练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制订针对性整改措施,调整完善训练计划,着力提升训练实效。
短评
练兵备战没有“间歇期”
■金雅兰
《孙子兵法·计篇》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古往今来,无数战争实例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越是放松防备之时,越有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实践,今日演兵场上的松懈麻痹思想,都会导致明日战场上付出惨痛代价。第75集团军某旅和第78集团军某旅打破思维定势,在部队“行军前”和“宿营后”接连给出突发特情,旨在强化官兵全时备战待战的敌情观念。
未来战场瞬息万变,作战节奏加快转进,练兵备战没有“间歇期”。部队各级必须时刻绷紧战备弦,强化敌情观念、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各项备战打仗工作,保持全时待战、随时能战的高度戒备状态,真正做到随时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