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什么是“金课”
2018年8月,国家教育部专门印发通知,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使用“金课”这个概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认为,“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特点。本文借用“金课”这个概念,比喻具有中国军校特色的优质一流课程建设。
初春时节,江城武汉,一场带实战背景的综合演练拉开战幕。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作战保障初级指挥班的学员,在陌生丘陵地域摆开战场,捉对厮杀,斗智斗勇。
学员们大多来自一线信息通信部队,并担任营长、科长等职务,对这样的演练并不陌生。
“主攻方向一线作战用户接入困难,原因不明”“关键节点遭受攻击,信息服务系统大面积瘫痪”……然而,演练不久学员们就发现,考法变了,考题也变了,纷至沓来的特情不仅难度系数极高,而且还交叉在一起,把大家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少学员感叹:“不愧是大赛夺冠课程,这种战场设计让人眼界大开。”
“精准对接部队需求,有效牵引新质战斗力生成”——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军事职业组中,学院《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课程脱颖而出,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摘得一等奖桂冠。
这场演练,也是这门“金课”的一个关键实践环节。让学员们“眼界大开”,正是学院坚持课程改革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
“复制昨天的经验,打不赢明天的战争。成绩有‘保鲜期’,一门‘金课’也有‘保鲜期’。”学院领导言之凿凿,“敢于把自己打碎、让成绩归零,向着部队、实战和未来贴近再贴近,一门‘金课’方能走出一条涅槃之路!”
这条路,是军事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更是通往战场的不二法门。
联教联训中,来自基层部队的两名士官学员在认真制作沙盘。王 露摄
过去是“金课”,不代表现在还是“金课”
推开窗户,冷风拂面,成功的喜悦让学院联合战役战术信息通信教研室主任周丹陶醉,更让他清醒。
往事历历在目。2019年底,教研室副主任林伟廷受邀到空军某部授课。凭着《联合作战信息通信保障》这门久负盛名的“金课”,教研室收获的都是赞誉: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这门“金课”浸润着近百名专家教授的汗水,不仅屡获殊荣,而且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有口皆碑。
像过去一样,林伟廷自信而从容,课讲得如行云流水。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授课不久,他就感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氛:官兵们的眼神里多了一些困惑,掌声也不再像过去那么热烈,甚至还有官兵窃窃私语。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是从来都没有过。林伟廷感受到了一些异样,他决定来个“顺藤摸瓜”。
“教员,您讲的课,内容、方法和程序都堪称完美,但似乎与联合作战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一名干部在角落里小声说。林伟廷心里一惊,他恳请这名干部留下,共同探讨。
“比如应对智能无人机蜂群作战,对我们这种新调整组建的单位,安全防护有什么策略?”林伟廷一时语塞。
林伟廷并非不知道:伴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部队变化天翻地覆,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大陆军”体制被打破;与之相对应的是,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一个更加充实、合成、多能、灵活的部队编成正在形成。
教研室的人也并非不知道:当下联合作战已成高频词,实战化训练如火如荼。然而,学院的“金课”还在按部就班,课程内容犹如“高速路上跑牛车”。
学院教务处参谋平亮的目光,一次次越过校园的围墙。作为联教联训的主管参谋,他经常带队赴一线部队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这让他对课程如何对接部队战斗力有了更多体悟。
那次,学院与陆军某旅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将现职军官学员与营连指挥员混合编组,嵌入部队开展实兵实装实训,聚焦作战训练现实重难点问题,深度交流互动。
“通信信号遭受强电磁干扰,链路中断”“应用备份链路”“无法避开干扰”……丛林深处,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味。
参训前,平亮在作动员时,专门强调了此次演训将增设难局险局危局,挑战技能极限,但不少参训学员显然“轻敌”了。
被“打痛”的参训学员尽管纷纷用“蜕变”“脱胎换骨”来形容自己的成长,平亮却有另一番思考。他感到,随着部队体制编制调整,信息通信岗位越来越呈现出业务综合、能力复合的特点,对院校教育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业务的复合化新要求,当前一些课程的内容设置有点“浅”。这也是不少教员和学员的感觉。
显然,课程内容与部队训练脱节了,只是这块“窗帘布”,迟迟没有被挑开。
“近几年,教研室30余次深入到联指机构和军兵种部队调研课程改革方向,的确听到了很多表扬。”周丹带头开始反思,“其实也有一些批评意见,但我们长期生活在光环下,有些选择性无视了。”
“过去是‘金课’,不代表现在还是‘金课’。”几天后,学院召开的专题教学形势分析会上,院长张旭的话掷地有声,也凝聚起大家的共识:一门“金课”到底有没有生命力,必须放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下的联合作战大背景中去考量,用部队战斗力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