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军事 >> 中国军情  >> 正文

中国北斗前世今生:大国重器,惟有自力更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环球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环球时报赴西昌特派记者 刘扬 本报特约记者 杨欣 王新国】沙场,三军列阵。刚下演兵场的战旗、战士、战鹰、战车,接受最高统帅检阅,米秒不差。

  南海,惊涛骇浪。世代漂泊在这里求妈祖、讨生活的渔民,如今无论到哪块海域、哪个岛礁,都在祖国俯瞰之中。

  汶川,山崩地裂。震中映秀20多小时音讯全无,突破死亡线赶到的部队,第一时间发出100余字短报文,字字千金。

  街头,车水马龙。行色匆匆的人们,随时能精准找到最近位置的旅馆、小吃店、共享单车,“出门一时难”成为过去。

  这些,都因缘遨翔星空的中国“北斗”。11月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第一、二颗卫星。此次北斗发射牵动着外界的热切关注,因为这次发射标志着中国的北斗正式全面开启全球组网的大幕。在中国北斗开始走向世界之时,身在堪称北斗福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环球时报》记者试图在这里探寻北斗这张中国新“名片”的前世今生。

  中国选择:大国重器,惟有自力更生

  “复移小凳扶窗立,教识中天北斗星。”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将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命名为“北斗”,饱含着近代以来中国历经劫难的清醒、走向复兴的企盼:中国命运必须自己掌控,中国重器必须自己打造,中国建设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990年海湾战争中,装载GPS的精确打击武器首次大规模使用,作战效能令全球震惊。卫星导航系统对于一个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引发全世界的再思考、再认识。

  如果说导弹是枪,原子弹是子弹,那卫星导航就是精确瞄准具。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从事“两弹一星”的先驱们,就启动过“灯塔一号”工程进行探索。终因经济和技术方面难以支撑,不得不被迫下马。

  1994年,在国家经济实力、技术基础仍然非常薄弱的情况下,中国毅然决策启动北斗一号工程,进行试验探索。当时,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各发射了20多颗卫星,已完成了全球组网。而我国正面对1989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实施的最严密技术封锁。放眼星空,最适合卫星导航的黄金频段美俄已全部占用。我国与同时希望建设自己卫星导航系统的欧盟,推动国际电联从航空导航频段中,最大限度地挤出一小段频率,提供卫星导航共同使用。这一小段频率,只有黄金频段的四分之一,这是建设一个全球导航系统最基本的频率需求,且各国均可平等申请。2000年4月17日,北斗和伽利略系统同时成功申报。按照国际电联规则,必须在7年有效期内成功发射导航卫星。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寻求合作,共用资源;二是独立发展,抢占主动。中国一方面立足独立自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对中国这样的大国,在关系国家重大竞争力的合作中,自身没有过硬实力和核心技术,往往难有对等交流,处处面临不平等壁垒。我们与欧盟的多轮频谱合作谈判,进展缓慢。

  2005年,欧盟发射了首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此时,距离我们申请使用的频段有效期只剩不到3年时间,如果不能在此期限内成功发射一颗导航卫星,这片“太空领土”就只能花落人家。而我们的首颗北斗导航卫星,还在研制之中。在全社会相关行业、领域、单位、人员的通力协作下,中国硬是将原定2007年底发射的首颗卫星,调整到2007年2月底,提前完成全部研制工作。2007年4月初,首颗北斗导航卫星终于如期立在发射塔架上。各项测试进展非常顺利,但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卫星上应答机却出现了小异常。尽管这不是个大问题,发生故障的概率也不高,却有可能影响信号的正常传回。

  即便只有万分之一的故障,也必须彻底归零。北斗工程技术人员重新打开已矗立在塔架上的星箭组合体,拆出应答机。3天72小时的不眠不休,应答机隐患成功排除。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重要使命的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天后的16日20时许,北京终于清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这一刻,距离国际电联规定的频率申请失效最后期限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一飞冲天、成功分娩,赶上了建设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班车!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5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全部成功创纪录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5次北斗卫星发射任务全部成功创纪录   新华社西昌11月6日电(李国利、王玉磊)北斗三号全球组网首发星5日晚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至此,我国所有的北斗卫星均从这里飞向太空,成功率达到100%,为顺利推进我国北斗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0年10月31日,我国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林玉...

采访手记:大国重器凝聚五年奋斗成就 观众赞自豪获得感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级新闻网站)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和海佳)在“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采访当日,正值“十·一”国庆节到来前夕,北京展览馆洋溢着浓郁的喜庆氛围,院内高大的节日花坛迎宾绽放,大批观展者人潮涌涌。   “复兴号”高铁、“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东方红—LW4004”力重型拖拉机、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在以“践行新发展理念...

歼20列装解放军!这一大国重器,到底有多重要?

朱日和沙场阅兵场上,震撼亮相的歼20,大家一定都还记得。 从2016年珠海航展上的惊鸿一瞥,到今年朱日和沙场阅兵场上,首次以三机编队的形式接受检阅,歼20在公众间的关注热度,一直不减。 27日,这一重型隐形战斗机又迎来一个好消息。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中国的...

外媒:北斗卫星4年后提供全球服务 已发射23颗

【环球网军事9月27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26日报道,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人员26日透露,该卫星四年后就能为全球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服务。北斗卫星研究团队成员徐颖当日接受香港无线电视台访问时说,虽然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十分成熟,但仍有一定限制,北斗卫星可补其他系统的不足。   徐颖说:“每个导航系统的卫星数量是有限的,比如说对于GPS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