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庆典时刻)纵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6次参阅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题:纵览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6次参阅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再度现身备受各方瞩目。
纵览“大国长剑”的参阅经历,阅兵场上的一次次亮相串联起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几十年间走过的发展历程。
1984年:首次走出神秘历史帷幕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诞生于1966年,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图为东风-41导弹方队接受检阅。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在1984年的国庆35周年阅兵中,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一个导弹方队接受检阅。受阅的3型导弹武器涵盖了中程、中远程、远程,表明中国此时已具备中远、远程核反击能力。
1999年:现代化建设历史性跨越
在1999年10月1日的国庆50周年阅兵中,四个导弹方队“压轴登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以全新姿态亮相世纪大阅兵。
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受阅的导弹武器,机动性能更好、反应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发射距离更远、打击威力更大、环境适应能力更强。外界更注意到,中国的战略导弹变小了,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现代化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图为东风-17常规导弹方队接受检阅。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2009年:作战力量体系已经形成
5个受阅方队、108枚导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以强大阵容现身2009年10月1日的国庆60周年阅兵。
常规导弹、陆基巡航导弹、中远程地地导弹、战略核导弹……5个受阅方队的武器装备均为当时中国研制生产的新一代导弹,表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经形成型号配套、射程衔接、打击效能多样的作战力量体系,成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拳头”。
图为接受检阅的东风—41核导弹方队。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