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军营文职好伉俪 携手换装再战斗(3)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军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启新

夫妻俩始终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部队官兵

身份变了、服装变了,但肩上的职责使命没有变。得知武汉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转改文职的张名扬和孙丽伟,第一时间写下赴武汉抗疫的请战书:人民有难,即使转改文职,只要组织一声召唤,我们也必将倾尽全力!字数不多的请战书上,镌刻着夫妻俩的铮铮誓言。

为有效应对疫情,医院开设发热门诊,张名扬首个报名参战,连续50多天吃住在医院,随叫随到,直至战“疫”胜利。

如今,张名扬已成长为干部病房科代理主任,负责的都是高龄患者,基础病较多、病情随时可能变化。张名扬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无论多晚,只要有需要,都是随叫随到。科里有名90多岁的老干部,因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住院,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张名扬连续3天守护在病区,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下来后,又及时联系上级医院,并全程照护患者到上级医院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帮助脱离危险。平常查房中,他始终保持一颗温暖的心,即使给没有知觉的患者做检查,他也先与老人打招呼、聊天后,再为其做检查,病人家属都夸赞他是个“有温度”的好医生。

孙丽伟超声做得好也是众所周知,许多病人都指定找她做检查。遇上将自己病情往坏想的患者,她会耐心地进行劝慰,帮助树立信心。她说:“患者的情绪直接影响其身体状况,我多安慰几句,就可能让患者坚强起来。”医疗工作周而复始,在别人眼里可能枯燥乏味,但是他们却乐此不疲,对待每名患者都像对待家人一样,尽其所能为患者解难帮困。

9月12日,在完成实兵演习的卫勤保障任务后,张名扬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办公室,换好白大褂,进行医疗查房。护士提醒他医院里给参加任务人员3天假时,他笑着说“我在外面执行任务,你们很辛苦,我早日上班,你们也可以调休一下。”

张名扬、孙丽伟,文职伉俪“换装”不换志,身着白衣的他们依然穿梭在病房间,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带去温暖和关爱。

每当有人问其转改文职的感受时,夫妻俩的回答是一致的:“部队培养了我们,虽然由‘国防绿’变成了‘孔雀蓝’,但对军队的热爱从未改变,只是换种身份继续为强军事业奋斗。”

有一种执着,是“我与军队同行”,有一种信念是“未来我们都在”。强军画卷中,张名扬、孙丽伟夫妇用心维护着孔雀蓝的神圣与尊严。未来有多远,无人知晓,但他们的未来将与部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虽脱下心爱的军装,却担负着与军人同样的责任,“换装”再出发,携手共前行。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梁逍悦 周恒伊 王均波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兵之初丨他们这样品味 “酸甜苦辣咸”

训练间隙畅饮椰子汁。黄文涛摄 新兵连的生活是军旅生涯的第一步,是褪去青涩、走向军旅人生的第一步。在这里有属于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转眼间新兵入营已经两个多月,经历了这两个月的摸爬滚打,他们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今天让我们走进武警海南总队某训练基地,看看他们军旅“起跑...

“精武联勤-2020”比武竞赛举行 全程融入实战背景

指挥所筹划作业,指挥员昼夜连续实施;医师技能比拼,医护人员在硝烟中穿越火线;饮食保障能力比武,炊事员在战斗编组中完成保障任务,操作无人机完成热食前送……这是记者近日在联勤保障部队“精武联勤-2020”比武竞赛中看到的景象。   此次比武竞赛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比武竞赛,紧扣部队力量转型重塑热点课题,聚焦官兵核心专业能力建设,科学制订...

“让联勤保障部队拉出去就能打仗”

饮食保障队官兵加工制作野战快餐。 弹药保障队官兵展开野战弹药库。 油料保障队组织官兵进行无人机灭火作业。本文图片均由吕冀周摄   天灰蒙蒙的,寒风凛冽,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沈阳联勤保障中心运输保障队驾驶员张涛搓了搓冻僵的手,握紧方向盘发动汽车,带领车队冲入一条...

入列!

一道拐是新兵军旅生涯的开端 一道拐是军人肩扛使命的起步 经过三个月的加钢淬火 新同志迎来神圣而光荣的时刻 入伍宣誓暨授予军衔仪式 这场特殊的“成人礼” 必将会成为每一名新兵最难忘的军旅回忆 三个月前 新战友们带着父母的嘱托 怀揣着强军梦想来到军营 三个月来 他们付出了努力...

武警曲靖支队:部队里的千里眼、顺风耳,十二年的通信老手彭发忠

人物格言:要让通信线路一头连接设备,一头连接战场,一头连接机关,一头连接基层,如果中间有意外中断,那我甘愿做那一根永远剪不断的后补线。人生要有奉献精神,才能彰显军人本色——彭发忠   “值班室汇报,支队与基层的监控画面失联”两年前的在一场漂泊大雨的夜里,床头对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