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战区空军某空域管理队值班员叶敏正在记录每日主要任务。周雪峰摄
“我们干的是后台工作,越是默默无闻,越是责任重大”
冬日午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703米高的西塔台往东北方向望去,阳光下,这座经常被描述为“展翅金凤凰”的建筑,更像是一架盖板镶着玛瑙、宝石的大型钢琴,安放在雪色点缀的大地上。
临近春节,机场跑道上飞机此起彼落,航站楼内人潮涌动,一派热闹景象。
此刻,在北京东三环的一栋低矮小楼内,航空管制员何源静静坐在控制台前,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屏幕上,航线密如蛛网,红色、绿色、紫色等各色飞机标志在不断移动,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的进出港航班飞行情况一览无余。
何源是中部战区空军参谋部航管处的一名参谋,也是战区联指空域管理队的规划评估室主任。“上了值班席,都是管制员。”交完班,何源坐到记者面前,眼睛仍不时朝着值班席位方向瞅上一眼。
“我国的领空,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空军具体组织实施全国飞行管制工作。”说到管制员这个岗位,何源的介绍很简短:通畅空中航路,军机民机都管。
话虽如此,但他们平时还是为军机提供空域保障较多。“春节临近,民航航班增多,我们这些管制员就需要时刻守在屏幕旁,以便及时处理一些特殊、异常和意外情况。”何源补充说。
一次值班,何源发现一架入境的外国航班通信出现问题,反复呼叫都没有应答。于是,何源迅速做出反应,向指挥所上报情况……他又与民航相关部门联系,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半个小时后,这架航班通信恢复正常,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飞行无小事,离地三尺有风险。何源和战友要做的就是,在地面上尽可能化解天空中的危险。
从2012年开始,何源投入北京终端管制区空域结构调整工作,为兴建开通大兴国际机场做准备。京津冀地区本来空域结构复杂,航路航线远比别的地方密集,要在其中再加入一个年起降量巨大的大兴国际机场,空域调整难度可想而知。
如何使航路航线的设置既兼顾军民航单位的需求,又科学合理、简捷高效,还能把空中风险降到最低?作为牵头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何源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那枚要穿起千条丝、万根线的针”。
新辟、调整、取消航路航线,划设军民航进离场航线……那段时间里,何源最缺的就是时间,经常一忙就到后半夜。
在航空管制值班大厅的墙上,有两张一人多高的挂图:《全国航路航线示意图》和《中部战区空军航路航线示意图》。这两张图都是何源自己手绘后打印出来的。设计绘制这些航线时,他始终坚持一点:“所有设计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确保航班和旅客安全。”
北京终端管制区启用那天,看着一架架航班沿着新调整后的航线平稳飞走,何源心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尽管很少有人知道,便捷的空中出行背后有他们这样一群“空中高速公路的设计者”。
去年,中部战区空军航管系统在保障民航班机安全飞行的同时,完成了军机转场、部队训练、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的空域保障,处置特异情300多起。这一桩桩、一件件,同样很少为外人所知。
“我们干的是后台工作。越是默默无闻,越是责任重大。”空域管理队队长王春龙这样向记者解释。平时,他也这样鼓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