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
去年元旦刚过,学院迎来一群特殊“客人”:近20名一线部队的领导和院校专家,对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审定,压减与实战贴得不紧的课程。
这群特殊“客人”的到来,绝非一次例行性学术交流,而是学院进行的一次自我“刮骨疗毒”。
评审现场点评打分,不留丝毫情面,“火药味”十足。尽管前几轮答辩专家提问严苛,周丹也感受到不少压力,但他仍信心满满:毕竟,这门“金课”底子厚实,积淀着他们数年的心血与付出。
“适应联合作战新体制还不够”“与部队改革转型后的一线岗位对接还不够精准”……台上,周丹刚介绍完,一条条颇为刺耳的意见犹如一盆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近乎苛责地点问题,是因为大家都不愿这块‘金字招牌’蒙尘,哪怕只是一点点。”某基地一位领导诚恳地说。
评审会像一根导火索,把不少尘封的问题都牵了出来。事实上,不只是《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似乎一夜之间,多门“颇负盛名”的课程,在深刻检视下,都变得有些“旧”了或是“浅了”。
“好比开设指挥枢纽,课程只是说,要在某装备1公里远处,为什么是1公里而不是2公里?”作为《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的主责教授,位东和讲师赵玉龙就课程设计进行过一次深入讨论。
为何是1不是2?赵玉龙的答案是:这应该是综合装备性能和多年实战演练总结得出的结果,历次修订教案都是这个数据。
“历来如此就对吗?”位东笑了笑,对这个回答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一线教学必须要直通战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难真正掌握胜战之道。“时变法亦变”,他觉得“金课”要能真正叫得响,就要能“动态、及时”甚至是“超前”地服务于战斗力建设。
半个月时间,周丹主持教研室开了6次碰头会,讨论的重点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旧”“浅”这两个字眼被反复提及,“贴近实战”“适应联合”这两条标准被重点关注,“‘金课’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为讨论的焦点。
“‘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在与优秀教学骨干座谈时,学院领导抛出了自己的看法,“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做到这一点,必须走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之路。”
“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就是让高等教育、任职教育优势互补,从而全面提高学员制胜战场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务处参谋王睿东理解。
“是这个路子!”在周丹看来,高等教育技术特色鲜明,但作战指挥和军事应用牵引不足;任职教育指挥特色突出,但原理机理和技术运用支撑不足,两者融合在一起,方能真正提高课程的“含金量”和“含战量”。
“大学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学院有任职教育的传统优势,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既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学院政委胡继林说。
事实上,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已在该学院领导专家层面酝酿了两个年头,从一开始少数人头脑里的“小旋风”,已逐步发展为全体教职员工脑海里的“大风暴”。
从去年4月开始,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发起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大会战”,头脑风暴从思维层面席卷到教学每一个环节,《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是首批重点改革和打造的课程。
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
方向有了,“手术刀”就得实实在在落下去。“复杂地域环境下,干线节点车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配置?”“不同作战样式下,能不能启用更‘另类’的保障模式?”在课程改造过程中,一系列问题成为教研室人员要强攻的“山头”。
“无线通信战术计算,从技术和建模角度来讲难度比较大,这么多年都没试过。”“没试过更要试,可以把大学和学院这方面专长的博士都请过来,试试从作战机理上加以论证。”在大学和学院支持下,这样的超常规举措,一项项付诸实践。
在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曾庆华的案头,摆放着一本《世界一流大学》。翻卷的书页、随处可见的标注,折射着这本书被阅读的次数。
“很多模糊认识被澄清。以指技融合为例,以前不少人片面认为,就是指挥人才多学点技术,技术人才多学点指挥。其实关键在融,在于指挥能力和科技素质的融会贯通。”教务处处长李锋锐介绍,学院以前多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如今则重构了以增强联合作战机理、网络体系工程、技术应用原理、装备战技性能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曾庆华很大一块工作是去听查课。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感到热血沸腾。“变化太大了!”他说,很多课程都基于作战任务背景,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专题,学员体系运用新装备、新网系、新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去年8月,学院秋季学期迎来首批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学员。这批学员前3年在其他学院接受系统深入的本科教育,在奔赴部队前最后一个学年来到学院加钢淬火。这批学员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验田”。
春播秋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前夕,在学院组织的课程质量检查中,《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受到了学院教学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这门课将本科专业所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有机融入信息通信装备、组网和指挥管理教学中,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任职教育的全程融合。”专家们这样评定。
“看到评定结果,我立刻想到一个词:‘涅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这门课程走过的路。”林伟廷感慨万千。
底气十足的林伟廷,带着《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课程走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
去年12月12日,教研室迎来了更加激动的一天。大赛闭赛式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林伟廷作为唯一军队代表上台介绍展示课程情况。
一张张现场照片实时传回,教研室热闹得像过年。“军事教育与科技教育、认知能力培养与科学文化培养深度融合,这样的课一定能大放光彩,培养出更多胜战人才。”那一天,一直跟踪这门课程的学院教务处参谋平亮,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重新焕发出光彩。”
从引以为傲到黯然失色,再到华丽转身亮相,《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程的涅槃之路,正是学院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才有出路。自从学院大力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捷报频频传来。去年,全军认定的1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该学院占了3门;41人次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校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聚力打造的信息强军论坛等学术活动,在全军创出了品牌知名度……
春暖花开,又一批部队指挥员圆满结束学业。一名名满怀期许的学员跑向教员:“教员,您的讲义能不能让我复印一些?我们想带回去给更多人学习。”
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周丹无比欣慰。在他看来,课程大奖不是教育改革的终点而是起点,相比赢得荣誉,学员喜欢、部队需要、打仗有用,才是一门“金课”的真正魅力所在和努力方向。
(陈典宏 张耀广 颜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