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一门“金课”的涅槃之路(2)

www.taihainet.com 来源: 解放军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

去年元旦刚过,学院迎来一群特殊“客人”:近20名一线部队的领导和院校专家,对学院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审定,压减与实战贴得不紧的课程。

这群特殊“客人”的到来,绝非一次例行性学术交流,而是学院进行的一次自我“刮骨疗毒”。

评审现场点评打分,不留丝毫情面,“火药味”十足。尽管前几轮答辩专家提问严苛,周丹也感受到不少压力,但他仍信心满满:毕竟,这门“金课”底子厚实,积淀着他们数年的心血与付出。

“适应联合作战新体制还不够”“与部队改革转型后的一线岗位对接还不够精准”……台上,周丹刚介绍完,一条条颇为刺耳的意见犹如一盆盆冷水,把他浇了个“透心凉”。

“近乎苛责地点问题,是因为大家都不愿这块‘金字招牌’蒙尘,哪怕只是一点点。”某基地一位领导诚恳地说。

评审会像一根导火索,把不少尘封的问题都牵了出来。事实上,不只是《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似乎一夜之间,多门“颇负盛名”的课程,在深刻检视下,都变得有些“旧”了或是“浅了”。

“好比开设指挥枢纽,课程只是说,要在某装备1公里远处,为什么是1公里而不是2公里?”作为《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的主责教授,位东和讲师赵玉龙就课程设计进行过一次深入讨论。

为何是1不是2?赵玉龙的答案是:这应该是综合装备性能和多年实战演练总结得出的结果,历次修订教案都是这个数据。

“历来如此就对吗?”位东笑了笑,对这个回答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一线教学必须要直通战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很难真正掌握胜战之道。“时变法亦变”,他觉得“金课”要能真正叫得响,就要能“动态、及时”甚至是“超前”地服务于战斗力建设。

半个月时间,周丹主持教研室开了6次碰头会,讨论的重点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旧”“浅”这两个字眼被反复提及,“贴近实战”“适应联合”这两条标准被重点关注,“‘金课’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为讨论的焦点。

“‘金课’要有‘含金量’,更要有‘含战量’。”在与优秀教学骨干座谈时,学院领导抛出了自己的看法,“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更多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做到这一点,必须走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之路。”

“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就是让高等教育、任职教育优势互补,从而全面提高学员制胜战场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务处参谋王睿东理解。

“是这个路子!”在周丹看来,高等教育技术特色鲜明,但作战指挥和军事应用牵引不足;任职教育指挥特色突出,但原理机理和技术运用支撑不足,两者融合在一起,方能真正提高课程的“含金量”和“含战量”。

“大学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学院有任职教育的传统优势,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既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学院政委胡继林说。

事实上,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已在该学院领导专家层面酝酿了两个年头,从一开始少数人头脑里的“小旋风”,已逐步发展为全体教职员工脑海里的“大风暴”。

从去年4月开始,学院在全院范围内发起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大会战”,头脑风暴从思维层面席卷到教学每一个环节,《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是首批重点改革和打造的课程。

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

方向有了,“手术刀”就得实实在在落下去。“复杂地域环境下,干线节点车可不可以用其他方式配置?”“不同作战样式下,能不能启用更‘另类’的保障模式?”在课程改造过程中,一系列问题成为教研室人员要强攻的“山头”。

“无线通信战术计算,从技术和建模角度来讲难度比较大,这么多年都没试过。”“没试过更要试,可以把大学和学院这方面专长的博士都请过来,试试从作战机理上加以论证。”在大学和学院支持下,这样的超常规举措,一项项付诸实践。

在学院教学督导组专家曾庆华的案头,摆放着一本《世界一流大学》。翻卷的书页、随处可见的标注,折射着这本书被阅读的次数。

“很多模糊认识被澄清。以指技融合为例,以前不少人片面认为,就是指挥人才多学点技术,技术人才多学点指挥。其实关键在融,在于指挥能力和科技素质的融会贯通。”教务处处长李锋锐介绍,学院以前多是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如今则重构了以增强联合作战机理、网络体系工程、技术应用原理、装备战技性能为核心的内容体系。

