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阳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月球车课题组的负责人之一,在2006年的一次访谈中透露,他的团队在吸取了其他科研单位在移动、导航方面的经验后,与多家研究单位形成了联盟。最终登月的“玉兔”月球车是多家科研单位合作的结果,哈工大主要负责制作它的移动系统和底盘,沈阳自动化所做的是机械臂。
尽管逃不脱国外月球车的影子,但中国的月球车并不是克隆产品。月球车的每项技术都打上了中国制造的名字,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开发。
“月球车上的技术在其他航天领域也会得到应用,并不止步于探月。”贾阳此前表示,关键技术掌握了,稍做改装还可以投入火星探测之用。考虑到月球与火星星球环境的不同,会做适当改进,不过移动、导航、自主性的大框架还是一致的。
中国登月下一步
所有参与航天活动的国家都承认,航天是一项风险极高的事业,几乎都曾饱尝过失败的苦涩。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坦言,探月工程经受不起失败。特别是嫦娥三号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更增加了风险。
即使是在相对成熟的发射阶段,其运载火箭必须满足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质量的“三高”要求,这种要求极为苛刻。
航天专家透露,在完全串联系统中,若火箭零部件的可靠性为0.99999,即10万个零件中有故障的不多于1个,这种情况下组装的火箭的可靠性却只有可怜的0.37,也就是发射3枚火箭就有可能失败1枚。而要使火箭的可靠性达到0.9999,就要求零件的可靠性达到0.99999999,也就是说,1亿个零件中,不可靠的都不能多于1个。
此次执飞嫦娥三号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三号乙增强型运载火箭。长征三号乙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技术最先进、构成最复杂的运载火箭,代表中国目前运载火箭技术的最高水平,在世界航天界也居前列。