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 图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上,以“新涂装、新编队、新姿态”惊艳亮相的歼-20四机编队,在天幕上留下一道道炫酷的银白色涡流。歼-20从上届航展双机编队1分多钟的“惊鸿一瞥”,到这届航展以四机编队进行了约8分钟的飞行展示,让国人欢欣鼓舞。
隐身战机对一个国家空军有多重要?网上公布的一则新闻可以证明:数年前,美国空军曾组织F-15、F-16、F-18G,以及欧洲台风等战机与F-22进行空战对抗,F-22取得了绝对优势。
当时,有中国军人不无艳羡地说:“真正的‘王者’,属于隐身战机。” 更有军事专家指出:“在世界空战史上,战机之间的代差往往致命。”
作为歼-20的首飞试飞员,李刚是第一位将我国隐身战机飞上蓝天的人。这一飞,开启了中国空军的“20”时代,也宣告了“隐身时代”的到来。
试飞员,是与技术人员一起,把蓝图和数据变成战机的人。一款新机从试飞到服役,要通过上千个试验项目,上万个状态点都要试飞员进行试飞。对试飞员来说,试飞即是战斗,未见硝烟,战斗已经打响。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这是李刚的信条,更是他20多年试飞生涯的真实写照。
“歼-20包含太多‘第一’,试飞员不断超越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2011年1月11日,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机经过18分钟的空中飞行后平安落地。
身为歼-20首飞试飞员的李刚,驾驶飞机滑过观礼台并举起右手敬礼,在场的空军官兵、航空工业集团的科研人员,鼓掌欢呼、热情拥抱,那抹靓丽的黄色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头。一旁的歼-20总设计师杨伟,早已热泪盈眶。
这是足以载入中国航空史册的一天。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奋力追赶,我国终于有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机。事后,一位见证者回忆,那一刻刚好是1点11分。这是一种巧合,也是一种昭示,在歼-20身上,包含太多“第一”。
“当飞机座舱盖关闭时,耳机里传来指挥员熟悉的指令。环顾四周,机务人员分布两侧,前方是彩旗招展的观礼台。这一刻终于来了。” 在李刚看来,这是他10多年试飞生涯中最浓重的一笔,无数个日夜的准备和攻关,梦想终于成真。完成首飞后,李刚立刻冷静下来,“作为试飞员,不断超越才能创造更大价值” 。
从成为试飞员起,李刚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个飞行日结束后,总要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把一天的任务回想一遍,然后再认真写下当天的飞行日志。长短不一的心得体会,经过多年的积累,竟然达到7万多字,李刚从中陆续提炼出了10余篇研讨文章,解决了多项试飞技术难题,有的还获得了试飞技术交流奖项。
对于试飞,李刚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常常对年轻战友说,试飞员不仅是飞行员,更是飞行的工程师,不仅需要高超的飞行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善于思考的习惯,从基础原理上去理解、思考每一个试飞科目和动作,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这种学习和思考,使李刚在歼-20首飞的准备中受益良多。培训归来,李刚就带领首飞小组一头扎到试飞准备现场。整整6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天天和科研人员“泡”在一起,在模拟平台上一遍又一遍地试验飞机的操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