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吃大苦、耐大劳,一切都值得
“只有坚持下来了,你才会明白自己吃了多大的苦,原来就会有多大的甜。”当有观众问到,是什么让你如此坚持的时候,王凯是这么回答的。一个动作的固化定型需要重复上千遍,甚至上万遍。枯燥反复的队列训练,对人的生理、心理、体能和意志都是一种极限挑战。但当国庆那天国歌响起,当正步踢过天安门,当走过国家大剧院,听到街道两旁的老百姓在高呼“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的时候,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张冠宇
越努力,越幸运
当得知二排面很大程度上就是给一排面当预备队的时候,张冠宇的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没有放弃,心里铆足了一股劲,想着“身高不够,动作来凑”。训练努力刻苦的他很快被教练员所发现,慢慢地走在了二排面的前列。终于有机会进入了一排面,却发现自己总是在最后,像个“外来户”,不受待见。心里苦恼的他向教练员倒苦水,谁知得到的回答让他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他动作过硬才把他放在了中后段的关键位置。也正因为如此,本来可能没有电视镜头的他在电视直播中幸运的拥有了一个完整的镜头。
于浩
“我就是要阅兵”
已经进入阅兵中期,于浩却迎来了他人生中最严重的训练伤病——髓核破裂。之前从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陪护的战友开玩笑说:“你这是提前感受一下七十岁以后的生活。”当时的他只敢自己偷偷抹眼泪,感觉人生灰暗了很多。原本半个小时的局部麻醉手术他硬是撑了两个半小时,之后慢慢地静养、恢复。当走过天安门广场,坐在休息车上,他再一次哭了。这一切苦痛都是为了什么?他说:“我就是要阅兵!”
杨景烽
从香港“踢”到北京
曾经是驻港部队仪仗兵的杨景烽参加这次阅兵任务就是奔着当排头去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排头顶半个排面”,他知道,要当好一名排头兵,必须付出比普通队员多出百倍的努力。训练间隙、吃饭途中,总能看见他执着的身影。“向汗水要动作”这是最简单的,最有效的提高动作水平的方法。每天训练时间平均为10个小时,每天步行将近30000步,他一步一步地从紫荆花下踢过了天安门前。
张峰
就算是预备队也要当最好的
方队组建之初,张峰所在的十五排面便已是计划中的预备排面。他的心里备受折磨,能不能上场成为了他心头最敏感的痛。再崎岖的路,也要走出自己的脚步,哪怕结果不尽如意,奋斗的过程也值得回忆。他一直用一句话勉励自己和身边的战友:“即使我们当预备队员,也要当最好的预备队员。一旦正式队员需要补充,我们也要成为替补的第一人!”他坚信,只要训练场上坚持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就一定能实现受阅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