曾庆华很大一块工作是去听查课。最近一段时间,他常常感到热血沸腾。“变化太大了!”他说,很多课程都基于作战任务背景,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教学专题,学员体系运用新装备、新网系、新业务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去年8月,学院秋季学期迎来首批生长军官融合式培养学员。这批学员前3年在其他学院接受系统深入的本科教育,在奔赴部队前最后一个学年来到学院加钢淬火。这批学员成为学院教学改革的“试验田”。

春播秋收。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前夕,在学院组织的课程质量检查中,《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受到了学院教学委员会的高度肯定。

“这门课将本科专业所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有机融入信息通信装备、组网和指挥管理教学中,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任职教育的全程融合。”专家们这样评定。

“看到评定结果,我立刻想到一个词:‘涅槃’。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就是这门课程走过的路。”林伟廷感慨万千。

底气十足的林伟廷,带着《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课程走上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赛场,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

去年12月12日,教研室迎来了更加激动的一天。大赛闭赛式在湖南省株洲市举办,林伟廷作为唯一军队代表上台介绍展示课程情况。

一张张现场照片实时传回,教研室热闹得像过年。“军事教育与科技教育、认知能力培养与科学文化培养深度融合,这样的课一定能大放光彩,培养出更多胜战人才。”那一天,一直跟踪这门课程的学院教务处参谋平亮,在心中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接部队为战育人,让‘金课’叫好又叫座,重新焕发出光彩。”

从引以为傲到黯然失色,再到华丽转身亮相,《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课程的涅槃之路,正是学院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

改革才有出路。自从学院大力推动基于高等教育的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捷报频频传来。去年,全军认定的1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该学院占了3门;41人次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校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聚力打造的信息强军论坛等学术活动,在全军创出了品牌知名度……

春暖花开,又一批部队指挥员圆满结束学业。一名名满怀期许的学员跑向教员:“教员,您的讲义能不能让我复印一些?我们想带回去给更多人学习。”

每当看到这样的画面,周丹无比欣慰。在他看来,课程大奖不是教育改革的终点而是起点,相比赢得荣誉,学员喜欢、部队需要、打仗有用,才是一门“金课”的真正魅力所在和努力方向。

(陈典宏  张耀广 颜 伟)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一名军校生的新目标: 让AI参与作战决策

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人机”因为“呆板”“缺乏配合”“送人头”被玩家广为诟病。而在不久前王者荣耀“开悟AI+游戏高校大赛”决赛赛场上,“人机”却因为学霸们的设计控制,改头换面制霸赛场。   在这场充分“挖掘人工智能潜能、探索无限可能”的游戏对抗赛事上,国防科技大学代表队最终获得全国第六名,领队参赛的是该校博士研究生吴冠霖。   “让AI参与打仗!...

一步十二年,从技术骨干“跨”到战略规划师

一步十二年,从技术骨干“跨”到战略规划师   军中典型   吴集,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国防科技战略研究智库科技室主任、全军军事理论卓越青年基金获得者。荣获全军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装备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战略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军队领导批示。   放下手中工作,轻轻揉揉眼睛,吴集定了定神,把目光投向漆黑的窗外。此时正值元旦假期,虽...

2020,国防科大学霸有哪些年度关键词

2020已经接近尾声,历经这不平凡的一整年,我们有苦有甜,收获满满。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中,一群为强军事业不断奋斗的军校学员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跟随镜头,聆听国防科大学霸的2020! 作者:倪浩洋、崔东浩、陈文、张云帆、陈东东 (来源:新华社)

硝烟竞起,“奇兵”出击!

日前,一场合同战斗背景下的实战化比武在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震撼上演。比武现场,红蓝双方激烈“交火”,突击队员们攀高墙、钻涵管,现场枪声、爆炸声不断;滚滚烟尘外,多种型号的电子对抗装备悄然而动,与敌人电磁空间内展开无声较量,通过电子侦察与电子干扰,有效支援突...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2020世界军事安全论坛”

新华社南京12月27日电(董庆安)“2020世界军事安全论坛”日前在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来自军委机关、战区、军兵种、科研院所等20家单位80余名专家出席论坛。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京武主持开幕式并作“系统思维视角下的中国周边军事安全”报告,强调必须学习运用系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