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亚拉机场升级改造提前1个月完成、格瑞达分点施工提前5个月完成……在任务区的一年,工兵分队官兵的施工速度,让联非达团官员赞叹不已。
“无论困难有多大,中国工兵总能出色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从来没有例外。而且他们往往要比限定的工期进度更快、更加高效。”对于中国蓝盔的工作效率,联非达团南战区工程主管卡萨耶印象深刻。
既然有规定的工期,为什么还要使劲往前赶?面对这个问题,第13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政工组组长司大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掏出手机打开了一张照片。
照片中,在炎炎烈日下,一名衣衫褴褛的小女孩隔着铁丝网,向正在施工作业的维和官兵讨要食物和饮用水,她的身后还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两个孩子瘦弱干枯,令人心酸。
“在达尔富尔,我们目睹了太多的不幸,都想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当地人民早日摆脱战争带来的创伤,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司大勇的这句话,说出了工兵分队全体官兵的心声。
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工兵分队共完成110项工程任务,其中86项是提前完成。一次次争分夺秒、一次次创造奇迹、一次次刷新“中国速度”,不仅饱含着维和官兵对任务区民众的深情厚谊,也是中国军人坚决维护世界和平的生动例证。
“中国工兵的每一次施工都展示了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流的专业水准和惊人的施工速度,这在任务区已被传为佳话。”中国工兵分队隶属于联非达团南战区,然而,在回国前夕,他们却收到了联非达团东战区民事主管兰丁和战区司令谢里夫发来的感谢信。
原来,分队部署至达尔富尔后,一个工兵排随即被派往东战区的杜艾因分点长期驻扎。这个只有63人的维和小分队,却要负责整个东战区的工程保障,任务十分繁重。
尽管面临安全形势严峻、物资缺乏等多种困难,但分点官兵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在完成好各项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当地民众提供帮助。
有一次,杜艾因郊区一处取水点的设备发生故障,导致周围地面泥泞不堪、污水聚积,水质受到污染,给当地民众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面对翘首企盼的当地民众,官兵们顶着45℃的高温展开抢修。尽管汗水一遍遍湿透迷彩服、留下厚厚的盐渍,但官兵们毫无怨言。当故障排除、清澈的水流再次从水管中涌出,当地的居民欢呼雀跃,高声呼喊:“China good!”
和杜艾因分点官兵一样,遂行维和任务之余,工兵分队官兵常常前往驻地周边的村落播撒爱心、传递友谊。官兵们不止一次地看望慰问“中苏友谊小学”师生,并给他们带去文体用品和生活物资。每一次欢聚,学生们都兴奋地拉着官兵们的手,一起唱歌、画画、读写汉字,场面热闹而温馨。
执行维和任务的一年中,第13批维和工兵分队先后收到联非达团、当地政府、维和友军等多方发来的感谢信24封。每一封感谢信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每一封感谢信都诉说着中国蓝盔的无私大爱。(王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