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作为我国首支航母舰载机部队,是航母编队作战体系中的“尖刀”。近年来,这支部队先后受到习主席“一次视察、一次批示、四次授称、五次检阅”。他们把领袖嘱托牢记心间,奋力担当起海军转型建设的时代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舰载机部队,近距离感受他们推进战斗力建设的“加速度”。
“准备对接”“对接!”近日,在渤海湾上方近千米的高空,两架歼-15战斗机在“空中穿针引线”,成功实施了夜间“伙伴加油”,航母舰载机部队核心作战能力再次取得新突破。鲜为人知的是,从首次探索到成功实施,他们仅用了三天时间。
飞行员卢朝辉:下定这个决心时间是非常短的,总共用了三天的时间来进行探索,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我们的能力,把夜间加受油整体的方案给摸索了出来。下一步,我们要让所有人员具备夜间加受油能力。因为,我们最终要让歼-15战斗机形成全天候24小时的作战状态。所以,夜间空中加受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距离习主席最近一次接见这支部队的飞行员仅仅过去了四个月。
时间回溯到2013年8月28日,基地正式成立仅三个月后,习主席冒雨来到这个部队,现场观看了舰载战斗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滑跃起飞、阻拦着舰训练,亲切接见了首批上舰指挥员、试飞员和舰载机飞行员,并提出了殷切期望。
从2013年成立至今,部队先后受到习主席“一次视察、一次批示、四次授称、五次检阅”的莫大关怀和厚爱。在部队长张叶看来,领袖的重托是责任,更是动力!
部队长张叶:有时,我真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这些年,我们航空母舰部队、舰艇部队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唯一要等待的就是航空兵部队。
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让他们飞出了一条条“加速度推进”的闪光航迹。7年的时间,他们完成从单人试飞到批量培养,从掌握着舰到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多项突破。
部队长张叶:能上舰只是一项能力,下一步,我们要冲到体系作战能力里面。2016年,我们就完成了昼间的加受油训练;2017年,我们就探索出了夜间上舰能力;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探索了夜间加油的能力。这些能力一次一次的突破,实际上就是一次一次战斗力的提升。
今年4月,渤海某海域风高浪急,辽宁舰领衔的航母编队加速前行。轰鸣声中,一架架歼-15战机从航母甲板滑跃起飞,对目标实施空中拦截和精准打击。这是航母编队首次实施实战化部署训练,在张叶看来,这比以往任何一项任务都贴近实战。
部队长张叶:这次航段任务,就是检验整个航母编队的实战化能力,也是检验我们整个航空兵、舰载机的作战能力。因为我们出去以后,备受外界瞩目,他们认为我们航渡过程中的战斗机就不敢起来,我们就要起来!
今年7月,他们辗转数千里,在某海域组织某型直升机实投深弹训练,数枚实弹直击深海目标,命中率达到100%。
飞行员卢朝辉:这次训练标志着我们形成了初步的攻潜作战能力,对巩固加强航母编队水下攻防体系作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又多了一层“保护伞”,又多了一个“守护神”。
战斗力生成的“加速度” ,来自于飞行员们拼了命的“只争朝夕”。飞行员曹先建在飞行时突遇飞控系统工作异常,被迫跳伞逃生,身负重伤。为了重返海天,曹先建与时间赛跑进行康复训练,出院仅70天后,他成功实现着舰飞行。
飞行员曹先建:我妈说我飞的时间很长了,该回来了,我并不这么认为。对飞行员来讲,飞行就是一个勇敢者的事业,我们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困难就选择放弃。我到海军来当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就是要到航母上去,就要去实现这个目标。
飞行员袁伟曾在起飞不到一分钟,油箱满载的情况下突遇鸟群相撞,发动机着火。那一刻,他用100多次零失误操作挽救了战机,创造了特情处置的奇迹。3天后,他继续驾驶战机投入到朱日和沙场阅兵中。他说,他敢于将生死置之度外,是因为习主席也在关心着他们的安危。
飞行员袁伟:其实,当见到主席的那一刻、跟他握手的时候,我有一种见到亲人的感觉。他和我们聊了聊飞行上面的事情,走之前还祝我们安全顺利,还是走开两步回头又说的,当时感觉真是来自亲人的关怀。一个国家领导人,他整天有那么多要忙的事情,还能记得我们风险特别大,我就特别感动,有一种想泪奔的感觉。
采访的这几天,记者的耳畔始终回响着飞机起落的轰鸣,夜色下,辽阔的海空繁星点点。部队长张叶说,作为首支舰载机部队,他们就像这星光,更像是火种。
部队长张叶:下一步,还要扩大队伍容量,还要向外输送优秀飞行员,像滚雪球一样,这个队伍就可以越来越庞大。就像习主席说的那样,规模上我们要达到要求,质量上我们也要达到要求。最终,我要让整个团队都像一个人一样,都具备非常强的作战能力,不能有短板。
(记者 李琳 张付华)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