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官兵在训练中。茆琳 摄
本报记者 曾火伦 杨艳 实习记者 贺美华 特约通讯员 茆琳
有一片海,浩瀚无际。有一群人,为国出征。有一种爱,博大深沉。
潜艇,潜行深海,一默如雷。潜艇兵,守卫蓝色国土,心系家园亲人。
在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采访,官兵讲述的几则潜艇兵故事,让记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危险冷静交代后事——
“但愿这封遗书用不上”
支队某艇政委陈笃红写过不少次遗书。
对高风险的潜艇部队来说,官兵出海之前写遗书,不算什么新鲜事。陈笃红从军多年,执行重大任务无数,遭遇过的危险数不胜数,自然也不例外。
3年前,陈笃红所在艇接到赴某海域战备巡逻的任务。面对填补诸多技术空白的特殊要求,常年与潜艇打交道的陈笃红深知,此次任务非同寻常。
任务部署完毕,他来到办公室,又一次摊开笔记本写遗书。老人、妻子、孩子……能想到的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遗书写完,陈笃红把笔记本工工整整地摆在办公桌中间。想了想,怕万一“光荣”了别人发现不了,又打开笔记本,将写有遗书的那张活页往外拽了拽,露出一角之后再轻轻合上。
临走前,他特意交代机关战士,没有特殊情况不能动他的笔记本。
圆满完成任务归来,陈笃红如释重负,悄悄撕掉了写有遗书的那几张活页纸。
如今谈起那次任务,陈笃红依然感慨万千:“执行过那么多重大任务,写过那么多遗书,那次却感觉是离死神最近的一次。写下第一个字的那一刻,我在心里反复念叨,但愿这封遗书用不上。”
潜艇战备训练任务繁重,类似情况并不罕见。但出于保密需要,官兵每次执行任务都无法告诉家人实情,甚至连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都不能说。
怎么办?陈笃红与妻子约定了一套特殊的“暗号”,用于夫妻间的电话交流。陈笃红告诉记者:“哪怕只让她知道‘会期’几天、‘出差’几个月,她至少有个盼头。但有时候我真的很担心,说好的几天‘会期’,会不会……”
“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潜艇兵之歌》的这句歌词,是潜艇兵“沉默是金”的真实写照。执行任务如此,对家人的爱与牵挂亦如此。很多时候,他们只能把这份爱与牵挂,写进遗书、埋在心里,随着潜艇一起潜入深深的海底。
潜艇靠岸才知母亲去世——
“为国尽忠是一种大孝”
进入4月,支队某艇艇长于全胜的心情有点像坐过山车,起伏不定。
细心的该艇政委看出端倪,几番旁敲侧击才得知,于全胜年过八旬的母亲因重病住进了ICU病房,进入病危状态。
全艇官兵都知道,于全胜是个孝子。年事已高的母亲患病后,经多次治疗仍不见好转。看着病情日益加重的母亲,于全胜急得四处寻医问药,不放过任何希望。
可是,支队承担的一项重大任务,当时已进入关键阶段,不少官兵克服重重困难,一心铆在战位上。身为一艇之长,于全胜深知自己坚守战位的重要性。
一边是国,一边是家。这是一道痛苦的选择题。于全胜最终选择了战位。出海那些天,于全胜把痛苦深深埋进心底,为完成任务白天黑夜连轴转。官兵说,那些天,艇长憔悴了许多。
圆满完成任务归来,刚靠码头,于全胜就急切地给家里打电话,得来的却是母亲已经去世的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