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起爆!”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黎以边境“蓝线”地域山坡震颤,强烈的冲击波卷起尘土,冲向云霄。
“当挖出人生中的第一颗地雷时就感觉战胜了自己,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清排出第一颗地雷的那一刻,杨怡鑫喜悦溢于言表。
初夏的黎巴嫩,烈日炎炎,地中海东岸沿线120公里的黎以边境“蓝线”地域地势复杂、布满地雷。
今年6月中旬,由第75集团军某旅组建的中国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首次执行联合国赋予的扫雷任务。3名女军人在列,她们是杨怡鑫、张华杰、鲁艳红。她们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决完成扫雷任务,还当地民众和平与安宁。”
现场扫雷监督员张存宁,见证了3名首次踏入“蓝线”的女扫雷手的成长。他介绍,张华杰来自四川,杨怡鑫和鲁艳红来自云南,3名南方姑娘身形都比较瘦弱,但集训期间她们自我鞭策加压,不断提升训练强度,利用点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考核时都一次性通过扫雷资质认证,现在已经完全具备独立执行扫雷任务的能力。
“从参加扫雷训练以来,体重下降了10多斤,晒黑得连亲妈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女扫雷手张华杰感慨地说,在连续3个多月的集训里,1周训练6天,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操作各种器材手掌磨出血泡是常态,训练时汗水从额头流下来还被组长误以为哭了。“既然选择了这项任务,无论多么艰辛,我都会努力去完成它。”
经过3个月的封闭式扫雷专业训练,张华杰、杨怡鑫、鲁艳红3名年轻的95后女士官最终与几百名男军人一起奔赴黎巴嫩执行任务。
据了解,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执行任务的雷场正面约400米,纵深约60米,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任务期为6个月。据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提供的雷场要图计算,共有地雷1800余枚,主要是1978年布设的4号反步兵地雷。
“嘀、嘀、嘀……”杨怡鑫的探雷器发出了急促的警报声,频率很高,从现场情况判定土壤里埋设有地雷。她向排雷小组长报告后,决定采取局部挖掘的方式排出地雷。双膝跪地,从基准杆20厘米后,用挖掘锹从下至上,从右至左,以50毫米的增量前进至信号源位置……这个过程中,杨怡鑫还对土壤中的草根进行切除,对石块进行处理,汗水顺着她的鼻尖滴落。大约20分钟后,地雷被成功排出。
谈起为什么选择参加维和,还选择执行危险性很高的扫雷任务时,鲁艳红坚定地说:“战场不分男女,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是每个军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
“中国女军人走出国门,担负国际维和任务是展示中国女性形象的重要窗口。”中国第18批赴黎维和部队指挥长高朝宁介绍,让女兵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既是让女兵走上一线战斗岗位的实际举措,也是响应联合国让更多女性参与维和任务的号召,彰显男女平等理念。
据悉,第18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共410人,由多功能工兵分队180人、建筑工兵分队200人和医疗分队30人编成。他们于今年5月与第17批维和部队完成轮换交接,开始执行为期1年的扫雷排爆、工程建筑、蓝线栽桩、人道主义救援等任务。
自2006年派出第一批赴黎维和部队至今,中国赴黎维和部队探查清排近200万平方米疑似雷区和1.4万余米巡逻道路,发现和排除各类地雷和爆炸物1.1万余枚,完成各类工程保障任务12000余次,为当地居民修复道路300余公里,执行9项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累计救助7.67万人次,赢得了联合国以及黎巴嫩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云南日报通讯员 孙帅 牛彦澧 记者 左超)
原标题:《陆军第75集团军首次派出女军人赴黎巴嫩执行维和扫雷任务—— 异域扫雷的中国女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