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事业。
但在其职业生涯中,只能拿到两次满分,
一次是开始,一次是结束,
因为在LSO(着舰指挥官)眼中,每一次着舰都要有新的成长……
而成长,对于这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同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中国首艘航母何时能形成战斗力?”或许很多人仍不曾忘记,辽宁舰下水之时,被点燃的不只是喜悦,还有担忧。国外甚至有人断言:10年之内,中国海军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交接入列仅一年,“航母战斗机英雄试飞员”戴明盟驾驶歼-15战机在辽宁舰上的“惊天一落”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完美、震撼、壮观……当“飞鲨”一次次在航母上成功起降的画面和这些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频频冲上热搜时,这支部队、这群飞行员却开始了“从突破着舰到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究竟有多远”的“冷思考”……
1
千米高空,夜色如墨。两架歼-15战机距离仅10余米,凭借微弱的灯光,飞行员卢朝辉和徐爱平驾驶战机成功实施对接,数分钟后,加油结束,战机脱离……继歼-15舰载战斗机具备昼间伙伴加油能力后,今年又成功完成夜间空中加油。
作为世界公认的高难度高风险课目,对于绝大多数陆基飞行员而言,具备这项能力意味着顶尖。然而,与我们的兴奋截然不同,飞行员卢朝辉十分冷静地说:“掌握昼夜间加受油技术,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把顶尖飞行课目飞成“基本技能”,并非出于一个优秀飞行员的“自我修养”,而是正如部队长张叶所说:“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舰载和陆基的区别,航母编队体系作战的刚性需求,决定着舰载战斗机必须走向远海大洋。”作战半径如何实现最大化?紧急情况下战机能否安全回收?想在大洋深处掌控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拥有这样的能力。
突破夜间空中加油,卢朝辉和徐爱平只用了三个晚上。尽管卢朝辉谈起这件事时非常云淡风轻,但我们依然还是能感受到当时的紧迫感。这种紧迫感,源自于他们对使命任务的清醒认识和作战理念的更迭。
军事领域从来就是理念引领技术先行先试的领域。相比突破一系列高难度飞行课目所获得的成就感而言,这支部队更想让它的飞行员从中明白——自己的战场究竟在哪儿。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用今天的装备打昨天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