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探访巴山之巅“千里眼”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人民日报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摘自党的十九大报告

  鄂西屋脊,巴山之巅。当地百姓说,这里,半年大雾弥漫不见天,半年大雪封路不见地。松林深处,常年驻守着中部战区空军巴东雷达站官兵。该雷达站海拔近2000米,距离团机关数百公里。

  远离机关,如何让上级放心;扎根高山,怎样建过硬连队?该雷达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连之魂、育人之本,把习主席提出的“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的战略要求,认真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空军“先进基层单位标兵”,荣立集体一等功。

  前不久,记者走进被誉为巴山之巅“千里眼”的雷达站,探寻连队建设的足迹。

  “红色磁场”形成战斗堡垒

  凌晨5点从北京出发,乘坐飞机2个半小时,转换汽车4个多小时。沿蜿蜒的盘山小路行驶,穿过山腰浓雾,雷达站便在眼前了。

  “傲霜斗雪志比山高,我们像高山松伫立山巅,战风破雾洞察千里,我们是千里眼警视云天。”一下车,自带乐队的官兵青春朝气的合唱,顿时点亮了大家的心情,一扫旅途的疲惫。

  这首歌便是官兵自己编曲填词的《巴山之巅》。主唱李晓东,从云南省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带着成为文艺兵的梦想入伍。原本以为离梦想越来越远的他,却在高山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指导员俞梦溪介绍,连队官兵挖掘高山特色文化,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近年来,连队党支部充分调动每一名官兵的积极性,发掘每一处闪光点,让大家都参与到整个连队的文化建设中来。

  “文化的背后是坚持的信念!”雷达站站长王重文介绍,巴东雷达站组建于1971年。47年前,老一代雷达兵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手刨肩扛,与天地战斗,在高山之巅筑起了一座雷达站。在一茬茬党支部的带领下,官兵们克服重重困难,留下了从无到有建站兴站的足迹,更留下了“志气比山高、本事比山高、境界比山高”的铮铮誓言。

  某公安局老干科科长高新平是该雷达站的第十三任副站长,从1983年到雷达站任职,一干就是8年。“冬天雪下到一米深”“夏天紫外线两天就能把人晒脱一层皮”“一年四季被子都是潮乎乎的”……回忆起雷达站,高新平难掩激动地说:“环境虽然艰苦,但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下,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

  如今,这座立于高山之巅的战斗堡垒,犹如一个强大的“红色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毕业学员,主动申请到雷达站服役。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探访巴山之巅“千里眼”:28年雷达情报合格率100%

探访巴山之巅“千里眼”(新时代强军战歌·来自边海空防一线的报告)     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强大稳固的现代边海空防。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   ——摘自党的十九...

厉害了!环球网记者实地探访今非昔比的沈飞

厉害了!环球网记者实地探访今非昔比的沈飞   【环球网军事报道 赴沈阳特派记者 张加军】设计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空天装备在现代高科技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已全面显现,面对世界航空高科技的风起云涌,新型战机的研制必须将目光瞄准技术前沿、着眼长远,发展适合未来战场需要的先进战机,这就需要坚持“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装备一代、保障一代”的方针...

探访幸存“慰安妇”:正在消逝的历史见证者

中新网太原8月15日电 题:探访幸存“慰安妇”:正在消逝的历史见证者   记者 胡健   一部纪录电影《二十二》,一位饮恨入土的海南老人,让“慰安妇”这个屡被民众提及又遗忘的人群再次引发全民关注。这个八月,被一股黑白色的哀伤笼罩。   72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投降了。2017年8月15日,中新网记者来到山西清徐县,探访九十高龄的“慰安妇”幸存者郝月连,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