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佳节,担负高原运输任务的新疆军区某汽车运输团官兵,收到108封跨越千里的书信——
天路家书寄相思
天色渐暗,天路蜿蜒崎岖。
海拔4500米,新疆军区某汽车运输团车队在冰峰雪岭间缓缓爬升。记者从驾驶室望出去,远处的灯光逐渐清晰,营房越来越近,兵站到了。
熄火、检查车况、清点物资……车辆停好后,上士李靖背起一个硕大的迷彩背包,径直奔向迷彩帐篷。李靖刚刚归队,他这次担负一项特殊使命——“护送”战友们的108封书信。
该团常年担负高原部队物资运输保障任务,每逢冬季任务更加繁重,对官兵来说,在天路上过年已成家常便饭。一些高原部队驻训点处在手机信号盲区,天路汽车兵常常需要通过书信与家人交流。
帐篷里,官兵早已围坐一起。看到那个迷彩背包,大家兴奋地涌了上去,108封来自远方的家书很快分发完毕。
指导员廖勇在白板上写下“天路很遥远,天边有回音”,一场简朴的家书分享会正式开始了。
“我来!”下士何泓霖抢先起身分享。打开家书前,他噘起干裂的嘴唇亲吻信封。
“弟弟,喜报已经收到。你现在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名合格的军人,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骄傲!”何泓霖读着姐姐的来信,嗓门不自觉地抬高了,赢得战友们的一阵掌声。
去年底,何泓霖荣获军旅生涯第一份荣誉:“四有”优秀士兵。他本想和奖章证书一起拍张合影寄回家里。但因任务紧急,他只在信里简单写了获奖情况,便匆忙寄出。
“前几天,我和妈妈带着信到爸爸的墓前,一起分享了你的进步。你没有给爸爸丢脸,不要惦记家里,在部队好好干!”
行走云端,儿女情长难断。“爸爸生前最渴望的就是能看到我穿军装的样子,弥补他年轻时的遗憾;我取得荣誉那一天,正是他去世10周年的日子……”读到动情之处,何泓霖哽咽着讲起往事,泪水顺着红红的面颊流下。
何泓霖调整一下情绪,拭去泪水,向战友大声表态:“我一定不会让家人失望,争取在喀喇昆仑干出更好的成绩!”帐篷里,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跨越千里的家书,承载着远方亲人的牵挂与鼓励。”教导员谭亮告诉记者,“天路家书”是该团高原运输分队一直坚持组织的活动,官兵不仅可以分享家人寄来的书信,还可以抽空写家书,通过休假轮换的战友集中邮寄。高原上的座座兵站,就是汽车兵分享温情的“加油站”。
“老公,儿子最近更懂事了,喜欢一个人站在阳台远眺,嘴里还会念叨我跟他说的那句话:‘想爸爸就看看万家灯火,爸爸的任务是在远方守护我们’……”四级军士长祝俭的家书则多了几分浪漫。他是团里的卫生专业骨干,常年跟随任务分队伴随保障。祝俭与妻子周娟结婚8年,一家人团聚的时间屈指可数,情感交流基本都靠电话和书信。
照顾老人、辅导孩子学习,周娟一人担起家庭重担,无怨无悔默默付出,让祝俭心中始终藏着一份愧疚。在祝俭的微信里,妻子的备注是“亏欠”;在周娟的微信里,丈夫的备注是“万家灯火”。
连长高洋玺的家书引来一片笑声,它更像一份“养娃报告”。
去年,儿子刚出生一个月,高洋玺就受命带队执行高原运输任务,一走就是8个多月。妻子贾肖肖在每一封家书中,都要“拉单列项”,附上孩子的吃喝拉撒日常,目的就是让丈夫抛开杂念,踏实地在高原执行任务。
“分享百味家书,交融相同情怀。”廖勇感慨地说,这些絮叨的家常话,饱含着真挚的家国情怀、深沉的理解认同,这就是家书的力量,也是官兵征战喀喇昆仑的力量。
不觉间,帐篷外已是繁星满天。谭亮简短小结当天工作,部署第二天任务。官兵迅速收拾心情,投入到紧张的车辆准备中。
在车场,记者碰到了高洋玺。他在驾驶室里小心翼翼地把家书叠成心形,放进一个快被塞满的大信封。这是他在高原奔走数月攒起来的,他准备珍藏起来,作为一份军旅留念。
信封上写着一段歌词格外醒目:“我爱这金色的高原,矫健的铁骑在天路上成长;哪怕这里高寒缺氧,我们依然无比坚强……”
高洋玺说:“这是汽车兵写给自己的歌,有歌声和家书相伴,天路的艰辛惊险,都会化作行车沿途的绝美风景。”
早晨8时,运输分队编队启程。前方的路还很遥远,需要他们日夜兼程。但高原汽车兵不觉疲惫,因为家书正在下一座兵站等着他们。(解放军报记者 韩 成 特约通讯员 郑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