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视点
找准撬动军校课程质量提升的“支点”
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解决的却是最关键的问题。课程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的质量。
《军队院校教育条例(试行)》中提出:“军队院校应当优化课程体系”“及时将新理论、新战法、新训法、新技术、新装备纳入课程教学”。这一要求充分说明,形成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必须加强以课程和教材为重点的教学体系建设,让课堂同战场紧密衔接。
优质的课程被冠以“金课”美名,学员们常用“过瘾”“走心”“享受”等字眼,形容聆听“金课”的感受。打造一门“金课”不易,让一门“金课”经久不衰更难。随着作战样式的变化、前沿技术的迭代、体制编制的调整,一些“金课”体系设计不够,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实施过程等方面呈现出各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军事教育领域亟需破除的一种和平积弊。
不少课程特别是指挥类课程所患的“内伤”,实质上是关注课程应用性、专业性、转化率有余,而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不足。前者是任职教育的主要特点,后者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
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坚持高等教育规律与任职教育规律相统一,统筹兼顾打赢现代战争和未来战争对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有利于把前瞻的科学理念、先进的技术方法、最新的作战实践融入教育教学之中,是破解课程建设偏离战场、滞后部队、落伍时代等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解决任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同向发力、相互融合的创新发展问题。必须突出联合作战人才培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科学构建人才能力素质模型,突出联合育人、开放育人、全程育人,坚持指挥与技术相结合、一专与多能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同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
建设一流学科专业,专业布局由散不聚焦、多而不强向精准前瞻设置、集优特色发展转变。课程内容设置应当由按学科知识模块、按单一业务手段设课为主,向学科交叉、业务综合设课为主转变,教学方法手段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更加注重智能引领、信息主导、指技结合。
打造晓战善教的教员队伍,加大领军拔尖人才、青年托举人才培养力度。应着力系统地梳理教员教学能力、部队培养需求,做好分类培养、对口培养、精准培养,发挥比武竞赛的磨刀石和大项演训任务的驱动器作用,用好用足外部优质教育力量和资源,提高教员队伍整体素质,加速培养一批知晓现代战争、熟悉联合作战的名师。
胜战必先育才。一流课程才能支撑起一流教育,培育出一流胜战人才。对接实战,以战领建,找准撬动军校课程质量提升的“支点”,才能推动课程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张 旭)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