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防护服、手戴3层手套,加上护目镜容易起雾,给30多个病人扎留置针是对张熠最大的挑战。每一次她都耐心地触摸病人血管走向……每次查房时,她都轻声用家乡话对重症患者说:“我随叫随到,请放心!”
这场特殊的战斗,到处都有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采集核酸检测咽拭子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病例确诊的关键一环,也是感染病毒风险较高的环节。34岁的赵冰红主动承担起这项工作。
赵冰红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检验科的一名文职人员。近一个月来,赵冰红和同事最多时一天要完成100份以上检测任务,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4小时。
大年三十早上,接到出征武汉的通知时,刘丽正在机场准备前往海南休假,与全家人团聚过年。作为2006年军队招收的非现役文职人员,刘丽二话没说就赶回医院。
在重症监护室工作6天后,媒体捕捉到了她脸上因长时间佩戴医用口罩和护目镜留下的深深勒痕。对比她出发时的照片,网友称这是“疫期最感动的一组图”。
不只是刘丽,几乎每名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有这样一张“网红脸”。那一道道深深的勒痕,是他们奋斗的印记,更是白衣战士的最美勋章!
冲在一线,站在前沿,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
一个由40名医疗骨干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文职人员就有24人!
这是中部战区总医院文职人员给出的“答卷”。
在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到来的3天前,驻地在武汉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派出“党员突击队”,火速支援武汉市肺科医院,负责重症监护室一个病区救治工作。
武汉市肺科医院是武汉市两家最早确定的新冠肺炎重症定点医院之一,在医疗队和地方同行的救治下,患者出院率超过30%。医疗队队员科学防护,无一人感染。
冲在一线,站在前沿,他们带来信心和希望。
在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第一天,文职人员孙青认识了从上海到武汉出差染病的重症患者乌大叔,双方相约:一起努力,一起加油,一起回上海!
爱的力量,在医患之间传递——
那天,一名重症患者需要立即实施抢救。患者血管条件差,文职人员付靖和同事一遍一遍地耐心触摸寻找适合扎针的地方。等她满身大汗地扎好留置针,患者朝她竖起大拇指。那一刻,她也向患者竖起大拇指。
“如果病床上躺着的是自己的亲人,我该怎样做?”工作中哪怕再苦再累,付靖和同事们都坚守岗位,竭尽所能护理每一名患者,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病痛。
27岁的马晓丽是一名文职护师。临行前,母亲问她怕不怕?她说:“不怕,做好防护,就没啥可怕的。再说,如果医生护士都害怕,那患者怎么办?”
在病房,每逢有重症患者需要紧急施救,马晓丽和同事都毫不犹豫地迎上去!“那一刻,没时间考虑自己会面临多大风险。”马晓丽说。
爱的力量,也是希望的力量。
一个新生儿的平安健康,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儿科病房里,新生儿壮壮茁壮成长,已经顺利渡过了呼吸关、营养关、体温关、感染关,各项生理指标都很正常。
回顾全力救治重症孕妇、护理新生儿的日日夜夜,去年才成为文职人员的主治医师尹太勇觉得无比欣慰。
新生命的出生,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希望。有这些爱的力量每天在病房里传递,人们相信,再凛冽的寒冬,也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
从他们年轻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使命传承
“2003年抗击非典,你们保护我们,这一次换我们来保护你们!”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
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子里,这些温情的话语,时不时地被人们提起。
“我们来了!”除夕,从上海星夜出发的150名队员中,有43名90后女护士。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队伍中间,文职人员占到一半以上。
“第一次匆匆剪短头发、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湿……”抵达武汉后,繁重的工作之余,文职人员孙青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这些90后诸多的“第一次”,也是无怨无悔的“逆行”印记。
这是他们的行动宣言:现在,该是我们这一代担当责任的时候了!
从汉口医院转战火神山医院,事实证明:这群年轻的文职人员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是一支值得信赖的生力军!
“我是护士长,是神经外科危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当然是我第一个进病房!”大年初三,医疗队第一次进驻收治大量确诊患者的汉口医院,护士长张婷主动要求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身材瘦弱的她,扛起的却是监护室的一片天!
面临风险,张婷挺身向前。很多年轻的文职人员也是好样的,他们有的出征前最后一刻才通知家人,有的甚至到现在都还没有和家人说实情,他们是怕家人担心。
从他们年轻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使命传承——
非典时期,付靖正读高三。那一年她的表姐出征小汤山医院,表姐的飒爽英姿和坚毅勇敢深深地感染着她。从那时起,她就想和表姐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一名白衣天使。
如愿考上陆军军医大学,付靖毕业后转改为文职人员,成为一名护士。她在“红区”工作的视频在《新闻联播》播放后,全家人都为姐妹俩相隔17年的接力喝彩。
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魂。
“报告!我有丰富的医学救援、传染病防疫以及洗消工作经验,请战支援武汉!”军人转改文职的神经外科护师霍军丽,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和玉树地震救援。驰援武汉的集结号吹响,她第一时间请战。
在火神山医院,霍军丽每天一丝不苟地进行ICU环境消杀、医疗垃圾处置和呼吸机管路消毒,竭尽所能为战友和患者提供可靠的安全屏障。
这场战“疫”,注定要写入历史。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行动中,文职人员突击的脚步、激扬的声音和辛勤的汗水,化作武汉保卫战的壮美音符。
“当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时,那叫勇敢;当一个团队挺身而出时,那叫担当;当一个国家身处逆境呼唤一种精神时,那就是使命!”几天前,看到中国女篮的赛前动员视频,酷爱体育运动的赵春光一边看一边抹眼泪。
总攻的号角,响彻在荆楚大地上。赵春光与1200余名文职人员站在一起,与所有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队员一起,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冲锋——胜利,终将到来!
冲锋——胜利,终将属于我们!
(解放军报武汉2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