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资料图
“优秀的试飞员,也应当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
在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定型阶段,试飞员凭借自身极高的技术战术素养,既是武器装备的试验者,又是设计者,同时还是战术动作的开发者。这种深度参与,为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作出重要贡献。
初到试飞大队时,梁万俊已经积累了13年的战斗机飞行经验。然而,第一次试飞时,梁万俊还是遭遇了尴尬。
走下飞机,教员连问了3个问题:今天飞了什么动作?飞机发生了什么问题?解决方案是什么?前两个问题,梁万俊都能回答上来,最后一个问题,他却陷入了沉思。
还有一次,梁万俊在组织新机理论学习时,被一名试飞员提出的一个关于发动机构造原理方面的问题给卡住了。
按理说,那位试飞员提的问题,属于飞机设计专家解答的范畴,但还是引起梁万俊的反思:优秀的试飞员,也应当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如果不了解飞机设计制造原理,又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各种飞行现象、准确地报告飞行情况呢?否则,遇到特情不仅不能及时准确判断飞机存在的问题,更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梁万俊利用休息时间收集整理上百万字的航空资料、上千张飞机图片,自学了《军事教育学》《军事高科技知识教材》《空气动力学》等相关书籍,记下了3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和飞行心得体会。
学得越深,梁万俊越发现自己存在不少短板。他后来才发现,那次成功处置特情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关键环节。上天之前,飞行高度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11000米,一个是10000米,正是当时采纳了时任飞行大队长雷强的意见,才选择了11000米的高度,也正是这个选择,才为处置特情时赢得了宝贵的1000米高度。
“如果把圆的面积比作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面积越大自然懂得越多,但也意味着边界外未知的东西也更多。”基于这种认识,梁万俊刻苦钻研,遇到一些新科目,梁万俊反复琢磨思考。
为弄清某新型战机的座舱原理,时值盛夏,梁万俊冒着酷暑来到机场,在座舱里一遍遍熟悉电门、开关、操作程序及相关数据,直到烂熟于心。
“试飞员是一个危险而又不可或缺的职业,搞好传帮带非常重要。”梁万俊说,作为主管试飞训练工作的教员,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给别人一杯水的时候,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
梁万俊担任试飞部队领导后,把带教年轻试飞员当作自己的责任。有试飞员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梁万俊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
同事们感触颇深,他们认为梁万俊是一位讲科学、严谨细致的老试飞员。他讲得最多的是如何规避风险、确保安全。“什么样的动作该选择什么区域、什么高度,还要随时兼顾飞机所处的位置。”“虽然试飞是高风险职业,但风险是可以规避的,要安全顺利完成任务,首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飞行理念。”
梁万俊常说:“年轻试飞员是未来新装备发展的希望,老试飞员有责任把飞行理念、经验技巧传授给他们。”
▲空军某部特级试飞员梁万俊。资料图
“在试飞过程中,我考虑第一位的是实战要求”
有人说,要想把飞机这样一个系统复杂庞大的航空器,锻造成一把出鞘的“利剑”,必须要有“试剑”人。没有“试剑”人,再好的设计也无法拿到战场的“入场券”。
梁万俊就是敢于“试剑”的人。2002年,国产某新型机试飞前,梁万俊作为试飞小组成员,在参加完品模台、铁鸟台及机上试验后,感觉驾驶杆的横向控制难以操纵。过往经验告诉他,在空中,飞行员操纵是否灵巧顺手,直接影响到飞行的质量。梁万俊查阅各种资料,提出调整的可行性建议。工厂立即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对驾驶杆进行了调整。事后证明,这个小小的改进,对改善飞机的操纵性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