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刀尖”连长带出“尖刀”连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部战区号角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人 物 名 片

李彦涛,现任中部战区陆军某旅一营一连连长。入伍13年,先后参加大项演习演训、比武竞赛10余次,获得8块奖牌,带领连队获得“军事训练一级连”“集体三等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干部”“优秀指挥员”“优等连职指挥员”,被官兵誉为“硬核连长”。

当兵当标兵,带兵带精兵,不论是当战士还是军官,李彦涛都坚定地告诉自己,入伍初心不能变,冲锋姿态不能改,过硬作风不能丢,在工作和任务面前始终保持“不怕吃苦、不怕流血”的“硬核”精神。

当兵要练硬三股劲:狠劲、拼劲、韧劲,他是这么要求自己,也是这么要求连队官兵的。有一次连队组织单兵综合演练,涉及战斗体能、定向越野、武装攀登等10个课目,连贯作业23小时后,部分官兵身体、心理已达到极限,意志力接近崩溃边缘,战士小孙反应最为强烈。得知这个情况后,李彦涛快步走到小孙身旁,背起他的背囊坚定地说:“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战场上我们的兄弟,一个都不能少!”看着瘸着腿的连长,小孙眼泪夺眶而出,咬牙跟上了队伍。最终,全连不落一人通过考核,总成绩被评为优秀。

平时工作不“惜力”,任务来了不“惜命”,是李彦涛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在一次高原执行无人飞行器侦察任务中,李彦涛身体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却始终坚持在战斗岗位,以超人的毅力在陌生地域连续潜伏2天2夜,圆满完成侦察任务。

有一年,在高原高寒地区参加某演习演训任务,他4天组织实飞4个架次,连续作业80多小时,每天休息不足2小时,官兵每每谈起这件事,都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飞控手陈号深有感慨地说:“连长工作起来真不要命,我们没有不服的。”

成功的背后是汗水,转型的身后是艰辛。单位转型后,他率先在思想观念上除“藩篱”,在职能手段上破“坚冰”,不断请教厂家老师30余次,奔波于飞行场地3600多公里,磨烂笔头钻研训法战法,磨破嘴皮传授战斗技能,苦心钻研编制职能,熟练掌握了2代无人机3种机型7项专业指挥技能,梳理无人机训练教材和各类操作规范10余册,先后攻关研究12个训法战法难题,总结15种应急处置办法。

一人强是刀尖,集体过硬才是尖刀。作为旅队最“硬核”连长,在他的带领下,连队先后8人被战区陆军表彰为“专业技术能手”,2人被评为“优秀飞行指挥员”,3人被评为“优秀教练员”,3人提干,4人立功,单位全面建设蒸蒸日上。

相关新闻
拼了!让自己成为决胜战场的“尖刀”

在出征前,陈智晖带领大家立下铿锵誓言。谷益凡 摄 怕苦,成为不了好兵;敢拼,方能成就梦想。 入伍13年,凭着在训练场上没怕过谁的拼劲,我在各项比武竞赛中取得不少好成绩。2013年,在旅群众性大比武中,我曾获得体能五项综合第一、通用400米障碍和渡海登岛400米障碍两个单项第一...

习主席给他们回信!这个连队命名56年来始终“硬核”!

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全体官兵回信,勉励他们牢记强军目标,传承红色基因,苦练打赢本领,把“硬骨头精神”发扬光大,把连队建设得更加坚强,并向官兵们和他们的家人致以新春祝福。 “硬骨头六连”,一支名扬天下...

高原上的边防连队竟有“海洋馆”!这场“圆梦工程”暖心了

高原上的边防连队怎么会有“海洋馆”? 南疆军区木吉边防连下士刘永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不久在连队“心愿墙”写下的心愿,竟在这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上实现了。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高原上的“海洋馆” ■本期观察 张银伶 胡 铮 高原上的边防连队怎么会有“海洋馆”? 南疆军区木吉边防连下士刘永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不久在连队“心愿...

战旗背后的故事:光荣的称号永不褪色!

这是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 以一人命名,传百代荣光!这些战旗故事令人热血沸腾 这是属于军人的至高荣誉 ↓ 无上荣光!这两面战旗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 这是先辈们一次次冲锋的壮举 ↓ 28发子弹消灭23个敌人!一面面鲜红的战旗在战火洗礼中傲然挺立 闪耀在辉煌战史上的一面面旗帜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